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封面

“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史话

马来西亚是聚居华侨华人多的国家之一,他们虽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中国民族主义认同转变为马来西亚国家认同,但他们同时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村社认同。尤其是华人社会的领袖仍然保留华人的历史文化认同,并力图使这种认同的文化特色正式得到确认,成为复合的马来西亚国家认同这个整体的组成部分。事实上,在华族社会中,过去那种建立在方言群体和同乡会基础上的关系已经松动了,远远超出家族范围的国际关系与种族关系建立起来了。华族社会中的性别比例日趋接近,华人家庭在其居住国内的建立和发展成为可能。华人现在已不再到处流浪,而是在当地长期定居并扎根于当地社会之中。年轻一代的华人已具备了很好的条件,能够参与当地经济和政治社会方面的公开竞争,不同代人之间的差距甚至也成为促进当地现代化的因素。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华人寄回中国的“侨汇”数量明显地减少了,相反地却大大增加了华侨华人在中国以外地区的各种经济活动领域中的投资。其实,华侨华人并不渴望在经济上或文化上支配马来西亚这个国家,他们没有政治野心;相反地,他们的前途不可避免地与马来西亚的国家命运休戚相关。与马来西亚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华侨华人,在过去时起时伏的“排华运动”中.虽然遭遇了不少挫折和困难,但是相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来说,并没有遭受严重的损失。事实上,华侨华人不仅在重重危机中成功生存下来,而且还充分展现了强大的适应性和创造力。  “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马来西亚华侨华人早期不幸的遭遇和痛苦的经历,早已成为历史的记忆,被一代又一代华侨华人不断地复述着;新生代华侨华人创业创新的故事,也以不同的方式在当今社会不断地演绎着,并在历史作用和社会影响上远远超过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出生在吉隆坡一个清贫家庭的第三代华裔古润金,其先祖是广东五华人,后移居广东中山,其祖父在20世纪初漂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靠做苦力维持生计。古润金的父亲是马来西亚第二代华裔,但他的整个家庭生活并没有因为他的艰苦奋斗而摆脱贫困。为改变家庭贫困的现状,在求学之余,古润金主动为报社送报。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7点前将一大捆报纸挨家挨户地送去。这虽能挣点小钱,缓解家庭日常生活的压力,但家庭经济困难还是使古润金时刻面临辍学的危险。后来他得到慈善人士的帮助,免去了学费的负担,顺利完成了学业。毕业后,他投身社会,拼命工作,甚至身兼数职,却从无怨言。经过20年的艰苦拼搏,终于事业有成。在马来西亚,他从事多项商业活动,范围涉及房地产、建筑、服务、金融、美容、健康日用品制造业等,成为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中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青年企业家。  与众多马来西亚青年企业家不同的是,身为第三代华裔的古润金,既继承了父母和整个家族勤劳善良的优良传统,又传承了客家人那种崇贤务实的职业精神和仕商相济的人生理念,以及诚信好义的儒商情怀与爱国爱乡的家园意识。
微信读书推荐值
待评分
推荐
一般
不行
热门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