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书城
城市经济的空间结构:居住、就业及其衍生问题
加入书架
首页
我的书架
登录
城市经济的空间结构:居住、就业及其衍生问题
郑思齐
微信读书推荐值
评分不足
2人点评
推荐
一般
不行
推荐
一般
不行
推荐(2)
一般(0)
不行(0)
阅读
170
人
电子书
会员卡可读
字数
27.6
万字
简介
本书以“居住一就业”空间关系为主线,应用城市内部微观空间数据和微观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城市经济的空间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close
简介
本书以“居住一就业”空间关系为主线,应用城市内部微观空间数据和微观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城市经济的空间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版权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月
字数
276,789
分类
经济理财-财经
试读结束
本书为付费会员卡可读
登录后获得专属福利 · 百万好书免费读
上一页
下一页
热门想法
复制
划线
写想法
AI问书
书友想法
写想法
问书
Generated by AI
写想法
字号大小
字体
城市经济的空间结构:居住、就业及其衍生问题
郑思齐
扉页
版权信息
+
书签
作者简介
序
前言
第一篇 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的外在表现
第1章 城市与城市空间结构:从经济学角度的考察
1.1 城市:经济增长的引擎
1.2 城市空间结构:概念、度量和演变
1.3 居住和就业的空间关系:度量与讨论
第2章 单中心城市模型及其现实意义
2.1 租金与竞租函数
2.2 单中心城市模型及其推论
2.3 单中心城市模型的现实意义——房价、地价和建筑密度的空间分布
2.4 单中心城市模型的现实意义——人口空间分布
第3章 多中心城市的崛起:机制与识别
3.1 企业竞租函数
3.2 从单中心城市到多中心城市:理论解释
3.3 就业岗位的空间分布:以北京市为例
3.4 就业中心的识别
第4章 城市空间中宜居性特征的资本化效应
4.1 特征价格方法和模型
4.2 宜居性特征在房价和地价中资本化效应的实证研究
第二篇 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的内在机制
第5章 居住选址与企业选址:理论与实证
5.1 居住选址的基本理论
5.2 基于匹配的“区位偏好—区位选择”微观数据的中国五城市居住选址研究
5.3 企业选址的基本理论与相关研究
第6章 现代内生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居住、就业与空间均衡
6.1 Wheaton的土地“混合利用”模型
6.2 Ogawa和Fuj ita的城市空间均衡模型
6.3 LRH内生城市模型
第7章 中国城市中居住与就业空间互动的驱动力与作用机理
7.1 集聚经济与通勤成本的权衡:来自工资补偿和工资溢价的证据
7.2 办公与居住用地开发的空间结构:价格梯度、开发强度与区位
7.3 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的影响因素:对通勤时间和通勤流的分析
第三篇 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的衍生问题
第8章 土地利用与交通的空间互动:理论与实证研究
8.1 土地利用与交通空间互动的理论研究
8.2 轨道交通的土地和房地产溢价效应研究
第9章 城市空间结构中的住房和就业问题
9.1 住房与交通综合可支付性指数的设计与分析
9.2 “空间失配”理论与实证研究
第10章 城市空间结构中的居住分割:以“城中村”为例的研究
10.1 居住分割的形成机制及影响
10.2 中国城市中居住分割的现状及影响:以“城中村”为例
10.3 农民工住房政策、经济增长和社会融合:理论模型与政策含义
第11章 城市空间结构的低碳效果
11.1 低碳城市生活的经济学理论与实证
11.2 中国低碳城市生活的实证研究
第12章 城市“土地利用—交通—环境”空间一体化模型:理论和应用
12.1 空间一体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框架
12.2 空间一体化研究在TDM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以北京市为例
12.3 城市空间仿真模型的研究与开发进展
参考文献
后记
是否关闭自动购买?
关闭后,阅读到本书未购买章节均需要手动购买确认。
取消
关闭
城市经济的空间结构:居住、就业及其衍生问题
已读到0% · 共0条笔记
你可以在这里记录本书的
想法、划线、书签
点评此书
推荐
一般
不行
书友想法
仅支持付费会员使用
微信扫码开通付费会员
仅支持付费会员使用
微信扫码开通付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