微信读书
首页
传书到手机
墨水屏版
手机版
登录
就业概论
彭薇 王旭东
本书分为十章,从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劳动力市场、中国的就业战略、就业管理、职业介绍与职业指导、特殊群体就业、分散式就业等方面论述了影响就业的各种因素以及中国就业的历史与现状。
close
简介
本书分为十章,从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劳动力市场、中国的就业战略、就业管理、职业介绍与职业指导、特殊群体就业、分散式就业等方面论述了影响就业的各种因素以及中国就业的历史与现状。
版权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年6月
字数
242,581
分类
社会文化-社科
微信读书推荐值
待评分
推荐
一般
不行
推荐
一般
不行
热门划线
去 App 查看全部
就业概论
彭薇 王旭东
版权信息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就业概述
一、就业
(一)就业的基本含义
(二)就业分类
二、失业
(一)失业的基本含义
(二)失业的分类
三、就业的社会经济意义
(一)就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二)就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三)就业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 影响就业的因素
一、人口因素
(一)人口规模
(二)人口结构
(三)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四)劳动力参与率
(五)教育和培训
二、经济因素
(一)经济周期
(二)经济结构
(三)投资
(四)消费
三、技术进步
四、经济体制
(一)计划经济体制与就业
(二)市场经济体制与就业
第三节 中国就业的历史与现状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就业制度
(一)国家对城镇劳动力实行指令性统一计划
(二)国家对城镇劳动力实行统包统配
(三)国家对职工实行终身就业保障
(四)城镇是国家劳动力就业工作的重心
二、中国就业制度的改革
(一)努力拓宽就业门路,初步形成多元化的就业格局
(二)实行劳动合同制,初步形成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双向选择关系
(三)实施全员劳动合同制,打破国家固定工制度
(四)建立劳动力市场,彻底抛弃指令性计划就业体制
三、中国目前的就业状况与存在问题
(一)中国目前的就业状况
(二)中国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现阶段就业方针
第二章 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
一、劳动力供给
(一)劳动力的含义
(二)劳动力的供给
二、个人劳动供给决策与劳动参与决策
(一)效用最大化原则与个人劳动供给
(二)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三)个人劳动参与决策
(四)影响个人劳动供给及参与决策的其他因素
三、市场劳动供给与劳动供给弹性
(一)市场劳动供给
(二)劳动供给弹性
四、影响社会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一)影响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因素
(二)影响劳动力供给质量的因素
第二节 劳动力需求
一、劳动力需求
(一)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二)劳动力需求的一般原则
二、企业短期劳动需求
(一)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企业的短期劳动需求
(二)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企业的短期劳动需求
三、企业长期劳动需求
(一)企业最优生产要素组合选择与长期劳动需求
(二)工资率变动对企业长期劳动需求的影响
四、市场劳动需求
五、劳动需求弹性
(一)劳动需求自身工资弹性
(二)劳动需求交叉工资弹性
六、社会劳动力需求
(一)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劳动力需求
(二)科技进步与社会劳动力需求
(三)产业结构与资本有机构成
第三节 劳动力供求均衡与非均衡
一、劳动力供求均衡
(一)劳动供求均衡的实现
(二)劳动供求变化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二、劳动力供求的失衡
(一)劳动力供求失衡的基本类型
(二)劳动力资源供求平衡的相对性
(三)劳动力资源过剩
(四)劳动力资源不足
(五)劳动力供求不平衡的调节
三、劳动力资源供求结合的障碍分析
(一)信息不足
(二)过度选择
(三)体制限制
(四)政策不当
第三章 劳动力市场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概述
一、劳动力市场
(一)劳动力市场的内涵
(二)劳动力的特点与劳动力交易的特点
二、劳动力市场的类型
(一)区域劳动力市场
(二)行业劳动力市场
(三)职业劳动力市场
(四)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
(五)一级劳动力市场与次级劳动力市场
(六)有组织的劳动力市场与无组织的劳动力市场
三、劳动力市场的功能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与制度建设
一、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
(一)市场机制
(二)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
二、自发的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的局限性
(一)在自发的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具有无限制下降的趋势和可能
(二)自发的劳动力市场机制不具有充分的自动调节、自行恢复稳定均衡的能力
三、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建设
(一)最低劳动标准
(二)社会保障制度
(三)工会组织
(四)劳动合同制度
第三节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建设
一、中国劳动力市场建立和发展的历程
二、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主要问题
