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勤华
何勤华,男,1955年3月生,上海市人,教授,法学博士,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华东政法大学校长。 2015年7月任中华司法研究会副会长。
西方法学史纲(第三版)
5人今日阅读
中国近现代法学,是一个舶来品,它源自西方。那么,西方法学是何时产生?产生后又是如何发展,其学术风貌又是如何?本书依次对古代希腊的法学思想、罗马法学的形成与发展、中世纪欧洲法学的风貌,以及法国、德国、英国、美国和日本等主要西方国家法学的形成与发展做了详实的介绍和评述。最后,本书以基础法学如法理学、法史学、法社会学和比较法学为线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西方法学的发展进行了总结。
东京审判:正义与邪恶之法律较量(第三版)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东京进行了历时两年零六个月的“世纪大审判”。来自同盟国11国的法官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了清算战争罪行的审判。 历经818次开庭,法庭证实了日本甲级战犯所犯罪行罄竹难书:在日本国内利用新闻检查制度、警察镇压体制向人民宣传对外扩张计划,大力推行军国主义政策;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扶植“伪满”、发动“卢沟桥事变”、制造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等;积极建立轴心国同盟;侵略东南亚诸国;偷袭珍珠港……
华政的故事:共和国法治建设的一个侧影
2人今日阅读
华东政法大学,原名华东政法学院,诞生于1952年,是新中国第一批组建的政法院系之一,是当代中国法学教育水平最高的大学之一,中国南方法学教育的重镇,被誉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华东政法大学是共和国法治建设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参与者。华政的历史,恰是共和国法治建设和法学教育历史的一个侧影。何勤华教授在查阅了大量华政校史档案、采访了数十位老华政人基础上,所撰写的《华政的故事》,文字质朴又饱含深情,包含了二百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本书讲述的不仅仅是华政的校史,更是对1952年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法学教育所走过历史的鲜活记录,再现了七十年来华政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精神。
文化正义论丛(第四辑)
1人今日阅读
本研究论文集关注当代中国文化生存的制度正义、文化发展的程序正义和文化生成的审美正义等,倡导以文化正义的刚性干预和人文文化的柔性滋养切实改善文化的精神品质。研究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学、文学、影视学等各学术领域。
法学沉思录:14个法学流派撮要
1人今日阅读
本书讲述了14个经典法学流派的源起、发展及核心思想和代表人物,包括自然法学派、历史法学派、法社会学派、利益法学派等。书中穿插对流派代表人物的介绍,着重介绍了经典法学流派的代表观点,为本国法律工作者开拓视野,提供一个了解国外法学流派各自观点、主张的载体。
法学经典漫笔:46个法学名著精要
1人今日阅读
本书讲述了46个法学经典名著的源起、发展及核心思想和代表人物,包括自然法学派、历史法学派、法社会学派、利益法学派等。书中穿插对流派代表人物的介绍,着重介绍了经典法学流派的代表观点,为本国法律工作者开拓视野,提供一个了解国外法学流派各自观点、主张的载体。
中国法学家访谈录(第一卷)
1人今日阅读
本套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录了作者与那些影响当代中国法律和法学发展的著名法学家(其实有些人如周枏、王铁崖等已相继去世)的对话,并随文附有一些珍贵资料,其中有些甚至从未公开过。本访谈录共分六卷,按法学家活动的历史时期分类。第一卷采访的主要是1935年之前出生的法学家,因为这个年龄段的法学家基本上是在1957年之前大学毕业,他们都亲身经历或接触过20世纪50年代中国所发生的影响中国法律和法学发展的人物、事件和文献。
法治社会(依法治国研究系列)
本书共分为“词源”、“资源”、“道路”、“关系”、“反思”、“策略”六部分,按照一个学者思考中国法治进路的逻辑过程来谋篇布局,每部分遴选文章三至四篇,都是该领域近年来学界重量级的研究成果,反映出法学学者对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切关怀,闪耀着理性的智慧之光。书中所选文章涵盖面广,内容涉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治与人治的关系、公权力与私权利的界分等诸多领域。
法律文明史(第3卷):古代远东法
