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封面

基于公众沟通视角的中国核电项目公众接受度研究

本书在对当前我国开展核电领域公众沟通工作的两个试点城市——葫芦岛与汕尾大样本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案例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多元回归与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试图回答以下研究问题:哪些因素影响公众对核电项目的接受度?民意能否被政府开展的公众沟通工作所影响,进而提升其对核电项目的接受度?本书主要结论如下: (1)我国政府试图影响公众接受核电项目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政策工具:科普宣传、政治动员与公众参与。科普宣传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旨在提升公众对核电项目的认知水平与科学素养;政治动员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旨在激发公众的 集体主义情怀”,提升公众对核电项目的情感认知;公众参与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旨在增强公众对政府、核电企业、科学家以及媒体的信任程度。 (2)邻避主义理论所高举的 利己”假设无法完全解释公众在面对核电项目时的心理认知。本书发现,公众对核电项目的利益感知与对核电项目的风险感知会影响公众对核电项目的接受度,但是在公众对核电项目的内心认知过程中,也表现出 非经济人”与 非理性人”的一面:公众对核电项目的情感认知以及社会信任会显著影响公众的接受度,而公众的知识水平并不显著影响公众对核电项目的接受度。 (3)不同的政策工具所影响公众对核电项目接受度的效果也有所不同。政治动员与公众参与可以提升公众对核电项目的接受度,然而科普宣传难以有效提升公众对核电项目的接受度。政治动员可以有效提升公众的 集体主义价值”,加强公众对核电项目的情感认同;公众参与可以提升公众的社会信任程度;而科普宣传却难以提升公众的知识水平从而难以提升其对核电项目的接受度。
微信读书推荐值
评分不足
1人点评
推荐
一般
不行
热门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