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封面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神怪小说系列(套装共10册)

《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述花妖狐精、鬼怪神异故事,共约一千二百则。在思想倾向上,虽然立场比较“正统”,但思想亦有一定的宽容性,对“道学家”的苛察、虚伪,每每加以讥刺。《阅微草堂笔记》叙事简要、说理透辟、文笔朴素,非常受人喜爱。鲁迅先生对此也评价颇高。但作者片面强调汉魏六朝小说偏重纪实的传统,否定小说的艺术虚构,使得此书的文学意味远不如《聊斋志异》。  《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又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是一位身居高位而知识广博的学者。    《济公全传(上、下)》:  《济公全传》是一部在神话外壳下描写人世间扶危济困、惩治邪恶的故事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南宋时济颠和尚(也有说是南北朝时的释宝志)为原型,把他塑造成表面上酒肉不忌、玩世不恭,而实际上却是“奉佛法旨,为度世而来”的“活佛”,用他超出凡人的神通济世救人、扶正祛邪、嘲弄官府,从而表现了对封建统治下苦难大众的同情和对社会正义的向往。故事总体比较粗率,结构松散,较多地保留了民间艺人说书的痕迹。全书原有二百八十回,这次出版我们参考各家的做法,删去了和主题联系不紧密的后四十回。    《聊斋志异(上、下)》: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塑造一系列融物性、神异性、人性于一体的艺术形象,表现作者和大众追求美好人生、追求心灵自由与解放的人生理想,批判了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丑恶。在艺术手法上,《聊斋志异》结合了志怪和传奇两类文言小说的传统,又吸收了白话小说的某些长处,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室名聊斋,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淄博市临淄区)人。19岁为诸生,深受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后屡试不第,到71岁时才援例为岁贡生。作过幕宾、塾师。30岁后开始写作,直至晚年才集腋成裘,写成此孤愤之作。    《绿野仙踪(上、下)》:  《绿野仙踪》以写神仙异迹为线索,描写了明嘉靖年间书生冷于冰由于看破红尘而去求仙访道、捉怪除妖,最终得道成仙的荒诞故事。黄摩西称它“盖神话小说而点缀历史者也”。全书既有对现实政治的黑暗、丑恶的揭露和批判,又有对社会生活的描摹刻画。写作手法受到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的双重影响,既富于想象力又有写实成分。但由于故事太过荒诞,有时描写又过于秽亵,故对其总体评价不高。  《绿野仙踪》作者李百川,生于清康熙末。籍里不详,一般认为是江南人。我们通过原书的自序,知道他自幼喜欢说神道鬼,曾经想写一部《百鬼传》,但因家道变故,生计窘迫,未能如愿。乾隆十八年(1753)开始动笔写作《绿野仙踪》,断断续续用了十年时间才写完。    《封神演义(上、下)》  《封神演义》是在宋元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的基础上,博采民间有关殷周斗争的传说敷演而成。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一起被列入“神魔小说”部分。所谓“神魔小说”的内容特点是儒、释、道三教混合,不以教派论善恶;统于二元,而以神魔分正邪。《封神演义》中以支持武王的阐教为正,以支持纣王的截教为邪,邪不胜正,最后,姜子牙将双方战死的重要人物一一封神。《封神演义》描写的神魔斗法颇具想象力,某些地方对《西游记》有所借鉴。  《封神演义》成书的年代一般认为是明隆庆、万历间,也有人认为是天启间。一般认为其作者是“钟山逸叟许仲琳”,也有人认为是道士陆西星。现在一般题“许仲琳编”。
微信读书推荐值
待评分
推荐
一般
不行
热门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