古代远东法是与“古代近东法”、“古代西方法”并列的一种文明形态,具有较为独立的地域范围和文明发展特色。本卷主要研究隋唐之前的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印度五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文明。经历了从夏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演化,形成了较为发达的文明成就,为中华法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日本、朝鲜、越南充分吸收了中国文明的成果,形成了十分相近的法律文明样式,同时又保有自己的特色,如日本的“神道法律思想”等。古代印度法律除了具有东方法特征外,还有自身特色,如与宗教紧密结合、“种姓”身份等级制度等。本卷中国部分写作主要以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简牍为资料,结合传世文献稽考钩沉。日本、越南部分,以日语、越南语文为基本资料进行研究。而朝鲜、印度部分则以英语资料为基础。
民法典编纂论(第三卷)
2015年,依据全国人大决议,中国民法典编纂工作启动。编纂民法典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中华民族文明秩序的重大立法工程,还是中国人民百年的梦想。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是商务印馆出版的系列出版物,丛书立项于2005年,本书是第三卷,收入法学专家为民法典编纂而撰述的专题文章15篇,大致分三块:一是,有关中国民法史方面的文章;二是,有关民法典编纂方面的文章;三是,民法典总则编立法建议案。
纽伦堡审判:对德国法西斯的法律清算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战胜国没有采用同态复仇或血腥的报复政策,立即处死战犯,而是采以合乎现代文明理念的方式,通过设立军事法庭,对战犯个人和犯罪组织进行了公开审判和惩处,以此记录历史、警醒未来。要进行审判,就必须解决一系列法律问题,本书即是围绕这些问题而展开:欧洲战场有四大战胜国,究竟由谁来主持审判?充满罪恶和双手沾满鲜血的纳粹分子如此之众,到底审判谁?指控他们犯有哪些罪行?应依据何种法律进行审判?……
外国法制史研究(第20卷):法律、贸易、文化
“一带一路”相涉60多个国家,分属于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和伊斯兰法系之三大法系,印度教法、佛教法、前苏联社会主义法等三大法律传统,东盟、阿盟、欧盟和WTO等四大法圈,法律内容异常厚重,法律特征色彩缤纷,可以为我国外国法制史研究提供非常丰厚的资源,并让我国外国法制史的教学和科研有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也为我国外国法制史学者提供了巨大的教学科研舞台以及众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法律交往中,我国外国法制史学者可以作出更多的贡献,《外国法制史研究(第20卷)》为关于该主题的论文集。
董必武法治思想研究
董必武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的先驱和奠基人,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自己对法的深刻认识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形成、丰富和发展了法治思想,并结合社会现实,对立法、司法和民主法制建设等问题做了诸多理论探讨。本书分为八章,内容包括董必武生平、董必武法学观、董必武政制思想、董必武经济与民事法律思想、董必武刑事法治思想、司法机关及审判工作、法治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的奠基人。
中国法治百年经纬
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从历史、现实和未来角度,回顾中国法治的发展历程,总结中国近百年来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当代中国的法治成就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为未来中国法治体系的建构提供蓝图与操作方案。我们有理由相信,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了解我们国家法治发展的艰辛历程,有助于让我们了解到法治在国家繁荣昌盛和社会发展进步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对于依法治国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对于人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以及自觉维护来之不易的法治秩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法学群星闪耀时:50位外国法学家的故事
本书讲述了50位著名外国法学家的故事,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孟德斯鸠、贝卡里亚、边沁等。书中着重介绍了他们的生平及法学思想、法学著作,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不同学派之间思想的异同及法学思想的流变。
正义的慈悲:美国司法中的苦难与救赎
暂无简介
法律文明史(第7卷):中华法系
