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封面

中国史读本

《中国史读本》原名为《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1922年,胡适邀请他的弟子、著名史学家顾颉刚为商务印书馆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目的在于为青少年提供既通俗历史读本。时年29岁的顾颉刚为此耗费了巨大心血,他说,自己“想了许多法子,要把这部教科书做成一部活的历史,使得读书的人确能认识全部历史的整个的活动,得到真实的历史观念和研究兴味”。   这本书写成后,胡适亲自担任校订,由此可见通过历史来启迪民智,在这些文化巨匠心中的分量。本书出版后先后印刷了50多次,是民国时代影响大的历史读本。   一、《中国史读本》共分六编:第一编总说,第二编上古史,第三编中古史,第四编近古史,第五编近世史,第六编现代史。适合初级中学分科教学之用。   二、历史应当注意事实的因果,不能拘于朝家的更迭。所以《中国史读本》的编次虽分史期,而叙述的单位却自为起迄,不依从前那样的断代。   三、时代精神是历史的主眼,如民族的分合,政治的设施,社会的风尚,学术的嬗递,凡足以表现当时的特征而影响及于后世的,《中国史读本》便取材于此,都为简单的系统的介绍。——一有详述或指证的必要时,并另辑附文来说明它。所以并不把定什么中心,胶执着教学的对象。   四、《中国史读本》用公元纪年,并分附当时当地的年号,——如三国时吴事用吴年号,南北朝时北齐事用北齐年号等,——俾时间的距离较易捉摸,而历来的正统观念可以借此打破。——不附帝王的世系表,正因此故。   五、教学历史要的条件,在唤起一般的想象。所以《中国史读本》于政治活动牵涉到的人名,大多系以当时的职位,称谓便也随时改变;——如刘邦的递变为沛公、汉王、汉高帝等,——一以见当时的政治组织是怎样;一以见那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究占怎样一个地位。所有当时称引到的地名,则就不甚习见的附注今称,以资比照。如有必需大体说明的地方,并插入历史地图,略见沿革的一斑。
微信读书推荐值
待评分
推荐
一般
不行
热门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