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我看俄罗斯:一位女人类学者的亲历与思考
1人今日阅读
本书是笔者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国家公派留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历史系民族学教研室)期间的科研成果,围绕“俄罗斯社会、民族状况,环境与小民族生存”选题,通过比较广泛、深入的实地观察,从自身与俄罗斯社会接触出发,对上述领域展开探索。特别是对中国人类学界目前尚少有人到访的俄罗斯中西伯利亚腹地图瓦共和国的田野调查,有利于我们了解当今俄罗斯民族国家认同。而女性人类学者特有的细致与敏锐,使本书别具特色和风采。
舞蹈创作思维
舞蹈创作思维是舞蹈家在艺术创作思维活动中心、肌、力、神等要素合而为一获得的感悟及伴随的情感反应,它是一个心路历程。每一次舞蹈创作思维都是创作者对某种客观现实存在的心灵触及。反思舞蹈创作思维,我们应当进入舞蹈中,让舞蹈说话。只有这样,舞蹈才能召唤着我们进入那光彩耀人的辉煌中,并把它的本质交给我们。编导把表现留给舞者,舞者把舞蹈归还给观众。这,就是舞蹈创作思维的辩证法。
舞性思维初探
一个舞者只有通过舞性思维的历练,方能达到完美。完成每一个新异动作对于舞者来说可能是一种痛苦,但是,每一次舞蹈对于舞者却又是一种自由的超越。这是舞蹈的本质,也是生命的本质。 舞蹈凭借某种材料和依据向现实转化乃是舞性思维的必然选择。因此,从自我的身体出发,享受动作带给我们的快感,设定出一个完全的自我,——既是动作,又是动作的产物;既是舞蹈本身,又是舞蹈所投射出来的意义。 如果有谁能用眼睛发现生活中闪光的东西,又能用自己的身体忠实、准确地进行艺术表现,通过极具天赋的摹写自然的“真”获得动作律动表现的美,对“忠实”与“背弃”都能做到出入自然,挥洒有度,并以自己面对的丰富生活作为舞蹈艺术的起点和终点。那么,这样的舞性思维,就是有意义的,这样的创作者,就是值得我们永远去尊敬、崇尚的人。
随羌风而舞:羌族舞蹈传承与保护
羌族是一个对中华民族的行程和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古老民族。古羌人开启了中国农耕文明,其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不断充盈着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智慧宝库。碉楼耸立、羌笛悠悠。经过数千年的风雨沧桑,古羌族或融入汉族和其他民族,或演变成藏缅语族的若干少数民族,成为一个不断为中华大家庭输送血液的民族。 在羌族地区,由于历史的深厚沉淀,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使羌族舞蹈保留了极其古朴的“万物有灵”原始崇拜的宗教特征,可以说是远古时代羌族历史的一种艺术再现。至今保存有“萨朗”、“席步蹴”、“羊皮鼓舞”、“跳盔甲”等独具特色的舞蹈形式。 过去,我们对于羌族舞蹈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它的文化背景、审美风格或某一种舞蹈的现状及传承上,舞台创作作为民间舞蹈重要的发展方式之一,关注、研究的人却比较少。本文集结合羌族舞蹈动态形象特征和地区特有的文化传承规律,在现代社会下实施动态保护,并且探索用其素材进行舞台创作就成为我们进行羌族舞蹈研究的突破点和创新点。
英汉视译
《英汉视译》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专业选修课教材。视译应用范围广泛,常被视为同声传译的一种特殊形式,也被当作同传训练的一种基本方法。《英汉视译》作为国内一本系统传授视译技巧的专业教材,既有对视译原理、原则和基本要求的详细阐述,也有对视译中常用翻译技巧的实例讲解,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适用于专业教学和自主训练。主要特点如下: 教学设计循序渐进:从英汉两种语言转换的具体方法入手,由易到难讲授和训练各项视译技巧,并重点训练长句、难句的视译,为同传打下坚实基础; 训练素材真实广泛:选文涵盖政治、经济、文化、能源、环境、体育等国内外会议常见专题内容,视译译文真实再现译员现场表现; 技巧讲解注重实效:每单元突出一个重点,介绍不同句型在视译中常用的翻译技巧,对实用句型进行讲解,以大量实例进行示范; 视译练习丰富多样:各单元课堂实战练习与课后自主训练相辅相成,有助于学习者一步步巩固视译技巧,提高实战能力。所有练习均配有参考译文,方便学习者比较和提高。 《英汉视译》共15个单元,每周两学时课使用一个学期。每单元又分为技巧讲解、语段视译、实战练习和自主训练四个部分。技巧讲解部分从视译的原理和原则开始,逐步讲学生引入学习视译和同传的轨道,使学生明白视译和同传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完全可以做得很好的。语段视译配有笔译和视译两种译文,并就二者的不同之处做了详细的点评,有助于学生逐步克服多年养成的笔译习惯。实战练习的材料大多来自国际会议上的发言稿和公众人物的讲演词,并在篇章后配有难句分析,有效指导视译实践。之后的自主训练更是提供了配合单元主题的充足的课后练习篇章,这一部分的参考译文可在书后的附录中找到,方便自测自学。
世界服装名师名牌系列
本丛书包括《永远的经典--优雅本色》、《时空交汇--传统与发展》、《新派豪奢主义--简洁就是奢华》、《时尚推动力--新奇与怪诞》4册。
当危险来临的时候
这里没有一个故事是笔者杜撰的,这些故事曾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故事的主人公都还示成年人。他们有的在不知不觉中陷入除境,有的遇是身不由己地走向歧途。这里,我们隐去他们的真实让你警醒。要知道:危险有时来自外界,有时候也会来自于你自己。但,你必须记住,当做出险来临的时候,在勇敢地面对!