《法律文明史(第7卷):中华法系》从对法系、中华法系的概念界定入手,论述了中华法系的起源、内涵、特点,中华法系的基本内容,以及中华法系的成员国法律的发展,中华法系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华法系的衰亡及历史地位。一章阐述了中华法系的法哲学、法律学术、律学家和律学教育;第二章从法律形式和法律制度两个角度梳理了中华法系之母国法——自隋唐至明清的古代中国法;第三章主要对中华法系的三个主要成员国——日本、朝鲜、越南的法和法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与母国法的关系进行论述;第四章详析了中华法系的解体,一方面从总体视角界定了中华法系解体的时限,并分析了解体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从时间维度梳理了中华法系在母国及其各成员国解体的整个过程;余论部分论述了中华法系的历史遗产,提出这些历史遗产对当代中国乃至亚洲各国法律与法学的发展,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西方法律史
《西方法律史》作为研究生教材,力图符合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按专题讲授,体系简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作者均学养深厚,术有专攻,保证了本书内容的专而深,详而精。全书语言流畅,表述准确到位,能给读者带来阅读乐趣。 《西方法律史》有别于传统外国法制史教材,正如书名所示,本书内容上未列入巴比伦、希腊、罗马、伊斯兰等古代、中世纪的东西方国家,只阐述英、美、法、德、日、俄六个主要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规律;选择的国家虽然不多,但因其极具代表性,已能反映出西方法律发展的概貌与主要规律;这样也使主题、内涵更为丰富和深刻,除有关各国部门法的阐述外,更深入探讨各国司法制度及法律教育制度。相信读者可从《西方法律史》中感受并理解西方法律发展史的真意。
外国法制史(第六版)
《外国法制史 第六版》主编何勤华教授主持的外国法制史课程获评教育部法学类精品课程,本书乃其课程配套教材。 此次第六版的修订进一步适应读者和教学规律的需要。内容上,本次修订进行重大完善并参考吸收了近年来的全新研究成果,保留了以往诸种统编教材的优点,力图克服原有教材内容庞杂的不足,集各撰稿人十余年之教学经验,设计全新体例——古代法与中世纪法按照法系,近代以后法按照国家——从汉穆拉比法典一直讲到欧盟法,线索一目了然,叙述清晰有序。形式上,本书增配大量插图的同时采用二维码技术设计了延伸阅读内容,既开阔学生视野,又加强教学效果,增强了本书的阅读乐趣。本书不仅适于法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亦可成为对法律史感兴趣的读者的入门读物。 纵论世界法律通史,横评各国法律制度,图文并茂,意趣迭出。
中国法学史(全3卷)
《中国法学史(全3卷)》第一、第二卷于2000年10月出版以来,获得了读者的好评和学术界的肯定。并于2002年,获得了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2004年,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故此次再版,在文字组稿方面,除对个别错字做出订正、对某些内容做出补充之外,未做大的改动。本次再版变动比较大的地方是:增补了与文字叙述内容相关的图片362幅。这些图片,有一些是作者近几年在各种公开出版之文献中收集所得,也有一些是在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大学图书馆、东京大学法学部图书室等翻拍复印所得。凡引用他人成果者,笔者在书末的“插图索引”中都一一做了说明。 《中国法学史(全3卷)》此次再版,同样得到了法律出版社社长、总编黄闽先生的全力支持,同时蒋浩先生直接策划了本次以图文并茂方式再版的计划,而《中国法学史(全3卷)》责任编辑董彦斌则为《中国法学史(全3卷)》的编辑出版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对此,均表示作者一片感谢之意。至于《中国法学史(全3卷)》还可能存在的错误缺点,则完全由作者个人负责,并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法律人生:随笔集
《法律人生:随笔集》中所叙述的故事,都是真实的。随笔,一般认 为是散文的一种,但篇幅更加短小,表现形式也更加灵活,可以抒情、叙事 或评论。本书所收的随笔,大概可以算作第二类,即叙事吧。 叙事,就是讲述一些事情,通俗地说,就是说故事。因此在我的观念中 ,随笔其实也是一种讲故事的形式,是作者将自己认为比较有趣的人和事以 及想法说出来。随笔和小说都在说故事,区别在于,小说讲的故事,可以编 ,可以虚构,而随笔则必须是真实的。 《随笔集》是一本散文集。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1949-2009)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以宪法为统帅和根本依据,以基本法律为主干,由法律及其配套法规为内容构成的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本书运用翔实的资料,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各主要法律部门的立法活动进行了回顾。对每个法律部门的立法活动都是从立法回顾、现行法律的不足以及完善的建议三方面展开的,既有对当代部门法的精雕细琢,又有高屋建瓴的法律史视角。
