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封面

行色匆匆

行色匆匆,交织在年与岁的轮回里。每一次公务在身的出访,亦是如此:穿上正装,早起晚睡,完成日程表上的任务后几乎没有喘息时间。有的时候也想在波罗的海边的市政广场散散步,看鸽群飞舞,等候黄昏降临;想在卢浮宫消磨一天,在特别喜欢的雕塑前站一会儿,把每一幅心仪已久的名画都能细细看看;或是在牛津大学的教堂里安安静静地坐一个下午,听听中世纪的管风琴奏响圣乐……但这一切,往往都是奢望。  所以,我能理解夏林为什么要用“行色匆匆”为这本画册题名。  我和夏林曾是新华社的同事。来摄影家协会工作前,我是新华社副总编辑兼摄影部主任,他是新华社副总编辑兼参编部主任,同在总编辑室轮流值班。夏林是文字记者出身,但对摄影着迷,特别是每次赴国外采访调研,出席国际会议,总是不忘拎上那台24-70变焦镜头的尼康相机。当然,一张好的照片,记录的是大自然或社会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而不同的季节,景色是不同的,即使是在同一天里的朝晖夕照,暮雨晨风,光影也是瞬息万变,错过即无法弥补。因公出访,工作是首位,摄影只能是见缝插针的事,不可能像职业摄影家那样从早到晚在景点蹲守,这对喜欢摄影的他来说,无疑会留下不少缺憾。这一点,作为同事,我亦感同身受。夏林给我讲过《夕阳中的莫斯科红场》这幅照片来之不易:2011年,他参加总社考察团到莫斯科,一整天的听汇报和座谈结束后,还有盛情难却的宴会,宾主频频举杯,夏林却魂不守舍,只因窗外那可遇不可求的晴好天气。眼见夕阳即将西下,夏林当机立断向东道主请假,分秒必争地驱车直奔红场。匆匆抵达时分,石块铺砌的广场光线已经暗淡,彩色穹顶的东正教堂却正沐浴在最后一抹瀑布般的余晖里,金光闪烁。他疾步找到位置,快门声刚响过,夕阳就无可挽回地坠落了,天地间转瞬便隐进浓重的夜幕中。只不过在我看来,这张工作之余抢拍的照片,构图和用光还都不错,是完全可以拿到摄影大赛上参评的作品。  行色匆匆,在光与影里不期而遇,处处留心,随手去拍,同样能用镜头记录这多姿多彩的大干世界。每一个手持相机的人,都有自己偏好的风格。而我们的生活就好比世界,我们的心态就好比镜头,想看到想拍到什么全凭个人意愿。翻阅夏林海外摄影随笔,我想,这每一幅照片,都会成为境外世界和他内心记忆相通的契合点,都能缀连一名中国记者出访异域的心路历程。  摄影的境界,不是用镜头记录别处的风景,而是在别处看见自己心灵的风景。行色匆匆中,彰显记者对新闻的发现力,更饱含新闻人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
微信读书推荐值
待评分
推荐
一般
不行
热门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