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封面

七言品读《道德经》

春秋战国时期既是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繁荣的时期,诸子之学兴盛,在思想的碰撞、融合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具有代表性且影响深远的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和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老子与孔子同时而稍早于孔子,据司马迁所著《史记》记载,老子是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姓李,名耳,字聃,曾是周王室守藏室之史(管理文书档案的工作人员)。久住周国的老子,看到周王室不断衰败,于是离去。经过函谷关,关令尹喜说:“你将要隐居起来,请为我著书吧。”于是老子就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然后离去,也不知他终老于何处。时代的变革给老子的思想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老子以其独特的思维和博大的智慧洞察自然与社会,以柔静无为的出世理念人世,并开出济世之方,其思想集中体现在《道德经》一书中。  《道德经》是名闻中外的经典名著,是我国古代早的哲学典籍之一,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关注自然和修身养性的人们,其中的许多经典名句至今仍被人们传诵。作为家喻户晓的国学著作,《道德经》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人生、加强自我修养的经典著作。《道德经》不但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朝历代研究《道德经》的书籍汗牛充栋,然而由于作者各自所处的时代、立场及价值观的差异,对《道德经》一书的思想都有各自的理解,因此读者在阅读不同版本的《道德经》及相关研究著作时也有不同的感受。  本人是个爱好文艺的老人,习惯于写一些通俗的叙事韵文。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自我要求,试着将品读《道德经》的体会用叙事韵文表达出来。为了避免发生直译和解析不协调的现象,每篇品读都是在忠于《道德经》原文的基础上,主要参考《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和《老子今译今注》(陈鼓应注译)等写就的译注版本,力求接近《道德经》的原意。书名里的“七言”是指七言韵文,即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对《道德经》的理解,采用这种形式可以为读者理解《道德经》留下一定的空间。每篇品读由七至十小节的韵文组成,分左右两列排列,翻开书就能看到每章的原文和品读内容,便于读者对照阅读。
微信读书推荐值
待评分
推荐
一般
不行
热门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