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封面

易水悲风:刺客荆轲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都不是一个讲究法律的国度,而是一个人情大于法的国度。也正因为如此,中国自古以来法律制度就不健全,即使有些王朝制定了煌煌法典,但是,一遇到王侯将相,权贵达人,统统作废。在权力大于法,人情大于法的社会土壤中,必然缺失公平与正义。为了弥补公平、正义之不足,就必然要仰赖仗义的行侠者替呼天天不应,哭地地不灵的弱者出头。于是,便有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他们“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行事风范,最是底层最弱势民众所推崇的。自从太史公在《史记》中为游侠立传以来,中国文学中侠客的形象在各体文学作品中层出不穷,尤其在小说中。武侠小说自古及今,都是中国民众的最爱,最能反映中国民众热爱侠客、推崇侠义的心理。 荆轲是侠客,荆轲刺杀秦王是拚却一命酬知己,是义举。为义而行侠,岂能不深受中国人的推崇?所以,荆轲刺杀秦王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他那种不畏强暴的英勇之举,那种为知己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侠义风骨,一直激励着中国古代无数的侠义之士为正义而前赴后继。 荆轲是两千多年前的人物,是远去的历史影像。再加上对于荆轲的历史记载,也仅止于《史记游侠列传》中有关荆轲的一段文字,以及《战国策》中的相关记载。因此,荆轲的形象究竟是什么样子,自然是见仁见智,在各人的心目中有所不同。古代小说《燕丹子》作为描写荆轲形象的唯一小说作品,只是提供了荆轲形象的一种模式。但因为篇幅的限制,《燕丹子》中所呈现的荆轲形象与《史记》、《战国策》所记载的荆轲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吴礼权教授的《易水悲风:刺客荆轲》则不然,它是以长篇历史小说的规模,在史料的基础上踵事增华,生动地呈现了一个血肉丰富的刺客荆轲形象,再现了战国末期诸侯争霸、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
微信读书推荐值
待评分
推荐
一般
不行
热门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