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封面

本土以外:论边缘的现代汉语文学

在求“同”中明“异” ———读《本土以外:论边缘的现代汉语文学》 一分 饶子、费勇先生长期执教于暨南大学,在文艺学和比较诗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他们 80年代中期加盟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队伍,其研究成果,带有浓烈的理论色彩。 90年代中期,当台港文学研究者在争论是沿用老名称“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还是启用“世界华文 文学”的新名称时,他们两人合作在《文学评论》发表的《论海外华文文学的命名意义》,就显示了他们深邃的眼光及独特的理论个性。他 们后来发表的《海外华文文学的中国意识》、《海外华文文学与文化认同》,仍沿续了他们对海外华文文学的一贯思考。他们认为:世界华 文文学已自成体系,与英语文学、法语文学一样受到世界性的关注。研究它必须建立一种博大的世界性文学观念,即从世界文学的格局来审视、研究。他们写的《海外华文文学整体观》、《世界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正是这样做的。这些论文尝试将海外华文文学置于多元的声音背景中,在一种流动的状态中把握其整体性的内涵,是近年来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他们的另一个特点是非常注意在求“同”中明“异”。求“同”,是为了探索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规律;明“异”,则有助于丰富和整合世界华文文学的整体形象。无论是求“同”还是明“异”。《本土以外:论边缘的现代汉语文学》一书均借助于比较方法的运用。他们在华文文学整体观照下,将中国本土文学与东南亚华文文学相比较,在比较中探索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发展脉络;或像《欧洲华文文学简论》那样,将同一地区的不同国家的华文文学加以比较,在比较中看出不同国家华文文学特殊的存在方式和美国模式;或像《澳门当代汉语诗歌的本土性与当代性》那样,将同一地区的不同群全的华文诗歌进行比较,探讨他们在和主流文化碰撞时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及其作出的不同反应与选择。这样做,不只是求“同”和明“异”,而是使读者对研究对象的存在方式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 把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相结合,是他们研究的又一特色。不就作品论作品,而是将海外华文文学放入文化的传播与影响中去研究、考察,使其研究更具开放性和丰富性。 在本书第五辑论司马攻的小说、论梦莉的散文、论马森的小说及论凌叔华、白洛、简政珍等人的作品,就说明他们研究边陲地带的文学现象时,对被忽略的某些文类和作家作品,也作了认真扎实的研究。他们在研究时,一方面钭其放在整体意识中去观照,另方面注意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饶子、费勇对海外华文文学学科所做的求“同”中明“异”的学理式探究,对回答海外华文文学何以能成为一门学科以及怎样才能加快这门学科的建设,无疑对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交流,对中国文化的自身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中国经济时报
微信读书推荐值
待评分
推荐
一般
不行
热门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