清末民国法律史料丛刊·京师法律学堂笔记:法学通论
《清末民国法律史料丛刊·京师法律学堂笔记:法学通论》为法学概述性总论,分为法令篇和权利义务论两编。法令篇主要论述法学的地位,法的来源、意义和种类,国家、团体和政体的概念,成文法与不成文法、公法与私法、普通法与特殊法、强行法与任意法等的区别,解析了法的成立、变更与消灭的过程,法的效力、适用,法的解释与援引以及法律制裁等。权利义务论主要论述了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分类,主体与客体的范围,权利的得与失以及法的行为的内涵与分类。
法律文明史(第五卷):宗教法
在人类法律文明史中,宗教法是一种自古就有并且一直延续至今没有中断的法律文明形态。各种宗教有其不同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由于规模大小、组织严密程度、入世之深浅等的差异,其法律化程度和影响力也不尽相同。 本书在对宗教法的概念、渊源及发展脉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世界上影响力Z大的三大宗教法——基督教会法、伊斯兰教法、佛教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演变进行了详尽记述,凸显了宗教法与近现代世俗法相互博弈、彼此融合、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现实,揭示了宗教法在人类法律文明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 通过导论和分论三部分内容的介绍,本书试图以宗教信仰、宗教戒律、宗教仪式、信徒的权利与义务等要素,构建一个全新的宗教法体系,并在与世俗法的对比过程中,阐述人类法律文明形态的多样性和内涵的丰富性。
律学新考
本书的主体内容分为四部分。首先,作者考察了中国古代律学的内涵,将之与法学这一概念进行辨析,厘清律学的范围、特征以及与古代吏学、讼学等的关系,并着重考察了律学观念在魏晋时期与宋代的突破与发展。其次,分阶段对律学在秦汉、隋唐以及明清时期的诞生和发展进行梳理,系统考证律学发展脉络。再次,对中国古代律学的代表学术著作进行了重点评析,详细考证律学著作的性质、内容和影响等。最后,作者将传统律学放置在中华法系传统继承与发展的视野中,对律学教育和律学学术进行比较法视角的考察,并将之与中华法系法律教育与法律学术的发展联系起来,发掘传统律学对中华法系复兴的意义和价值。
律学考
律学,与经学、玄学、理学等一样,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学术,作为中国古代法学的主体部分,其发展演变不仅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实际运作有着指导意义,而且对中国古代法学的成长以及整个学术的发达,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与研究经学、玄学和理学等的著作汗牛充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自清末至今,在律学研究领域,海内外尚无一部著作面世。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学术界的一大遗憾。 《律学考》将编者多年来收集到的30余篇中日两国学者关于律学研究的论文汇集(编译)在一起,对中国律学的基本内涵、特征、发展演变以及与中国古代法学、吏学、谳学和讼学的关系,秦汉、魏晋、隋唐以及宋明清各个朝代律学之诞生和发展的进程,先秦名学对秦汉之后律学的诞生与发展的影响等,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考证与研究。 《律学考》的编辑出版,填补了中国学术界在古代律学研究方面的空白。不仅适合法学专业的教师、硕士生和博士生阅读,也可以作为哲学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专业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行万里路:探录法律成长的足迹
暂无简介
法律文化史谭
《法律文化史谭》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关于法律文化史研究的20余篇新作,它们分别对清代法律渊源,儒学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清末民初华洋诉讼与中国近代社会,中国与西方厌讼与泛讼的文化背景,日本古代法文化的发展与儒学的影响,1898年日本民法典的编纂经过与问题,德国竞争立法的百年演变史,远东法观念的误解以及日本法律文化的特点与启示,法学近代化,中国古代法学的死亡与再生,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法学,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对民众法律意识与国家法律教育所产生的影响等我国法学界所关注的专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考证与阐释。同时,对中外法律史上著名法学家:格老秀斯、程树德、杨鸿烈以及丘汉平的生平与作品进行了评述。 本书的各个专题,已先后在国内各核心期刊以及台湾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大部分属于填补国内法学研究空白的原创性成果。 《法律文化史谭》主题鲜明,资料翔实,论述充分,文笔流畅。虽属专题研究,但读来不觉乏味,给人以颇多心智与启迪。
