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
首页
传书到手机
墨水屏版
手机版
登录
唐宋东南区域史论
徐晓望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唐宋是东南区域大发展的时代,三四百年间,福建等东南区域从蛮荒区域发展为文化最发达的区域,这一转变中,北方移民南下和儒学的南传起了重要作用。本书揭示了唐宋时期东南区域文化的兴起过程及其历史地位。
close
简介
唐宋是东南区域大发展的时代,三四百年间,福建等东南区域从蛮荒区域发展为文化最发达的区域,这一转变中,北方移民南下和儒学的南传起了重要作用。本书揭示了唐宋时期东南区域文化的兴起过程及其历史地位。
版权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0月
字数
194,668
分类
历史-中国古代
微信读书推荐值
评分不足
1人点评
推荐
一般
不行
推荐
一般
不行
热门划线
去 App 查看全部
唐宋东南区域史论
徐晓望
版权信息
论科举制与中国东南的开发
一 东南的地理与历史
二 东南开发的转折
三 科举制与宋代东南文化优势的确立
四 东南文化优势的延续
论陈元光开漳对福建开发的巨大贡献
一 隋末唐初福建的动乱
二 陈元光的家世
三 陈元光开漳
四 盛唐及中唐闽中的治安
五 唐代福建的发展
论隋唐五代福建的开发及其文化特征的形成
一 隋唐五代福建史的发展阶段
二 隋唐五代与福建历史发展的转折
三 王审知治闽与闽人文化性格的形成
闽国田制考略
一 官田
二 民田
三 寺田
论对闽王审知的评价问题
一 关于王审知的“重武轻文”
二 关于王审知的经济政策
三 关于王审知的宗教政策
论王审知开发东南的历史贡献
一 改变了闽中的血缘构成与文化传统
二 促进了闽中儒文化的发展
三 促进福建经济的发展
范祖禹《王延嗣传》及闽国史料的新发现
一 范祖禹撰写《王延嗣传》的经过
二 范祖禹《王延嗣传》的史料价值
三 王延嗣其人
四 从《王延嗣传》看固始王氏
五 《王延嗣传》与王审知的重大决策
唐宋海坛岛的行政隶属——平潭政制沿革研究
一 军府直辖的牧马监
二 海坛岛——从隶属长乐县到隶属福清县
三 管理海坛的巡检司
唐代书院、书堂考
一 唐代原始文献中的书院
二 唐代书堂及儒学教育未能大发展的原因
论唐代福建儒学教育的发展与文化的兴盛
一 缦胡之缨化为青衿
二 南国多俊秀彬彬文儒乡
从庐山国学到白鹿洞书院
五代书院考略
一 德安东佳书院考
二 衡州石鼓书院考
三 洛阳龙门书院考
四 奉新华林书院考
五 范阳窦氏书院考
宋代精舍、书院考
一 宋代的精舍
二 宋代的书院
宋代福建的私塾与儒学的发展
一 宋代福建私塾的举办
二 宋代福建私塾中的老师
三 宋代私塾的学生
儒学与宋代福建的地方官
论唐末五代福建佛教的发展
一 唐末五代福建佛教发展的社会背景
二 唐五代福建佛教发展的事实
唐代福建佛教流派及其对外交流
一 唐代福建的佛教流派
二 唐五代福建的禅宗
三 福建与海内外佛教界的交流
马祖道一与唐代闽北的禅宗
一 马祖道一在闽北
二 唐代闽北的禅宗高僧
三 大珠慧海的顿悟理论
宋代福建佛教的盛衰
一 宋代官府对佛教政策的改变
二 宋代福建佛教发展的外部事实
三 宋代佛教与福建社会
四 宋代福建的佛教各流派
五 宋代福建寺田与佛教的盛衰
论杨时“传道东南”的文化意义
一
二
论朱熹及其宋代闽北文化的背景
一 五夫镇——一个与时代脉搏共同跳动的地方
二 宋代闽北的政界及文化领域的名人
三 宋代闽北理学的历史地位
四 宋代闽北的佛道文化
朱熹——一个反对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
论朱熹与中国古代清官性格的塑造
一 “文死谏”──清官人生价值的定位
二 清廉自守──告别公私不分的时代
三 爱民如子──当官要为民做主的原则
四 清官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朱熹不贱工商
论南宋大儒王应麟的儒学成就
一 博学奇才王应麟
二 王应麟的经学成就
三 王应麟的史学成就
宋代闽北建宁府的科举事业
宋代福建各州进士统计表
是否关闭自动购买?
关闭后,阅读到本书未购买章节均需要手动购买确认。
取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