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封面
古籍既具有文献价值,还具有文物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江澄波是当代南北各地古旧书从业前辈中硕果仅存者,现年96岁。其祖父江杏溪在晚清创办文学山房,江澄波自幼成长于书肆中,耳濡目染,从业后得潘景郑等前辈指点,并与李一氓、阿英等大家交往探讨,精于版本目录、修缮鉴定之学。本书通过江澄波本人口述,梳理其生平事迹,主要反映了以下几方面的的情况: 一、个人史与社会史。江澄波本人亲历民国时期的古旧书肆、公私合营后的古旧书店,退休后以近80的高龄重开旧书店,其96年的个人史,实为一部中国古书业百年变迁史。 二、贩书史、藏书史、刻书史。本书通过江澄波的视角,全面描述了苏州古旧书行业从业者的情况,并通过江澄波的访书贩书足迹,客观反映了百年来藏书家的藏书特点、江南刻书特点,记录下诸多古籍善本的流转史。所述者,不仅有过云楼、铁琴铜剑楼等赫赫有名的藏书楼主人,还谈及诸多不为人知的藏书家。 三、反映学人大家面貌。江澄波所亲见学人大家,远至章太炎、李根源、于右任等,近至顾颉刚、郑振铎、钱穆等,当代则有田涛、范景中、韦力等,其口述历史,可看作诸位大家治学的一个旁证。 四、苏州、江南、中国。文学山房虽设在苏州,但通过江澄波对师长、同业的叙述,可以看到:苏州古旧书行业从业者如何影响了上海的古旧书林,北派书店南下产生的影响,苏州作为文献之邦,如何吸引了全国公藏机构、学者的关注。 该书为抢救性口述实录,江澄波以96岁高龄,仍坚守书店,在口述中表达了对书业的敬重、热爱,其专业特长、专业精神,均值得继承发扬。
微信读书推荐值
评分不足
2人点评
推荐
一般
不行
热门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