大陆法系与西方法治文明
《大陆法系与西方法治文明》是教育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院重大课题"大陆法系与西方法治文明研究"的最终成果。 《大陆法系与西方法治文明》从历史与理论的双重视角,分析展开大陆法系与西方法治文明发展的历史线索与内在逻辑,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基本原理说起,依次论述了大陆法系与西方法治文明的关系,欧陆中世纪罗马法与西方法治文明的传承,大陆法系近现代法律思想与法治文明的交融与展开,大陆法系的法律移植对西方法治文明传播的影响,大陆法系法治文明结构性基础:公法与私法的二元传统,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历史、价值与方法,大陆法系法哲学的贡献:法学方法论的兴起与展开,大陆法系法律职业对西方法治文明形成的历史贡献,等等。从而以一个比较新的视野,对大陆法系的优秀法律文明成果进行了梳理,向读者展示了大陆法系发展的历史全景。
日本法律发达史
《日本法律发达史》写得很好,很有特色。首先,该书的内容比较新。它除了对一些传统的法律领域作出论述之外,还对日本近代法律家的活动、近代日本法文化的特点、日本经贸立国的法律经验,以及日本的银行法、信托法、保险法、证券法、知识产权法等国内尚没有开展研究的领域作了详细的介绍和评述,读来感到耳目一新。其次,《日本法律发达史》的介绍和评述比较正确、比较客观。与我国国内其他论述日本法律的著作相比,《日本法律发达史》非常注重运用日本语的原版资料,来说明日本法律发展的过程和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日本法学界所采取的立法对策。《日本法律发达史》后面所附的参考书目中,90%以上是日本语文献。
西方法学名著述评 (中国十大杰出中青法学家文丛)
暂无简介
英美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英美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的编辑,一如本研究会学术丛书的前八辑《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20世纪外国经济法的前沿》、《20世纪外国司法制度的变革》、《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制度的变革》、《多元的法律文化》、《混合的法律文化》(均由法律出版社于2001年至2008年各年出版)的惯例,分主题论文、专题论文、论点精粹和附录等部分。对《英美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主题的详细诠释,在《英美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所收录的各篇论文以及论点精粹中都已经有了充分详细的展示,故笔者对此不再赘述。
破万卷书:享受法律思想的智慧 (法律之门系列)
暂无简介
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研究 (法学文库)
是系统探讨法院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制与法制中的作用的国内首部专著。着重解决三大问题:一是香港法院发挥作用的政制与法制基础问题;二是香港法院的基本组织与晚近发展问题,它包括了对法院组织结构和法官制度等问题的研究;三是从法院运行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法院的具体作用领域、作用途径及作用力问题,包括法院的运行特征、运行机制,以及新体制之下法院和法官在释法、造法,以及实现普通法与大陆法的衔接中的技术整合问题的研究。 在综合运用历史考察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吸取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运用翔实的资料、严密的论证,深刻揭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的政治定位与权力运作。在此基础上,建设性地提出了“法院作用受制于观念传统及政治法律传统”,“法院作用与法治及宪政的成熟程度成正比”,“法院作用与人权事业有同步的成长性”等学术观点。对于研究香港法院及中国的司法改革,有重要参考价值。
法与宗教的历史变迁
《法与宗教的历史变迁》所收录的各篇论文中都已经有了充分详细的展示,故笔者对此不再赘述。《法与宗教的历史变迁》的编辑,一如本研究会学术丛书的前十辑《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20世纪外国经济法的前沿》、《20世纪外国司法制度的变革》、《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制度的变革》、《多元的法律文化》、《混合的法律文化》、《英美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大陆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均由法律出版社于2001年至2010年各年出版)的惯例,分主题论文、专题评论和附录等部分。