(一)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的主体地位还未最终确立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保障力不足
(三)劳动力市场人为分割
(四)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不完善
三、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目标模式
第四章 失业与就业理论
第一节 失业问题与就业理论
一、失业问题是西方古典经济学创立就业理论的根本动因
二、古典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三、新古典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四、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一)凯恩斯就业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凯恩斯的就业量决定理论
五、货币主义学派的就业理论
(一)菲利浦斯曲线
(二)货币主义的自然失业率假说
六、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
七、后凯恩斯主义主流派就业论的主要观点
(一)后凯恩斯主义主流派就业理论的原因论
(二)后凯恩斯主义主流派的就业对策
第二节 失业的类型及其成因
一、自然性失业
(一)摩擦性失业
(二)结构性失业
(三)季节性失业
二、需求不足性失业
(一)增长差距性失业
(二)周期性失业
(三)凯恩斯对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
三、隐性失业
第三节 西方国家失业治理
一、美国
(一)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
(二)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三)就业先于社会救济
(四)为再就业培训提供大量资助
二、欧洲
(一)德国
(二)瑞典
三、亚洲
(一)把减少中小企业的失业作为实施政策的重点
(二)努力开发新的工作岗位
(三)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完善就业介绍体系
(四)采取措施保障失业人员的社会安定
第五章 中国的就业战略
第一节 中国近期劳动力资源的供求状况
一、劳动力资源的状况
(一)劳动力资源的数量
(二)劳动力资源的质量
(三)劳动力资源的分布
(四)劳动力参与率
二、劳动力需求预测
三、加入 WTO及知识经济的发展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四、中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
第二节 中国的失业状况与产生原因
一、中国目前的失业状况
(一)失业统计标准
(二)中国目前的失业状况
二、中国失业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人口增长过快,经济的增长无法全部吸收大量新增加的劳动力
(二)全面就业的就业战略造成了企事业单位的大量冗员
(三)重工业优先的产业政策限制了就业量的扩大
(四)所有制政策的失误堵塞了就业门路
(五)闭关锁国的政策
(六)“两个转变”加剧了失业现象的发展
(七)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地区性的严重失业
第三节 中国近期的就业战略与再就业工程
一、就业战略目标
(一)努力创造就业机会,将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
(二)促进人力资本投资的增长,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水平
(三)建设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体系
二、实现就业战略目标的对策
(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提高就业弹性,增加就业岗位
(二)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就业容量
(三)积极促进和支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
(四)以西部大开发为中心,大力调整地区经济结构,促进就业的发展
(五)加强中小城市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六)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降低年轻劳动力参与率
(七)多种途径扩大劳动力的需求量
(八)努力降低劳动力的供给水平
(九)引导和规范分散就业形式
(十)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建设
三、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与再就业工程
(一)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
(二)再就业工程
第六章 就业管理
第一节 中国的就业管理体制
一、中国就业管理体制的转变
二、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管理模式
(一)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动力资源的社会性配置
(二)建设劳动力市场及其配套制度,规范劳动力市场的运行
(三)政府宏观调控就业
(四)政府为就业主体提供服务
三、中国的就业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管理与服务流程
一、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
(一)劳动力市场管理者的权利与义务
(二)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三)进入劳动力市场的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四)劳动力市场中职业介绍机构的规定
(五)公共就业服务的规定
二、劳动用工年检制度
三、劳动力市场管理和服务工作主要业务流程规范
(一)就业管理
(二)失业管理
(三)职业介绍
(四)推荐培训
(五)劳动事务代理
第三节 劳动预备制度
一、劳动预备制度及实施的意义
二、劳动预备制度实施方法
(一)实施劳动预备制度的对象
(二)劳动预备制度的实施机构和培训形式
(三)劳动预备制度的培训内容和期限
(四)劳动预备制度的经费来源
(五)参加劳动预备制度人员的就业与继续学习
第七章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职业教育
