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封面

中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论

“核心素养”是一个立足世界、面向未来的概念;“核心素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让基础教育领域内的每一门课程都有了方向感和归宿感。新一轮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显著的标志就是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对各科课程标准的修订。换言之,“核心素养教育”突出的特征在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定位。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活动设计、学业质量评价等自然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如内容的结构化变革、实践的综合性表现、评价的情境性要求等。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核心素养教育”力争让学校与生活接轨,让能力与素养相伴,让教学与发展共生。  在“核心素养”之前,语文教育中提得比较多的是“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发展历程看,“核心素养”是对“双基”和“三维目标”的突破和超过。“双基”教学论重在对工具理性的强调,旨在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教授技能;“三维目标”教学论则意在扭转“双基”教学论对人文素养的漠视,进而加强对教学中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量。“核心素养”可看作是对“三维目标”的进一步提炼与整合,突出“核心”二字,强调学生发展中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提出“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要素,这显然比“三维目标”的指向更清晰、更明确。因此,“核心素养”的提出,一方面是更新学校课程教学的目标理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挖掘学科课程教学的育人价值。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问题,绝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在此,主要强调三点意识:一是要明确语文课程标准的代领意识。课程标准是度量课程教学的准绳,是规范课堂教学的纲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不言自明的铁律。二是要突出课堂教学的综合性意识。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不等于“知识+技能+情感”的简单拼贴,语文教育实践应鼓励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世界,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要强化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不管是教师个人还是教师群体,都需要深刻领悟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新课改所强调的新变化,预示着教师将面临的新挑战。只有不断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微信读书推荐值
待评分
推荐
一般
不行
热门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