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支持付费会员使用
本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研究方法,针对在华外籍留学生的调查,重点讨论了外籍留学生的媒介接触和使用状况,以及与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中国认同等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进一步为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提供相应的理论阐释和现实指导。全书首先以他者的镜像映照自己:何为中国、谁是中国人。怎样区别中外?然后在中外对照中,找到“中国文化的底色”。于此“底色”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数种重要的文化意象——孔夫子、长城、大熊猫、中国书画、汉语方块字等,给在华外籍留学生留下的印象和施加的影响。这些文化意象极具中国意味,既能代表中国本土的文化与色彩,即所谓的“底色”,又能区别于他国文化——是他国所不能涵括的、独有的中国文化意象,从而能更好地表现其“中国特色”,并借以筛选出真正的中国文化对在华外籍留学生的影响。同时,在受众与文化意象之间,还让人注意到媒体的存在,即媒体如何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宣传呈现了这些意象,加深了这些意象的影响,使之为在华外籍留学生所接受;而在华外籍留学生又是如何选择媒体,如何通过哪种形式的媒体接受这些意象,并转化成自己对当代中国的认识和文化认同的。
本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研究方法,针对在华外籍留学生的调查,重点讨论了外籍留学生的媒介接触和使用状况,以及与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中国认同等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进一步为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提供相应的理论阐释和现实指导。全书首先以他者的镜像映照自己:何为中国、谁是中国人。怎样区别中外?然后在中外对照中,找到“中国文化的底色”。于此“底色”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数种重要的文化意象——孔夫子、长城、大熊猫、中国书画、汉语方块字等,给在华外籍留学生留下的印象和施加的影响。这些文化意象极具中国意味,既能代表中国本土的文化与色彩,即所谓的“底色”,又能区别于他国文化——是他国所不能涵括的、独有的中国文化意象,从而能更好地表现其“中国特色”,并借以筛选出真正的中国文化对在华外籍留学生的影响。同时,在受众与文化意象之间,还让人注意到媒体的存在,即媒体如何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宣传呈现了这些意象,加深了这些意象的影响,使之为在华外籍留学生所接受;而在华外籍留学生又是如何选择媒体,如何通过哪种形式的媒体接受这些意象,并转化成自己对当代中国的认识和文化认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