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支持付费会员使用
一键翻译全文
1、本书通过严密论证,提出《伤寒论》中的“六经”乃“六病”(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且乃因发病的时间命名,此提法与前代伤寒“六经”注家的专主经络、强调气化、等同脏腑、划分八纲、症候群等提法皆不相同。提出通过注意发病时间,可以进一步明辨“六证”。病时的提出解决了此前“三部六病”学说需多处改动原文的状况,同时提出伤寒发病时间不同,病证表现亦不相同(此前“百家伤寒注家”皆无此提法),如太阳病麻黄汤证乃发热恶寒,阳明病麻黄汤证乃发热不恶寒;阳明病承气汤证有潮热而无下利清水,少阴病大承气汤证有下利清水而无潮热。 2、本书详解经方之法皆为顺应人体气机动向而治,气机向外则和解外气,气机向里则和解里气,病在何处即攻何处,不枉攻无病之处,总以谐和阴阳为目标。并提出运行在表部的气血为阳气,运行在里部的气血为阴气。阳气阴气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使《伤寒论》阴阳学说能够落到实处,破除传统认为《伤寒论》不讲理的“千年枷锁”。 3、揭示外感风寒发病乃因水气为邪。水气能够发展为水饮。与胡希恕先生提出的外感风寒乃“津液重故也”相得益彰,同源而异流。 4、本书重点解析伤寒中风之人体气血由实变虚、由表入里,或由虚复实、由里出表的脉证变化。这种变化贯穿于六病全篇。如太阳伤寒脉浮紧不汗出变为脉浮而缓者,就是表实变虚一些了,因而表邪入里的一种变化;阳明病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就是里热自解,从而里热出表的一种变化;柴胡证往来寒热之往来寒,就是里热出表,之往来热,就是表热入里;厥阴病之手足厥者是里气虚而阴邪进里,复发热者是里气复实而阴邪退表。针对气血的寒热虚实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升降出入的气机变化,解析方证条文,是本书的特点。 作者简介:伤寒大家刘绍武先生弟子,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年,临证善用经方,特别是诊治发热病证,潜方用药常三五七味,达一剂知二剂热退之效。自2001年入“三部六病”之门,一直在临床中践行伤寒论“三部六病”之理论,在继承“三部六病”学说的基础上,通过反复阅读揣摩《伤寒论》,并结合自己十多年在医院发热门诊纯中药运用的临证体悟,提出“气解伤寒论”的学术观点,部分内容曾发表在黄煌经方沙龙获得网友强烈反响,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4篇。
1、本书通过严密论证,提出《伤寒论》中的“六经”乃“六病”(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且乃因发病的时间命名,此提法与前代伤寒“六经”注家的专主经络、强调气化、等同脏腑、划分八纲、症候群等提法皆不相同。提出通过注意发病时间,可以进一步明辨“六证”。病时的提出解决了此前“三部六病”学说需多处改动原文的状况,同时提出伤寒发病时间不同,病证表现亦不相同(此前“百家伤寒注家”皆无此提法),如太阳病麻黄汤证乃发热恶寒,阳明病麻黄汤证乃发热不恶寒;阳明病承气汤证有潮热而无下利清水,少阴病大承气汤证有下利清水而无潮热。 2、本书详解经方之法皆为顺应人体气机动向而治,气机向外则和解外气,气机向里则和解里气,病在何处即攻何处,不枉攻无病之处,总以谐和阴阳为目标。并提出运行在表部的气血为阳气,运行在里部的气血为阴气。阳气阴气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使《伤寒论》阴阳学说能够落到实处,破除传统认为《伤寒论》不讲理的“千年枷锁”。 3、揭示外感风寒发病乃因水气为邪。水气能够发展为水饮。与胡希恕先生提出的外感风寒乃“津液重故也”相得益彰,同源而异流。 4、本书重点解析伤寒中风之人体气血由实变虚、由表入里,或由虚复实、由里出表的脉证变化。这种变化贯穿于六病全篇。如太阳伤寒脉浮紧不汗出变为脉浮而缓者,就是表实变虚一些了,因而表邪入里的一种变化;阳明病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就是里热自解,从而里热出表的一种变化;柴胡证往来寒热之往来寒,就是里热出表,之往来热,就是表热入里;厥阴病之手足厥者是里气虚而阴邪进里,复发热者是里气复实而阴邪退表。针对气血的寒热虚实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升降出入的气机变化,解析方证条文,是本书的特点。 作者简介:伤寒大家刘绍武先生弟子,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年,临证善用经方,特别是诊治发热病证,潜方用药常三五七味,达一剂知二剂热退之效。自2001年入“三部六病”之门,一直在临床中践行伤寒论“三部六病”之理论,在继承“三部六病”学说的基础上,通过反复阅读揣摩《伤寒论》,并结合自己十多年在医院发热门诊纯中药运用的临证体悟,提出“气解伤寒论”的学术观点,部分内容曾发表在黄煌经方沙龙获得网友强烈反响,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