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封面

最后的亚细亚孤儿

看過龍應台《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 你也不能錯過…關於1949 台灣人的故事 關於1949的故事,不是只有老兵和戰爭, 在島嶼此岸,二十六歲的青年李登輝、彭明敏, 四歲的滿洲國御醫遺腹子黃光國, 在一九四九的時空下,這些人和他們那代台灣人的生命, 交織出怎樣的台灣命運? 他們的故事,對我們和我們的未來有何影響? 兩岸大未來—牽動兩岸局勢的關鍵變化 該如何「合中有分,分中求合」, 既能顧全台灣「面子」,又能共創兩岸雙贏「裡子」? 讓亞細亞孤兒的悲情,在我們這一代終結! 李登輝:我是不是我的我 唯有了解台灣人在認同問題上所遭受的苦難,才能明白:面對「不是我的我」,是什麼意義。 彭明敏:他所嚐到的是一個被出賣的理想主義者的悲痛 他甚至揚言為身上的華人血統感到可恥,希望子孫與外國人通婚,直到後代再也不能宣稱自己是華人。 黃光國:我希望自己是「最後一個亞細亞孤兒」 我的父親黃子正之所以會成為「末代皇帝的台灣御醫」,是因為他獨特的台灣人身分;可是,這樣的身分認同,也導致我們一家不幸的際遇。我成長的經歷,讓我充分體會到「亞細亞孤兒」的悲哀。我在學術研究和社會運動方面大半輩子的努力,也是希望台灣與大陸之間的關係能有合情合理的安排,自己是「最後一個亞細亞孤兒」…… 無論是生在滿洲國的「末代皇帝台灣御醫遺腹子」,還是留學日本時遭遇美軍轟炸致殘的台灣青年,或者在二十二歲以前都認同自己是日本人、以武士道自許的台籍菁英,他們的生命歷程對一九四九年後的台灣,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社會心理學大師、《民粹亡台論》作者、台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的最新力作《最後的亞細亞孤兒》,從日據時期以來數個代表性人物、歷史、時事、以及個人家族經歷出發,記錄島嶼此岸的一九四九,也試圖為紛雜難解的兩岸關係,指出一條新出路。
微信读书推荐值
待评分
推荐
一般
不行
热门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