第一节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一、就业准入制
(一)就业准入制的法律基础
(二)就业准入制的实施要求和范围
(三)实施就业准入制的组织系统
(四)监督控制的方式
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基础
(二)职业资格证书制的基本内容
(三)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的意义
三、职业技能鉴定
(一)职业技能鉴定的法律法规基础
(二)职业技能鉴定的组织机构
(三)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保证体系
(四)职业技能鉴定的监督体系
(五)职业技能标准
(六)英国和德国的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鉴定
第二节 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
一、中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培训机构
(一)新中国建国初期的职业训练班与技工学校
(二)就业训练中心
(三)社会力量培训机构
(四)综合性培训基地和职业技能开发集团
二、职业培训的形式与内容
(一)就业前培训
(二)在职培训
(三)再就业培训(转岗培训)
(四)创业培训
三、世界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发展趋势
(一)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组织管理社会协同化
(二)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终身化
(三)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内容的综合素质化
(四)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法制化
(五)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国际联合化
第八章 职业介绍与职业指导
第一节 就业素质
一、就业素质的内涵
二、基本就业素质
(一)知识
(二)能力
(三)身体素质
(四)心理素质
第二节 职业介绍
一、职业介绍的发展
二、职业介绍的作用
(一)职业介绍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职业介绍可以促进劳动力供求双方的相互选择
(三)职业介绍可以引导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三、中国的职业介绍机构及服务内容
四、职业介绍的原则和程序
(一)职业介绍的基本原则
(二)职业介绍的基本程序
(三)对就业困难人员的特殊服务
第三节 职业指导
一、职业指导的起源与发展
二、职业指导的内容
三、职业指导的原则
(一)尊重与自愿原则
(二)公正与平等原则
(三)引导与促进原则
(四)合理匹配原则
四、职业指导的技术与方法
(一)沟通技术
(二)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
(三)人员素质测评技术
(四)职业设计技术
(五)帮助实施技术
(六)计算机操作技术
第九章 特殊群体就业
第一节 女性就业
一、女性就业的意义
(一)女性就业是男女平等的前提
(二)女性就业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女性就业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社会的发展为女性就业创造了条件
三、中国女性就业的历史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四、促进女性就业的政策措施
(一)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保障女性就业的合法权益
(二)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女性就业提供积极的就业服务
(三)发展女性教育提高女性的就业素质
第二节 残疾人就业
一、残疾人就业的意义
(一)残疾人就业是其实现自身权利和价值的必要条件
(二)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分享社会进步的成果的重要途径
(三)残疾人就业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残疾人就业的现状
三、中国残疾人就业方针和促进残疾人就业措施
(一)全面推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分散就业
(二)继续扶持和稳定集中就业
(三)大力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
(四)积极做好下岗残疾职工的再就业工作
(五)健全、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全面服务
(六)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
第三节 退役军人就业
一、保障退役军人就业的意义
二、退役士兵安置政策和措施
三、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和措施
第十章 分散性就业
第一节 分散性就业概述
一、分散性就业的概念
二、分散性就业的积极作用与不利因素
(一)分散性就业的积极作用
(二)分散性就业的不利因素
第二节 国际劳工组织和外国政府对分散性就业的态度和措施
一、国际劳工组织对分散性就业的支持和促进
二、外国政府对分散性就业的政策和措施
(一)发展中国家的所采取的主要的政策和措施
(二)发达国家采取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第三节 中国分散性就业的历史与现状
一、中国分散性就业的产生与发展
二、上海模式
三、促进和规范分散性就业的发展为弹性就业营造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一)尽快明确分散性就业的法律地位,肯定其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的作用
(二)制定和落实对分散性就业的优惠政策
(三)加强对分散性就业的劳动服务工作改善其经营环境
(四)为分散性就业者提供智力支持
(五)加强分散性就业组织的建设
(六)建立起相应的劳动监察制度促进其健康发展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是否关闭自动购买?
关闭后,阅读到本书未购买章节均需要手动购买确认。
取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