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支持付费会员使用
微信扫码开通付费会员
主人公罗南陔,勤读诗书,广结人缘,擅长书画,思想前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开始探讨救国救民的途径,主张实业救国,在李庄创办了轰动一时的“期来农场”,办起第一家桑蚕纺织加工厂,在当地开创了民族工业,被誉为李庄著名绅士。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战区的许多大学、科研机构纷纷“大西迁”。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等学术机构正在四川寻找港湾。时任国民党李庄区党部书记罗南陔,起草了“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的著名“16字”电文,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随即,李庄迎来了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等学术机构。其中,傅斯年、陈寅恪、梁思成、林徽因等等大师,在这里工作生活了6年。他们奉献出一颗颗赤子之心,创造出一批批影响巨大的学术成就,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景象。
主人公罗南陔,勤读诗书,广结人缘,擅长书画,思想前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开始探讨救国救民的途径,主张实业救国,在李庄创办了轰动一时的“期来农场”,办起第一家桑蚕纺织加工厂,在当地开创了民族工业,被誉为李庄著名绅士。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战区的许多大学、科研机构纷纷“大西迁”。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等学术机构正在四川寻找港湾。时任国民党李庄区党部书记罗南陔,起草了“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的著名“16字”电文,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随即,李庄迎来了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等学术机构。其中,傅斯年、陈寅恪、梁思成、林徽因等等大师,在这里工作生活了6年。他们奉献出一颗颗赤子之心,创造出一批批影响巨大的学术成就,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