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支持付费会员使用
一键翻译全文
写这本书的缘由是因为内心深刻的不安,这不安是从2004年年底开始的。一方面,中国企业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市场环境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增长的事实导致很多企业拥有良好的自我感觉,而变化的事实又导致很多企业不知该如何应对。到了2006年,我的不安越发加重了,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过去的两年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和波动—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劳动力不足、产业格局的改变、顾客的成长以及技术的不断创新等。但是这一系列的变化并没有能引起我们企业的足够重视,因为大部分的企业还是沿用以往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无论是对于顾客、对于市场,还是对于产品和技术的认识,甚至即便是创新也还沿用以往的标准。今天,我们的企业还常常在多元化还是专业化、空降经理还是内部培养、人才重要还是技术重要、资金重要还是政策重要等问题上纠结和摇摆。也许每个企业都有具体的情况,每个时期都有机遇与挑战,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性,因而答案也应该是多解的——但是我想这样的结论对于成长中的中国企业而言没有任何意义!这些问题都还只是从企业内部的角度看问题,而并没有从市场的角度看问题。
写这本书的缘由是因为内心深刻的不安,这不安是从2004年年底开始的。一方面,中国企业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市场环境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增长的事实导致很多企业拥有良好的自我感觉,而变化的事实又导致很多企业不知该如何应对。到了2006年,我的不安越发加重了,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过去的两年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和波动—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劳动力不足、产业格局的改变、顾客的成长以及技术的不断创新等。但是这一系列的变化并没有能引起我们企业的足够重视,因为大部分的企业还是沿用以往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无论是对于顾客、对于市场,还是对于产品和技术的认识,甚至即便是创新也还沿用以往的标准。今天,我们的企业还常常在多元化还是专业化、空降经理还是内部培养、人才重要还是技术重要、资金重要还是政策重要等问题上纠结和摇摆。也许每个企业都有具体的情况,每个时期都有机遇与挑战,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性,因而答案也应该是多解的——但是我想这样的结论对于成长中的中国企业而言没有任何意义!这些问题都还只是从企业内部的角度看问题,而并没有从市场的角度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