法律移植论
暂无简介
民国法学论文精萃. 第2卷,宪政法律篇
目录 序 凡例 1. 从“法”说到“宪法” 2. “宪”与“宪法” 3. 宪政与法治 4. 宪政之法理观 5. 专制政治与自由政治 6. 论宪法的目的与功用 7. 民族与宪法 8. 宪法问题与中国 9. 中国根本法与各国宪法几个问题 10. 三民主义宪法的根本观念 11. 三权宪法平议 12. 九权宪法论 13. 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 14. 现代民主政治与未来的民主政治 15. 政党论 16. 委托立法 17. 论国事法院 18. 宪法之修正与解释 19. 评宪法起草委员会议决各项 20. 制宪不如守法 21. 议会制度的衰颓及其改造 22. 代议制革新议 23. 参众两院之权限 24. 议会之质问权 25. 立法机关之质询权与五权制度 26. 新近宪法中立法行政两机关之关系 27. 四十年来之中国元首制度 28. 论孙中山先生关于中央政治制度之设计 29. 责任内阁论 30. 责任内阁释义 31. 内阁制与总统制 32. 行政合议制 33. 评宪法草案中之政府制度 34. 五院制论 35. 学理上之联邦论 36. 我理想中之中国国宪及省宪 37. 该广东省宪法草案 38. 中国地方自治变迁概观 39. 均权制度与地方政府 40. 宪法中人民之权利及义务 41. 我国宪法中个人自由权诠解 42. 选举制度的研究 43. 中世纪的民治主义和选举制度 44. 职业代表制与比例代表制之比较论 45. 直接民主政治的前顾与后瞻 46. 中国现行法令与个人自由 47. 宪法与教育 48. 国家对人民的赔偿责任 49. 国家赔偿制度概论 50. 公务员惩戒机关 51. 公务员的侵权责任 52. 改革现行诉愿制度之商榷 53. 最近欧美各国立宪政治之趋势 54. 各国新宪法的综合研究 55. 英国自治制度的沿革 56. 英法两系地方自治制度及其相对的改造趋势 57. 法国人权宣言之研究 58. 法国现代县制与县政 59. 论美洲合众国三权分立之真相 60. 美国宪政上司法权之优越(摘要) 61. 德国及其邦宪法对于世界法制史上之新贡献 62. 日本宪法学上天皇机关说之论争 附录:民国时期宪政论文篇名索引
现代西方的政党、民主与法治
《现代西方的政党、民主与法治》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欧美以及日本等西方主要国家的执政党建设、民主制度完善和法律制度的改革展开论述,重点涉及英国、美国、法国、日本政党政治的完善、民主体制(总统制、内阁制、选举制和违宪审查制等)的健全、法国的行政法发展和法人犯罪研究的新趋势、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的改革和反垄断法的进步、日本政党与政府结构的变化、北欧诸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等内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全书资料丰富、角度新颖、逻辑严谨、论述流畅、语言通俗,是一本推荐给大学生、研究生和专业研究人员阅读的重要参考书。
外国法学经典解读
本书主要为广大的大学生及社会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西方丰富的法律思想遗产,开拓视野,提高法律素养的读本。收录的西方法学名著以西文法学的传统经典为主,同时吸收部分近年来翻译出版的新作。选文是原文中最精彩的、对后世影响最大、最能代表作者思想观点的内容。解读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作者评传,二是针对所选名著的全书解读,三是对选文部分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评点。
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
《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主要内容:众所周知,宪政是现代文明国家的政治基础。没有宪政或者宪政制度不完备,我们的经济生活就无法正常进行,公民的基本权利就得不到保证,文化、思想、学术等创造性活动就不能展开,社会的民主、平等、自由也无法实现。 就世界范围而言,现代宪政,无论是其思想观念,还是具体制度,都源自近代西方,尤其是以法、德两国为首的大陆法系,和以英、美两国为首的英美法系的宪政成果,如三权分立,如总统制、内阁制、联邦制、议会制、违宪审查制。 而近代西方创造的上述宪政成果,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在西方各国又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宪政理念进一步普及,宪政制度进一步完善。而总结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的经验,对正在建设新的宪政制度的中国而言是极为有价值的。《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虽然没有能够对西方宪政的发展和变革进行全面的反思和总结,但通过对欧洲宪政的变化、美国宪政的变革、日本及亚洲国家宪政进步,以及非洲各国宪政的演变四个角度的锲入,展开较为充分和深入的学术讨论,为中国当前宪政的发展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