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人为什么会有烦恼?神可以帮助我们去除烦恼吗?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秉烛隧中
作者何光沪先生属于“文革”结束后中国一批宗教学者,堪称三十多年来中国宗教学发展的推动者和见证人。作者既侧重于对宗教学原理及宗教哲学的理论探究,更注重对中西历史、文化及社会问题的观照与探讨,故其学术论著深具问题意识与精神,兼顾观念澄清与思想创新。书中文章,无论长短,皆意涵深远、文辞优美,散发着思想的深邃与人性的温热。本书为作者2003年至今重要文章的首次结集。 诚如作者所言:“学术,来源于人生,也归结于人生。我的全部努力,不仅是为了好的学术,更是为了好的人生。”
观念读本:信仰
在西方文明中,信仰作为人生根基,也是社会生活、历史发展、文化创造的基础。两千年来,无数贤哲关于信仰的诸多论述,构成了人类思想领域美丽动人、有益身心的一座大花园!本书从中采摘的二十几朵永不凋谢的珍品,能让你领略几分那座花园景象的壮美、花朵的明丽,呼吸几口草木的芬芳、空气的清新……
大学精神档案(古代卷)
当下,中国的大学日益壮大。然而,我们的大学生及至我们的知识阶层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重大事件面前并没有保持应有的清醒与个人的尊严。这种精神状况恐怕是基于对人类文明的知识匮乏或者误解…… 有鉴于此,这套书对人类有史以来的经典的思想文献进行了选择性的汇集,以期为中国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大学教育提供一些基本的精神,为中国知识界尤其是大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观念和知识,以达致中国公民精神境域的提升。 本卷选录的是古代各大文明的经典文献,展示了与浮华的当代相距最远的那些时代的文明精神。与那些时代已经隔膜得太久太久的我们,今天暂且坐下,左手捧茶右手展卷,聆听智者的声音,跟随先哲的足迹,追溯文明的起源,探索人类的精神,或许,可以医好我们的当代之“病”……
多元化的上帝观
《多元化的上帝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研究宗教哲学的专著。何光沪教授进行了此领域具有拓荒性的创造性研究。《多元化的上帝观》有两个特色:一是构建了宗教哲学的理论体系和逻辑框架;二是内容丰富、旁征博引,分析了西方众多深有影响的宗教哲学家的理论。
月映万川
《月映万川宗教社会与人生》是在《何光沪自选集》出版之后,作者对这些关系或问题继续关注和思考的结果……它记录下了在这个多事的时代里、在这片多难的土地上、一个多思的观察者之所感、所思、所言。书中七个方面的内容,在作者的思考中都是同宗教问题联系起来看的。所以,全书标题中的"宗教"一词,反而从这七个小标题之中消失了。然而,读者将会发现,其中还是深藏着作者的"赏月之心"……宗教与社会及其相互关系,正在影响并将继续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因此,宗教、社会与人生之间的关系,正在受到并将继续受到学术界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
画说哲学:神圣的根
人们在年幼时,大都会对我们生存的世界有一种不可遏止的惊奇,而对生命现象除了惊奇之外,对于死亡更有一种畏惧。对世界的惊奇和敏畏恰恰就是一种哲学关怀,许多儿童的问题常常也就是哲学问题;尤其是那些半大的孩子,会对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执著地思考。但是,这些问题我们很难在大人那里找到满意的答案。 哲学就是爱智慧。哲学是一种思考,是一种生活态度。这套丛书就是面向那些爱思考、爱智慧的青少年,由几位著名的中青年哲学家和他们一起来想一些关于世界和人生的问题;通过一些小故事,小问题来解说一些爸爸妈妈最不耐烦或者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
大家西学信仰二十讲
《信仰二十讲》采摘的二十几朵永不凋谢的珍品,能让你领略几分那座花园景象的壮美、花朵的明丽,呼吸几口草木的芬芳、空气的清新……
百川归海
《百川归海:走向全球宗教哲学》以起源于亚洲而辐射到全球的儒教、道教、佛教、印度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七大宗教哲学中的共同因素为依据,从认识论、本体论、神性论、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五大领域论述了它们相容互通、对话共处的基础,从而论证了人类生活之整体性、精神性和全球化的根据,探索了一种有益于人类和平与个人生活的、全面系统的全球宗教哲学。 当今,人类生活的过程正在逐步加速,人类生活的群体正在日益混乱,人类生活的方式正在急剧变化。人生的延续,需要思维的革新。 相互依存性正在日益加强,但仍滞留于个人和群体的自我中心,因而彼此对立的人类,需要顾及整体的全球主义;陷于科学主义的主客对立,尽管个人尊崇理智但却整体盲目愚蠢的人类,需要突破对立并超越理性的“爱智”;面对国际族际的紧张冲突,但是各文明各宗教的对话却因各执己见而停滞不前的人类,需要一种全球性的、宗教性的哲学。
