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支持付费会员使用
本书为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专刊”中的一种。作者以2007年出版的《唐宋词审美文化阐释》及2008年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进行大幅度的修改,以专论的方式论述唐宋词的艺术特征及其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第一至五章,围绕时间与空间的关系,集中分析唐宋词作为音乐文学在艺术样式上的特点,揭示唐宋词的内倾性艺术个性,指出唐宋词是一种需要表演的艺术,分析词之为乐的化空间为时间的特点等。第六至十二章,围绕情感与道德的关系,分析唐宋词作为抒情文学在创作论上的特点,提出唐宋“词缘情而婉丽”的特征,分析唐宋词情感装饰性,解读词学批评的性别特征,总结唐宋词情中道德的内在结构,认识唐宋悲感词、闲适词的艺术特征等。第十三至十七章,围绕俗与雅的关系,分析唐宋词与传统艺术精神之间由冲突到调和的演进特点,认识唐宋词艺术精神的流变规律,系统总结唐宋词在语词、节奏、意象、时空及深义等艺术结构方面的特点。至此,针对大家熟悉的研究对象,这部书稿在话题的选择与阐释的思路上皆试图有所变化,力求从中国审美文化史出发,考察唐宋词反思、突破、深化传统艺术精神的特点及地位。
本书为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专刊”中的一种。作者以2007年出版的《唐宋词审美文化阐释》及2008年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进行大幅度的修改,以专论的方式论述唐宋词的艺术特征及其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第一至五章,围绕时间与空间的关系,集中分析唐宋词作为音乐文学在艺术样式上的特点,揭示唐宋词的内倾性艺术个性,指出唐宋词是一种需要表演的艺术,分析词之为乐的化空间为时间的特点等。第六至十二章,围绕情感与道德的关系,分析唐宋词作为抒情文学在创作论上的特点,提出唐宋“词缘情而婉丽”的特征,分析唐宋词情感装饰性,解读词学批评的性别特征,总结唐宋词情中道德的内在结构,认识唐宋悲感词、闲适词的艺术特征等。第十三至十七章,围绕俗与雅的关系,分析唐宋词与传统艺术精神之间由冲突到调和的演进特点,认识唐宋词艺术精神的流变规律,系统总结唐宋词在语词、节奏、意象、时空及深义等艺术结构方面的特点。至此,针对大家熟悉的研究对象,这部书稿在话题的选择与阐释的思路上皆试图有所变化,力求从中国审美文化史出发,考察唐宋词反思、突破、深化传统艺术精神的特点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