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支持付费会员使用
一键翻译全文
著作以翻译伦理学为理论支点,从全球化语境下儒学典籍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安乐哲及合译者儒学典籍的英译情况,以典籍英译史上译者们对待中国典籍的文化态度和翻译方法为参照,探讨了安译的时代背景、思想动因、文化认知及翻译特色。具体说来,该著作提出并解决了如下问题:在西方汉学发生了“中国中心观”之后,译者怀有怎样的文化目的从事儒学典籍英译?作为比较哲学学者,安乐哲等译者对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哲学)有怎样的整体认识和理论构建?译者对待儒学典籍采取了怎样的文化态度?他们又是如何在翻译的整个过程以及译文的各个部分、层面实现其翻译目的?这一过程包括译者对原作版本的选择,在序言、注释等副文本中的操纵,哲学关键词的翻译、原作哲学陈述的再现以及译作文体的选择。本书除了对安译进行描述性研究之外,更对他的译作、译法做出了明确的阐释和判断,提出全球化背景下“求同存异”的翻译伦理态度和“整体性”策略之下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并总结了几条典籍英译的规则。
著作以翻译伦理学为理论支点,从全球化语境下儒学典籍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安乐哲及合译者儒学典籍的英译情况,以典籍英译史上译者们对待中国典籍的文化态度和翻译方法为参照,探讨了安译的时代背景、思想动因、文化认知及翻译特色。具体说来,该著作提出并解决了如下问题:在西方汉学发生了“中国中心观”之后,译者怀有怎样的文化目的从事儒学典籍英译?作为比较哲学学者,安乐哲等译者对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哲学)有怎样的整体认识和理论构建?译者对待儒学典籍采取了怎样的文化态度?他们又是如何在翻译的整个过程以及译文的各个部分、层面实现其翻译目的?这一过程包括译者对原作版本的选择,在序言、注释等副文本中的操纵,哲学关键词的翻译、原作哲学陈述的再现以及译作文体的选择。本书除了对安译进行描述性研究之外,更对他的译作、译法做出了明确的阐释和判断,提出全球化背景下“求同存异”的翻译伦理态度和“整体性”策略之下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并总结了几条典籍英译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