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支持付费会员使用
一键翻译全文
拾年者,十年也,光阴重拾也。在二十一世纪最初的十年,北京城经历了一场世纪纠葛。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贸……中国的大门,不可逆转地向世界敞开了。成功申办奥运之后,北京认识到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城市发展的缺失——失去了雄伟的城墙,甚至险些失去故宫…… 这个世界上立交桥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交通最拥堵的城市,开始了一场自救,规模浩大的总体规划修编工程2004年启动,试图改变20世纪50年代移植于莫斯科,并被中国其他城市纷纷效仿的单中心城市结构。 可是,推土机仍保持着强大惯性,千重万叠的矛盾被推演至2011年——这一年,北京的常住人口突破两千万人,一季度地铁出行人数逾四亿人次,北总布胡同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显示,北京市共有九百六十九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 这一切,被著有《城记》《采访本上的城市》的学者王军录入笔下,汇成《拾年》一书。作者以故事为浅层结构,从2005年总体规划修编、实行、陷入困顿的整个过程入手,进而深度解剖城市生命机制,探讨产权与契约等问题,其间亦记载许多人物故事:梁思成、林徽因、陈占祥、吴良镛、贝聿铭、老舍、培根、徐苹芳……作者在书中写道,“它虽然是十分有限的记载,仍有加以呈现的必要,因为这一切,发生在这样一个十年。”
拾年者,十年也,光阴重拾也。在二十一世纪最初的十年,北京城经历了一场世纪纠葛。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贸……中国的大门,不可逆转地向世界敞开了。成功申办奥运之后,北京认识到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城市发展的缺失——失去了雄伟的城墙,甚至险些失去故宫…… 这个世界上立交桥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交通最拥堵的城市,开始了一场自救,规模浩大的总体规划修编工程2004年启动,试图改变20世纪50年代移植于莫斯科,并被中国其他城市纷纷效仿的单中心城市结构。 可是,推土机仍保持着强大惯性,千重万叠的矛盾被推演至2011年——这一年,北京的常住人口突破两千万人,一季度地铁出行人数逾四亿人次,北总布胡同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显示,北京市共有九百六十九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 这一切,被著有《城记》《采访本上的城市》的学者王军录入笔下,汇成《拾年》一书。作者以故事为浅层结构,从2005年总体规划修编、实行、陷入困顿的整个过程入手,进而深度解剖城市生命机制,探讨产权与契约等问题,其间亦记载许多人物故事:梁思成、林徽因、陈占祥、吴良镛、贝聿铭、老舍、培根、徐苹芳……作者在书中写道,“它虽然是十分有限的记载,仍有加以呈现的必要,因为这一切,发生在这样一个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