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封面

百年百部中篇正典:第三辑(套装共10册)

《亲爱的深圳 哭麦 豆汁记 子虚先生在乌有乡》:  该书由四个中篇组成。  其中,吴君的《亲爱的深圳》直指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时期小人物的艰难历程和内心冲突,集中展示了大时代下,新移民爱恨交织、去留两难的深情与无奈以及各自命运的轨迹。  王松的《哭麦》讲述了一只羊变成狼的故事。《豆汁记》的背景为旧时老北京,主要讲了作者叶广芩小时候家里一个很会做饭的女仆的故事,文中仆人莫姜是一个旧时中国妇女的典型形象,被作者刻画得很好鲜明。  东君的《子虚先生在乌有乡》写姚碧轩的纠结的生活经历。    《入流 剔红 北京邻居》:  该书是“百年百部中篇正典”丛书中的一种:共收录余一鸣的《入流》、计文君的《剔红》和荆永鸣的《北京邻居》三个中篇小说。   余一鸣的《入流》以黑色调为主,描写了长江上的运沙业这一“小世界”。什么是“入流”?小说中借助白脸这个长江恶霸黑道魔头的一段话点题:“我开始的时候每次办了事也得难受几天,过了这坎,把心硬得让它结了茧,你就能在长江里呼风唤雨,人鬼敬畏,这才算真正入流”。作品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与思考。   计文君的《剔红》曾获《人民文学》中篇小说金奖。她的小说文字典雅,意境天成,写入状物精细入微;她善写女性,善写情感,对生命状态的洞察力和观察力不错,常常一针挑破人生真相,但她又是温柔敦厚的,对世间的所有残酷她都有着一种清醒的理解和原宥,在世道的善变和凉薄中,满是作家对人心的悲悯。小说中别致的人生感悟,令人惊艳。   荆永鸣的《北京邻居》可以说是荆永鸣继《北京候鸟》等系列小说之后,在写作上的一种自然的延伸。如果说《北京候鸟》等注重从不同角度记录外地人进入北京后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体验,那么《北京邻居》则在此基础上,将重心调整到对北京本地人生存景况和性格心理的观照。    《不要问我 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 有爱无爱都铭心刻骨》:  该书是“百年百部中篇正典”丛书中的一种,共收录三个中篇小说,内容分别如下:  东西的《不要问我》讲述了卫国的人生一直顺风顺水,年仅二十八岁就被破格评为物理系副教授。一个周末,他被几个没评上副教授的同事灌醉,并在他们的怂恿下强吻了班花冯尘,并因此引咎辞职。在从西安到北海的火车上,卫国结识了顾南丹,两人一见如故,卫国却阴差阳错地丢失了装有全部家当的皮箱,更要命的是,所有的证件也一起丢失了,卫国也因此陷入了窘境……   孙惠芬的《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描写了两个新婚不久即独守空房、承担繁重劳动任务的农村新媳妇潘桃和李平,因丈夫外出打工后共同的心灵空虚和寂寞心理,她们俩由敌对到认同,小心翼翼地互相走近,逐渐地互相理解、信任,很后成为无所不谈的好朋友,并且共同建立起一个隐秘的生活空间,安放未曾实现和已经破灭的理想。男人没回家时,这种友谊成为她们的精神支柱,支撑着她们蔑视和反抗世俗的眼光与打击,滋润着她们漫长而劳苦的日子。当李平的丈夫回家后,李平从两个女人的世界蜕变回现实的“成子媳妇”,开始了忙碌而充实的生活。而潘桃因丈夫迟迟未归,对丈夫的怨逐渐演变成了对李平的妒嫉,很终心理失衡,向婆婆透露了李平的秘密……   方方的《有爱无爱都铭心刻骨》讲述了瑶琴死心塌地爱上了她的“白马王子”杨景国,在步入结婚礼堂的前夕,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杨景国的性命。与爱人同时遇难的还有另一个女子。从此,灾难的阴影如鬼魂缠身,瑶琴心如枯井,墓地成了她的精神家园。直到中年,瑶琴结识了又一个男人,但无论对方如何呵护她,都难以让她重新开始。正当她准备重新拥抱生活,很后一次到墓地告别旧情时,她又失手夺去了第二个男人的性命——这一刻,她才知道当年杨景国去世的真相……    《成长如蜕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午后的诗学 致无尽岁月》:  《成长如蜕》鲜明地体现出作者的良苦用心,旨在展现青少年人生成长的轨迹,探析他们在成长道路上从孱弱到强壮、从青涩到成熟,从迷茫到知性都会接受的苦痛历练。  刘恒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用显微镜去观察琐碎的生活细节和渺小的人生困境,以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淡淡的喜剧效果、切实的人生内涵,凸现了心地善良的城市百姓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午后的诗学》以诙谐幽默的叙述中显现了对人性迷失的落寞感伤情绪。  《致无尽岁月》是池莉的代表作,平实的叙述文字中,隐藏着犀利的人性剖析。    《家道 逝者的恩泽 起舞》:  该书收录魏微的《家道》、鲁敏的《逝者的恩泽》和迟子建的《起舞》三个中篇小说。   《家道》中父亲许光明原本是一个中学教师,生活也太平,后来因写得一手好文章,鬼使神差地当上了市委书记的秘书,官运亨通地又做了财政局长。做了官家里便门庭若市车水马龙,母亲也彻底感受了荣华富贵的味道,但父亲却突然因受贿入狱,母亲便也彻底体会了“家道败落”的滋味。   《逝者的恩泽》中两个不同的女人,因为同一个死去的亲人,在同一个屋檐下相濡以沫,演绎了一段人间真情。   《起舞》编织了一幅哈尔滨艺术的“史记”与“导游图”,就其作品的结构和内容来说,我们在俄罗斯和哈尔滨、俄罗斯人和哈尔滨市民的双重关系中看到了隐藏在背后的“城市和个体”之间的关系。
微信读书推荐值
待评分
推荐
一般
不行
热门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