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壮学是在传统壮族研究的基础上提升出来的新兴的概念,是一个新时代的学术话语。它是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广西壮学学会的成立,而逐步步入学界视野的。它的产生和成长是学术发展的必然,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它的构建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全国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贵州、湖南和四川等省区。据1982所统计,广西有壮族1233.2万,占全区总人口3642万的33.8%,占全国口的90%以上(1990年广西壮族人口1415.42万)。主要分布在南宁、百色、河池、柳州四个地区,还有一部分散居于区内的66个县市,壮族分布地区约占广西总面积的60%。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历史上,曾仿汉字创造了方块壮字,称“土俗字”。解放后,创制了拉丁字母的壮文,并逐步推行。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从壮族聚居的柳江、来宾等地发现大量原始文化遗址,证明远在旧石器时代的后期,这一带就有人类居住。据古籍记载,最早居住在今广西境内的有“百越”族群中的“西瓯”、“骆越”等部落,今天的壮族就是由这些部落发展而来的。壮族的自称有“布壮”、“布侬”等二十多种。解放后,统一称为“僮”,后改为“壮”。
版权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