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封面

我问心理学

目录 你的内心在想什么 你认识你自己吗 人们为什么会“喜新厌旧” 哪些重要信息被你过滤掉了 知觉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眼见一定为实吗 后悔对人们也有用处吗 什么鸭子两条腿走路己 为什么动机过强容易有挫败感 曲别针除了夹文件还能做什么 为什么有时睡觉会使人更疲惫 梦是来帮助我们的吗 真的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吗 爱因斯坦的大脑有何过人之处 你有没有被一件睡袍胁迫 为何没信心就一定做不到 为什么老大很强势,老幺很叛逆 为何目标要“跳一跳,够得着” 为什么婴儿对看不见的玩具会立即失去兴趣 人人都戴着面具生活吗 为什么险境更容易产生恋情 为什么我们会有偏见 人们为什么总是旧情难忘 爱难道可以解释吗 “夫妻相”是怎么回事 印象有没有欺骗你 男人和女人究竟差别在哪里 怎么用角色扮演来理解对方 为什么我总是担心自己会出丑 为什么知人知面不知心 为什么别人就像是你的镜子 为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 “以小人之,度君子之腹”是怎么发生的 婴儿为什么还需要接触安慰 成人为什么也有依恋需要 他们为什么要做“换客” 与优秀的入比较,还是和平庸的人比较 不可理喻的服从是怎么产生的 黄健翔解说门的心理原因何在 随大流还是坚持己见 你也害怕人多吗 为什么他们见死不救 雷锋为什么愿意帮助别人 儿童的暴力行为倾向来自哪里 什么时候上当会感到愉快 什么样的承诺价值千金 期望的作用有多大 为什么身教的感染力更大 怎样使孩子越来越优秀 怎样让批评变得甘甜 有谁喜欢指责胜过奖赏吗 麦当劳何以令人心情愉快 为什么迷信的力量这么大 为什么奖励也有过分的时候 为什么人面对报复是如此难以自拔 “谎言”怎么会弄假成真 为什么我会受到他人影响 为什么富者愈富,穷者愈穷 为什么正常人会被认定为精神病人 故事里透露出怎样的自己 幼儿园是否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怎样做一个自我完善的人 为什么追求完美的人易患强迫症 我们真的会受人控制吗 为什么同样的事有人欢喜有人愁 为什么在他人那里会邂逅自己的阴影 为什么人们会有莫名的忧伤 你有没有妨碍自己成功 压力多少是合适的 要不要为孩子成“粉丝”而担忧 为什么人人以瘦为美 生活在哪里最幸福 为什么能控制自己的人更快乐 是谁让你产生无助感 为什么越得不到就越想要 不着急吃糖的小孩为何更成功 什么时候葡萄酸、柠檬甜 后记 …… 序言 “嗨,学心理学的,你能猜猜我在想什么吗?”每一个心理学专业的人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搞心理学的人都目光深邃,心灵敏感,不管你什么样的表现,他都能分析出你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个相当厉害和不可亲近的角色。公众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足为怪,因为我国的心理学专业人员并不多,很多人对心理专业人士的印象都是从影视上得来的,以为心理学家都像《沉默的羔羊》中那位吃人的心理专家那样可怕呢。 其实,心理学由于研究领域的广阔性,相对于其他专业,心理学业内人士更会体现出参差百态的特点。有的人研究人的注意或者记忆,那么他们的表现更可能像个物理学家;有的人研究大脑的生理机制,可能更像个生理学家:有的人研究心理学理论流派,可能更像个历史学家;有的人研究不同文化下的心理特点,可能更像个人类学家……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也可以利用社会科学的办法,这也是心理学的迷人之处。 有些对心理学持批评态度的人则说:“心理学劳神费力地运用实验和数据,却往往得出了一个常识性的结论,这还不如我们思考一下得到的结论深刻呢。”必须承认,正像其他学科也有许多非常平庸的研究一样,心理学中也有一些研究很“垃圾”。但一个精彩的心理学研究,其实往往会得出超越常识的结论,它们会体现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可爱。比如,一般的常识表明,表扬会让一个学生更努力。心理学的研究就会作出一些有趣的研究,证明在某种条件下表扬会让学生更为沮丧的命题。 在这本和心理学有关的书中,我们所努力的,就是把那些风格各异的心理学家们经过努力、用科学的手段所发现的有趣的心理现象和规律介绍给大家。 后记 姗和芸是大学里的同班同学,由于兴趣相投,她们俩入学不久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可是不久前,两人却因为一件事闹翻了。虽然她俩还住在一个寝室,但却整整一个星期未说一句话。姗为此很苦恼,这几天做什么事也没信心。以前每次心里有了烦恼,她都和芸一起商量解决,这一次她不知怎么办才好了。后来,她想到了心理咨询,恰好她所在的高校也设有心理咨询室,但她又听说,去心理咨询的人都是精神不正常的人,便又开始又犯了犹豫。 普通人有了烦恼(比如与同学闹矛盾、失恋、考试过分焦虑等),应不应该进行心理咨询?去看心理咨询的都是变态的人吗? 在回答第一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首先想一想:你患了感冒会去医院看医生吗?有人觉得这个问题和我们的前面的问题是两回事,其实不然。人的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生理上的健康和心理上的健康。过去我们常常只重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生理上的病变,不管大小,都就医弄药,当成大事:而心理上的苦闷和烦恼却难以得到不去重视。当然这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观念有关。如今,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应当对心理健康的问题重视起来。当一个人感冒时,他不去看医生,多喝点白开水和保持良好的睡眠,不久也可就能康复。心理问题也是这样,比如某一件事使你很烦恼,如果不去心理咨询,找一个好朋友宣泄一下,也许同样可以消除烦恼。但是,正如一个人感冒时找医生开药打针会好得更快一样,心情苦闷时去心理咨询可以更迅速地恢复到良好的精神状态。心理咨询起到的就是这样的作用。
微信读书推荐值
待评分
推荐
一般
不行
热门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