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封面

人性·社会·心灵:社会潜意识研究

《人性·社会·心灵:社会潜意识研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比较系统地研究了社会潜意识的形成机制和过程。从广义上说,不易被直接觉察到的社会心理因素都可称之为社会潜意识。书中深入探讨了人性演化、社会潜能、社会欲望,社会心态、社会异常心理、民族潜意识、区域文化,心理、社会思潮、社会不良亚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社会经济等重大社会心理文化现象和社会现实问题,观点正确,论述周密,语言流畅,是哲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工作学研究者,管理工怍者、社会工作者,以及大中专院校学生、研究生的重要参考读物。   《人性·社会·心灵:社会潜意识研究》和《传承·沟通——民族潜意识研究》为姊妹篇,是系统研究社会潜意识问题的专著。《光明日报》、《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等介绍和转载了相关成果,并多次获省级奖励。   社会潜意识是人性、社会、心灵的交叉点。社会普通心理好比是浮在水面的冰山,隐没在水面之下的则是大得多的冰山的底部,这部分恰恰是为人所忽视的社会潜意识层。愈是冰山深处,愈接近瑰丽奇特的海底世界,这便是丰富复杂的人性世界。   分析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视角,是一个三维立体结构,即:社会维——社会制约论,探索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对社会潜意识形成与发展的作用;人性维——人性演化论,考察人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心理维——心理能动论,分析社会潜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人性演变和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和影响。   社会是个大容器,人性好比是水,在不同的社会中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把握社会心理的脉搏,调控社会潜意识和社会思潮,才能及时缓解各种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曾指出:“不仅有害物质能造成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有害的心理因素也有同佯的作用;不仅药物能治病,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精神状态,对于身体和精神的疾病也常常能起到治疗或有助于健康的作用。”   费孝通先生呼吁,必须建立的新秩序不仅需要一个能保证人类继续生存下去的公正的生态格局,而且需要一个所有人类均能遂生乐业,发扬人生价值的心态秩序。能否建立起健康和谐的心态秩序,关系到人类在2l世纪乃至新的千年的生存面貌。
微信读书推荐值
待评分
推荐
一般
不行
热门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