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
首页
传书到手机
墨水屏版
手机版
登录
作为佛教的佛教
周贵华
《作为佛教的佛教》是一部佛教思想论。它以中国佛教为背景,对佛教的性质、意义与基本思想予以了深人的分析与阐发,试图表明佛陀的言教作为圣教量。以及依止于佛陀言教的正闻熏习对佛教的弘传与发展的根本重要性。
close
简介
《作为佛教的佛教》是一部佛教思想论。它以中国佛教为背景,对佛教的性质、意义与基本思想予以了深人的分析与阐发,试图表明佛陀的言教作为圣教量。以及依止于佛陀言教的正闻熏习对佛教的弘传与发展的根本重要性。
版权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2月
微信读书推荐值
待评分
推荐
一般
不行
推荐
一般
不行
热门划线
去 App 查看全部
作为佛教的佛教
周贵华
第1章 自序
第2章 佛陀
第3章 第一节 佛教与佛陀
第4章 一、佛教与佛陀言教
第5章 二、佛陀的意义
第6章 第二节 佛陀
第7章 一、佛陀作为涅槃者与本师
第8章 二、佛陀在世间
第9章 三、佛陀与上帝
第10章 四、佛陀的成道
第11章 五、佛陀的应化相
第12章 佛陀之教
第13章 第一节 佛教的依止
第14章 一、一依止与三依止
第15章 二、三佛行的互摄
第16章 三、三化法:言教、化迹与意趣
第17章 四、化迹、言教与信、智
第18章 第二节 佛陀的立教
第19章 一、佛陀的言教与佛说
第20章 二、佛陀立教的所依与所缘
第21章 第三节 佛陀言教的性质与意义
第22章 一、佛陀言教的性质
第23章 二、佛陀言教的意义
第24章 三、佛教、佛法与佛学
第25章 意趣与方便
第26章 第一节 佛教的意趣
第27章 一、佛陀经教的意趣
第28章 二、意趣层次与类型
第29章 第二节 方便
第30章 一、方便之名义
第31章 二、方便的层次
第32章 三、方便的形式
第33章 四、方便的意义
第34章 佛教的义理特质(一)
第35章 第一节 “佛教”的名义
第36章 一、“佛教”:狭义、中义与广义
第37章 二、教、乘与宗
第38章 第二节 “义理”的名义
第39章 一、“义理”的名义
第40章 二、义理的类型:理境学与涅槃学
第41章 第三节 佛教涅槃学的特质
第42章 一、佛教与涅槃学
第43章 二、涅槃学的结构
第44章 三、涅槃学之相论:解脱论
第45章 四、涅槃学之体论:菩提论
第46章 五、涅槃学之用论:涅槃论
第47章 佛教的义理特征(二)
第48章 第一节 理境学略说
第49章 一、理境学略说
第50章 二、理境学的基本特质略说
第51章 第二节 有我与无我
第52章 一、“众生我”的名义
第53章 二、无众生我
第54章 三、无我与假我
第55章 第三节 有住与无住、无所依与有所依
第56章 一、有住与无住
第57章 二、有所依与无所依
第58章 量与圣教量
第59章 第一节 量
第60章 一、正确的认识及其对象
第61章 二、正确认识者
第62章 三、量
第63章 四、量的类型:三种量
第64章 五、定量者
第65章 第二节 量相与现量
第66章 一、量相
第67章 二、现量
第68章 第三节 圣教量与正闻熏习
第69章 一、量与圣教量
第70章 二、圣教量与准圣教量
第71章 三、量、圣教量与因明学
第72章 四、正闻熏习
第73章 信与智
第74章 第一节 信仰与理性
第75章 第二节 信与智的意义
第76章 一、信与智的意义
第77章 二、信与智的关系
第78章 第三节 信与智的界定
第79章 一、信的界定
第80章 二、智的界定
第81章 第四节 不正信与不正智
第82章 一、不正智/不正见
第83章 ……
第84章 菩提心、菩萨与菩萨行
第85章 佛教的显现与流布
第86章 附篇
是否关闭自动购买?
关闭后,阅读到本书未购买章节均需要手动购买确认。
取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