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书城
雏凤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青年学子优秀论文选集·卷一(咏而归国学新秀丛书)
加入书架
首页
我的书架
登录
雏凤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青年学子优秀论文选集·卷一(咏而归国学新秀丛书)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微信读书推荐值
评分不足
4人点评
推荐
一般
不行
推荐
一般
不行
推荐(3)
一般(1)
不行(0)
阅读
174
人
电子书
会员卡可读
字数
41
万字
简介
本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青年学子优秀论文选集之一,收录了国学院青年学子在经学、子学、文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close
简介
本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青年学子优秀论文选集之一,收录了国学院青年学子在经学、子学、文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版权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10月
字数
410,674
分类
文学-散文杂著
试读结束
本书为付费会员卡可读
登录后获得专属福利 · 百万好书免费读
上一页
下一页
热门想法
复制
划线
写想法
查询
书友想法
写想法
查询
继续提问
Generated by AI
写想法
字号大小
字体
雏凤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青年学子优秀论文选集·卷一(咏而归国学新秀丛书)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扉页
版权信息
+
书签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论要
一、孔子之前中国教育思想之主旨
二、由“命”而“道”的发生
三、先秦儒家对人生价值重心的措置
孔子的言辞与教化 ——《论语》的情境化理解
一、师与教
二、修德:对弟子之教
三、辨政:对为政者之教
四、结语
“《诗》亡然后《春秋》作”义疏
一、“王者之迹熄”释义
二、论“《诗》亡”与“《春秋》作”
论《老子》中“观”的含义与方法论意义
引言
一、“观”的本义及相关文献分析
二、《老子》文本中的“观”梳理
三、《老子》之“观”与《周易》之“观”
结语
从负累之心到逍遥之心 ——《庄子》内篇工夫论初探
一、 庄子对人之处境的分析
二、 庄子朝向逍遥的工夫论
三、 庄子工夫论的现实启示
《尉缭子》的法家色彩 ——从《商君书》和《管子》的视域
一、先秦兵家与法家的思想渊源
二、对战争的认识与态度
三、“峻法明刑”中的法制与刑赏思想
四、从《尉缭子》中两派法家思想交融反思战国末期学术合流
礼与刑在经学中的德性指归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之说辨正
一、“礼不下庶人”辨
二、“刑不上大夫”辨
三、结语
汉代象数易占中“象”的异趣
一、从“不可为典要”说起:从爻变到筮占
二、汉代象数易占中的“象”:外在化的时空之象
三、另一种“象”,另一种“言”
四、汉代象数易占对《易》辞的消解
五、“言”“象”互尽而与“意”割裂
六、汉代象数易占的典要化之失
七、结论
“望文生义”诠释法初探 ——以谶纬和《字说》之五行类文献为例
一、谶纬类文献关于五行之诠释
二、《字说》关于五行之诠释
三、谶纬类文献与《字说》关于五行论述之相关比较
俞琰《周易集说》版本考
一、元代版本
二、明代版本
三、清代版本
四、待考版本
五、小结
康海杂剧与关学的乡里教化
一、康海的关学品性
二、康海杂剧中所反映的关学思想
三、康海杂剧对关学的传播与乡里教化
秩序重建的政治之维:黄宗羲与近世政治思维的突破[1]
一、精神秩序:道德事功之辨
二、重建法原:“天下之法”与秩序意向
三、政制重构:混合政体与共治共和
四、余论:黄宗羲研究的视角转换
经学传统在近代思潮中的价值重塑:以蒙文通、熊十力论乡遂之制为例
一、蒙文通、熊十力论乡遂制的文本背景
二、乡遂及其性质
三、乡遂之民的义务与权利
四、结论
以《孝经》会通六艺 ——曹元弼重建经学的方式
一、重构《孝经》与六经的关系:以“先王”注
二、以《孝经》“爱敬”义贯穿六经
三、重建经学的尝试
从“举体成用”到“摄体归用” ——熊十力后期思想研究
一、“屈从”?“行权”?
二、“历贬群儒”的“秘密”
三、熊十力后期思想的变与不变
“文学自觉说”反思
一
二
三
四
《葛覃》诗旨考论
一、主人公的具体身份与“师氏”考论
二、主人公所处地点与“归宁”问题
三、“劳动场景”讨论与《葛覃》诗旨
论王照圆对《诗经》中女性形象的解读
一、引言
二、考据风气下“以意逆志”的解《诗》方式
三、王照圆异于前人的说《诗》视角
四、王照圆说《诗》反映出的女性自我认知
五、结语
“七子之冠冕”的形成 ——试论王粲文学创作中诗礼秩序与情感表现的融合
一、试论家学背景对王粲文学思想形成的影响作用
二、试论王粲作为“七子之冠冕”的社会意义
三、结论:在刘勰性情观体系下考察王粲文学思想的社会价值
志人·志情·志物 ——论《世说新语》之“行旅”的艺术表现
前言:隐性的“行旅”
一、“志人”与“志情”——“流寓”中的孤苦漂泊
二、“志物”与“志情”——“超以象外,得其环中”[1]
三、结语
魏晋时期“以玉品人”审美现象探论
一、玉文化及“以玉品人”
二、“以玉品人”现象分析
三、魏晋时“以玉品人”现象原因探究
四、总结
韦应物悼亡诗研究 ——“高雅闲淡”之外的另一个韦应物
一、写作内容
二、表现手法
先秦至隋唐文学视野下的“狐狸”形象探研
一、关于“狐”“狸”和“狐狸”的讨论
二、 先秦至隋唐文学视野下的“狐狸”形象
北宋元丰洛阳真率会考论 ——兼论“真率”与“耆英”会名的混同及原因
一、“真率”之名的由来与含义
二、真率会的形式与用意
三、“真率”与“耆英”会名的混同及原因
《易安居士三十一岁之照》研究
一、画作源流与题跋
二、前人考辨驳议
三、画作真伪初断
四、易安形象演变略说
五、结论
从苏辛差异看两宋词坛风尚之变
一、词坛格局的改变:苏辛词主题构成、艺术风貌之别
二、从余技到专治:苏、辛创作态度不同
三、“不葺之诗”到“秘响相通”:两宋文体观念、词坛环境不同
质疑与重构:对于朱淑真之情爱的一种猜想
一、对前人观点的辨析
二、对朱淑真之情爱的重新梳理
三、结论
经营风雅生活 ——惠山泉与明代文人文化初探
一、人间灵液与隐逸之乐
二、营造风雅生活之物
三、明代文人的尚雅热情
四、结语
明清之际遗民梦想花园的构建及意义 ——以“琅嬛福地”与“将就园”为例
一、“琅嬛福地”——梦想花园的回忆模式
二、“将就园”——梦想花园的想象模式
三、两种梦想花园模式的典型性
四、重返神迹——梦想花园的意义
余论
论贾宝玉的阅读
一、宝玉阅读情境
二、两种阅读者
三、反讽的力量
四、总结
黄人“和三家词”论
一、和龚自珍《定庵词》
二、和张惠言《茗柯词》
三、和蒋敦复《芬陀利室词》
是否关闭自动购买?
关闭后,阅读到本书未购买章节均需要手动购买确认。
取消
关闭
雏凤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青年学子优秀论文选集·卷一(咏而归国学新秀丛书)
已读到0% · 共0条笔记
你可以在这里记录本书的
想法、划线、书签
点评此书
推荐
一般
不行
书友想法
《雏凤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青年学子优秀论文选集·卷一(咏而归国学新秀丛书)
》
仅支持付费会员使用
微信扫码开通付费会员
仅支持付费会员使用
微信扫码开通付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