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博士的著作《日本近世儒学家荻生徂徕研究》,是我国学者对十七世纪后期到十八世纪前期日本学术史上极为重要的学者荻生徂徕(0gyuu.Sorail66-1728)首次进行较为系统的学术梳理和学术解析的学术史专门性著作。对我国人文学界,甚至是对我国儒学研究界来说,荻生徂徕的学术可能还不为大多数学者所知晓。但无论是从日本思想史的立场上考察,还是从东亚思想史的立场上考察,抑或是从中日文化关系史的立场上考察,荻生徂徕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学术存在,缺失了他的学术以及缺失了对他学术的阐述,上述任何领域的学术史将肯定是不完整的。王青博士的这部著作,填补了我国学术研究的这一缺漏,对我国人文学术研究进一步全面和准确地理解人类思想的智慧,把握世界和东亚文化史的线索,做了极具学术意义的贡献。 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说,从十七世纪初期到十九世纪中期的日本江户时代①,以本土信仰为核心的 神道论 ,以儒学为中心的 汉学 ,从汉学中叛逆出的 国学 ,从欧洲传人的以人体医学为中心的 兰学 ,以及早已经成为日本民众基本信仰的由复杂的多教派组成的 佛学 ,它们逐渐各成气候,互相攻讦,又互相渗透,成为日本古代学术思想表现得最为丰富多彩的时代,从而为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的日本社会的 近代转型 作了 前近代 的思想奠基②。荻生徂徕则是这一大时代中 江户儒学 的最光辉的也是最后的旗帜。 江户时代的 儒学 是一个容量很大的概念,其核心成分当然是以阐释中国 儒学经典 为基础而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学术系统,但其闹释的层面,则是极其多元和复杂生动。一般说来,儒学自纪元5世纪传人日本之后④,历经以宫廷为中心的奈良一平安时期的古典儒学,以寺庙为中心的镰仓一室町一桃山时期的五山儒学,终于经千余年的漫长历程而在这个时期开始了在稍具广泛的层面上表现出了 庶民化 的倾向,并形成了学派纷争的局面。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二百年间, 江户儒学 便先后出现了以藤原惺窝、林罗山为首座的 朱子学派 ,以中江藤树为首座的 阳明学派 ,以伊藤仁斋为首座的 古义学派 和以荻生徂徕为首座的 古文辞学派 等,而且派中有派,各呈主张,纷繁复杂,互相错叠④。所有这些学派都表现了生存于同一社会中的不同层面和不同形态中的各色人士,对于自己生存形态的感悟,对于历史承传的审视和对未来的设计。荻生徂徕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舞台上集先辈的智慧,又试图摆脱先辈的迂腐,却始终未能跳出传统藩篱的 江户儒学 的最杰出的存在。 他一方面批判宋明理学的 心性 崇拜,但另一方面又提倡 圣王之道 而陷入了更深的 古学 崇拜之中;一方而他排斥理学思辨的 私智佞作 ,提倡经验的必要,但另一方面又拒绝对古代世界观作历史进步的任何修正;一方面他开始认识到 性理之于修身,人皆与我皆不胜其苛刻焉 ,表现了趋向快乐主义的要求,但另一方面他又强调 先王之道.治天下之道 ,坚持把儒学的德治主义作为意识形态。 @荻生徂徕的学术正是充满着如此复杂与丰富的 二律背反 的内容,使他的学术成为当时时代的一面镜子。王青博士在对日本思想史的把握中,以荻生徂徕人题,切中了日本 江户儒学 的最具有根本意义的命题。她以江户时代总体学术作为综合文化语境,在 江户儒学 各学派所构建的理论框架中,对荻生徂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审视,从语言哲学、人性论、政治论等多层面的视野中阐释他的学术,致力于揭示荻生徂徕的思想观念的本质特征。王青博士对本课题的研究,无疑是对我国学术界至今还处在相当生疏状态中的 江户儒学 做了重大的填补,并相应构筑了就本课题内容进行国际对话的学术平台。 我作为王青博士著作最初的中国人读者,在阅读中感悟到著者在研究中透露出的学术睿智和学术勇气,受益良多,不惟如此,而且从她表现出的智慧和勇气中,感悟到我国人文学术研究中,既具有较为扎实的学科文本基础,又具有睿智的科学思考,并且以相同主题能够健全地进行国际学术对话的新一代学者已经成长,从而感到欣喜。 我自己因为学术专业所系,常常阅读学界先生们关于多国文化的研究论述,受到不少的教益,但就其总体而言,却有些难言的遗憾。我们最大量的关于外国文化的被称之为 研究 的论述,大多数还只是在 介绍 的层面上着笔;这种 介绍 当然是完全必要的,但对研究者来说,他总应该对被他介绍的学科内容有一个准确的理解,而且也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和较全面的把握吧,只有具有了这样的基本素养,然后才能着笔运作吧。这样的要求不应该视为苛刻,但不幸而大谬不然,应该说确有数量不少的 外国文化研究 ,其实连研究者自身也没有弄明白他阐述的对象到底什么,就在那里 现场献技 。