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
本书是论述政府承认并成为党的统一战线组成部分的五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新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关系的第一部概述性学术著作。
有心无题
现在的问题太多,而解决问题的心却太少。所以作者觉得,可怕的倒是“有题无心”!但他相信,只要有心,问题就会减少。试想,假如世上多一些关心、诚心、耐心、热心、爱心、信心……,多一些同情之心、责任之心、宽容之心、悔悟之心、公义之心、仁爱之心……,那么,将可以化解多少难题!那样的话,问题当然还会有,却不致令人绝望灰心。那样的话,题目当然还会有,却可以写得轻松自如。
蒂里希选集(上下)
这本《选集》中各篇著作的内容,读者已经可以读到;而对它们的理解,也许会是一个无尽的过程,在这种理解之长河中,我的理解只是小小的一勺。因此,在这里我不想(也许是不能,同时也不必)对各篇的内容逐一评述,而只想对某些编排的考虑和相关的背景稍加介绍,然后再对蒂里希的生平及其思想中的某些主题稍作评述,以期能为读者的阅读提供些许帮助。 首先应该说明,本《选集》编入的著作,基本上是全篇完整地采用,而未作任何删节(唯《系统神学》未收齐五部,但已收入的三部除”导论”之外,也未作删节)。这种打破“节选”惯例的做法,是由这些著述的特点所决定的。蒂里希在表达思想方面的一大特点,就是逻辑严密而体系完整。他的著述不是那种即兴的零碎感想之积累,而是一种周密的理性思维之行进,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不但会破坏整件艺术品似的著作之完美,还可能致使读者跟不上其思维行进的步伐,从而无法理解其几何推理似的完整的意义。 本《选集》的编排方式,是写作年代顺序与著作形式类别二者混合的方式,即是说,把入选著作按形式分成三大类(短小的著述、讲演或讲道、大部头著作),每一类中各篇著作又按写作年代排列(有一些也不得不按出版年代排列)。这既是为了不破坏某些著名的系列性著述(即本选集第二编和第三编)的内在逻辑,不破坏对之理解所需的连续性,也是为了读者阅读和检索的方便。毕竟,比如说纯粹按时间顺序排列而在《系统神学》第二部与第三部之间插进几篇短著和一些讲道辞,看起来是很别扭的。
对话二
《对话2:儒释道与基督教》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处境下的宗教研究
何光滬,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研究員。卓新平,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及研究員,中國宗教學會會長。邢福增,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院長(研究及出版)及副教授、龐萬倫基督教與中國文化講師、崇基學院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及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社長。
天人之际
暂无简介
宗教学小辞典
共收词目约680条,总字数约18万字,包括宗教学总论、宗教哲学、宗教史学、宗教人类学、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七个大类,每一大类又分若干小类。对宗教的起源、历史演变和现状等作了精辟的阐述。除前面有词目分类表外,书后还附有词目笔画索引,供读者查阅。
学人文存:何光沪自选集
八十年代拨乱反正,思想解放,学术中兴;一批在人文社科领域崛起的青年学者大胆反思,激情探索,把学术探讨与关怀现实合二为一。他们思考深邃,立论精严,良有创获,既不囿于前人习见,更不因循旧步,善于曲径通幽,或直叩本心。视野极为开阔,持论则相当平正。各人起点有异,专攻不同,师承与人生道路更是千差万别,所展现的学术风貌自然各不相同,但均能代表各自领域的当下水准,体现一代学人的精神风范和学者情怀。各人所自选论文,既是其研究的代表成果,同时又兼顾学术历程的演进。朝花朝拾,拈花自多良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