当然,另有一种比较 谨慎 的 外国文化研究 ,他们不这样 卖野人头 ,而是几乎完全地追随国外研究者之后,把外国人的研究结果接过手来,不经过本身的咀嚼,甚至连稍加作料重新回锅都不做,便担纲起 研究者 甚至 大学者 的资格来,在这个领域里以外国研究者直接扬声器的姿态,指手画脚地说 来说去,摆出吓唬年轻的研究者的架势。以我自己的感受,这种状 态在关于日本经典文化的研究中,可以说尤为突出。其中,不能不 提到的就是在关于 江户儒学 研究这一层面,由于中国研究者对 这一学术注意较少,研究不够,其主流表述长期处于日本井上哲次 郎和丸山真男论述的框架之内,而评论界还欣欣然以为这是我国 学人为解析日本文化树立起的 马列主义的典范 呢!@。王青博 士的著作正是在这一根本性的学术立场和学术研究中,以睿智的 思考,以自己多年的反复的研讨,颠覆了这种虚假的主流学术话 语,表现了卓越的创新精神和学术勇气! 王青博士在著作中明确地认为,我国学术界自朱谦之先生的《日本哲学史》以来对日本近世儒学的古学派特别是其中的 徂徕学 的普遍评价,基本沿袭了日本著名政治思想史学家丸山真男的《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的观点,将 徂徕学 视为日本近代思想的胎动和萌芽。王青说: 通过对 徂徕学 庞杂浩繁的原典著作的解,发现丸山真男对 徂徕学 的引用有断章取义、为我所用之处。他的 徂徕学 研究其实是把 徂徕学 当作他构建有关日本近代起源学说的一个工具。 著者认为, 丸山(真男)借助 徂徕学 研究叙述了一个 徂徕学 =反 朱子学 = 近代思想 的神话。 王青博士在事实的文本的基础上,致力于辨析阐明中国儒学和日本儒学观念与价值的异同、日本传统儒学与江户时代朱子学的承传与特质、江户 朱子学 在江户时代意识形态中的真实的地位与价值等复杂的学术思想关系,从而为客观地认识荻生徂徕学术构筑起真实的文化语境。在此基础上阐明了 徂徕学 与 朱子学 相互辩驳的学术意义与思想特征,由此揭穿了由丸山真男构筑起来的 荻生徂徕学术虚影 ,而在实证的基础上重建了 荻生徂徕学术实像 。不惟如此,她进一步揭示了这种 虚影 的意识特征的本质,认为丸山真男的观念, 是从近代主义=脱亚论和日本中心主义角度出发得出的儒学观,丸山的徂徕学研究的意义实际上并不在于他对于徂徕学的评价是否准确这一问题本身,而是在于他通过把批判朱子学的徂徕学塑造为 人性解放 的近代思想的先驱来对抗二战时期日本法西斯政权的专制统治。丸山的出发点无疑是为了维护近代的民主主义,反对日本法西斯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讲丸山的学说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但是丸山研究的前提是把西方的近代化视为唯一的典型和楷模,可以说这是一种西方中心史观的产物。 我读书至此,为著者在著作中所积蓄的厚实的知识、睿智的思考和公允的阐述所感动。我以为这是我国人文学术界为阐释日本经典文化提供的一部具有相当学术价值的著作。 本书作者王青博士,在日本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研究领域中,有相当卓越的造诣。1985年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在全国大学中第一次设立 国际中国学(汉学) 的硕士学位方向,王青是本学位方向的第一位硕士生。她以日本五山文化中的禅宗儒僧义堂周信(Gitou-Syushinl325--1388)为研究课题,获北京大学 文学硕士 学位,显示了很好的学识基础和对学术的注意点。其间,她对日本汉学的关注和兴趣日渐提升。后来,她到日本国立一桥大学攻读博士课程,师从著名的思想史学家和社会史学家安丸良夫(Yasumaru-Yoshio)先生,并以《荻生徂徕研究》获博士学位。1998年王青博士回国即进入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继续从事她关于江户时代思想史的研究。结束博士后的研究,王青博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室开始了她更深入的学术研究。我作为王青博士学术成长的几乎是全程的见证人--她在北京大学念本科的后期,我担任着专业主任,我又是她的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即使在日本留学中,我们还互通着学术信息。当她在北京大学成为 博士后?时,我又是她的课题的合作教授。她开始在中国社科院工作后,我们又在各种研讨会上经常晤面。她那种对于学术孜孜求索的态度,踏实执着的文献实证的学风,深思睿智的学术感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二十余年的时间,在我国人文学术获得重大发展的进程中,王青博士也以自己十分辛勤的劳苦,从一名年轻的大学生成长为我国东亚文化学术研究领域中具有雄厚实力的活跃在国内外学术舞台上的人文学家,我真是感慨良多。当我读到她这部著作的时候,我在她的著作中获得的感悟,并由此而引发的对她学术道路的追想交织在一起,有了自己的感想,发而为文,就算是《序》吧。
使用第三方修改过的浏览器、第三方开发的微信读书客户端,或通过插件等方式访问微信读书可能会导致你的账户信息泄露或被盗。
如无视此提示继续使用上述第三方工具将有可能导致你的账号被封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