外交口译
《外交口译》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专业选修课教材。 作为国内一本外交口译的专业教材,本书旨在让学生熟悉外交语言和外交口译的特点.掌握中国政府在对外交往中的方针政策及立场态度、对相关事件和问题的准确表述.以及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和表述。主要特点如下: 内容翔实.涵盖面广:全书力求突出大外交的口译特色,涉及我国开展对外关系工作的主要方面,包括中国对外交往中的重要双边关系以及多边外交。公共外交等新的外交形式和安全外交、环境外交等重要外交议题; 结构编排合理,注重精讲多练:每个单元由相关主题引入。重点语言表述、主题段落练习、口译心得讨论、主题强化练习五部分构成,将外交文本与口译技巧有机结合,便于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语料真实,时效性强:书中材料来自各种外交场合,大部分为重要外交演讲内容节选.长度适中,便于操作;部分配有原声录音.展现真实场景。
京剧音乐基础教程(附光盘)
《京剧音乐基础教程》为学习京剧音乐的基础教程,学习对象主要是京剧器乐专业、京剧表导演专业和作曲专业的学生,以及喜爱京剧音乐、希望系统学习京剧音乐与基础知识的朋友。 《京剧音乐基础教程》主要包括锣鼓、曲牌这两部分,每部分均按照京剧音乐教学的传统分类介绍,并详细标注了锣鼓的运用实例,各类曲牌的出处、用法等,除了教学,还有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配方式媒介:大众文本及其生产机制分析
《配方式媒介:大众文本及其生产机制分析》是对作者之前所有研究成果的一个全面总结。集中展现了她对于“大众文化产品是一种配方式媒介”、“大众文化产品的生产是一种配方式生产”的核心观点及其理论阐述。大众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已然蔚为大观,与之紧密关联的文化产业也正在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挺进,但大众文化产品及其文化产业理论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赶不上快速发展的实践的步伐。如何在文化产品数量不断攀升的同时提升其艺术质量,如何建立大众文化产品的质量评估标准与机制,如何建构适应大众文化产品发展实践的文艺理论体系,是一系列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论罪刑均衡的司法应对
罪刑均衡问题,既是立法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司法努力实现的目标。 《论罪刑均衡的司法应对》一书主要立足于司法层面,从司法实践的角度,考察罪刑均衡的实现路径。在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之后,笔者不但在理论上确认了我国已经确立的“行为+行为”的双重考量裁量模式,同时也以实践反馈理论的方式,得出刑事政策对司法裁量的具体影响。在研究方法上,《论罪刑均衡的司法应对》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问题人手,希望能为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贡献绵薄之力。 《论罪刑均衡的司法应对》共分两部分,第1部分为概论(第1章)。第二部分为正文和建议(第二章至第七章)。
文化生产及产品分析
《文化生产及产品分析》把文化生产及产品视为文化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对其对产业下游产生的重要影响,对文化生产组织及其结构,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以及文化产品的程式特征、意义呈现方式和产品创新机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同时,还对部分文化产品类型及其一些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做了具体生动的描述。全书将理论推导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把主要学习内容与课外延伸阅读结合起来,辅以各种背景知识,显示了独特的理论思考、宽阔的知识视野和比较强的操作性。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关注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或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广大社会读者阅读使用。
环境与小民族生存:鄂伦春文化的变迁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以后,分布在世界一些地区的小民族,在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下,他们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残存无几,甚至出现整个群体灭绝的情况。他们为什么会落到今天这样的处境?他们今后的前途会如何?这是人类学界多年来研究的问题。借鉴以住的研究文献,结合自己的实地调查,作才认为,包括鄂伦春族在内的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小民簇,其传统文化是适应历史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应用特有单一环境的结果,形成螽文化。面对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环境的急剧变化,传统文化简单性的特点,束缚了小民族适合应新环境的能力。因此,小民族生存问题,本质上,就是简单文化与争剧变化了的环境的关系问题。基于上述思考,这贡研究有两个目标,一是依据民族志资料,重点对鄂伦春族所处环境的变迁与其生存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二是通过这个个案,对小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总结。
小民族的世界:中国兴安岭田野工作笔记
《小民族的世界:中国兴安岭田野工作笔记》是作者为完成人类学博士论文及博士后研究出站报告,从1998年7月到2010年9月,数次赴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鄂伦春族、使鹿鄂温克和渔猎赫哲族地区进行调查的工作笔记。文中附作者手绘村落、地域型貌图若干幅及配合调查内容实地所拍照片、所采集档案资料图片若干张。《小民族的世界:中国兴安岭田野工作笔记》是人类学工作者的田野工作笔记,又因作者以环境与小民族文化、现代化与小民族生存和发展关系为理论工具,不同于一般的调查记录,因此具有很高的科学性、系统性,有助于推动历史悠久并广受重视的世界小民族研究。
现代同居身份关系法律问题研究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社会意识形态在婚姻家庭领域的主流趋势,是从“以家为本”“家庭至上”的传统观念向“以人为本”“个人与家庭兼顾”的现代观念转变的。突出的表现是世界范围内,离婚率增加的同时,异性同居社会现象与日俱增。这种冲击传统婚姻家庭的同居社会现象,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中国,因经济的发展,人员大量频繁的流动,生活观念也随之变化,与西方国家惊人地相似。但中国的情况是:从原来有条件地认可事实婚姻,到现在没有事实婚姻这一法律概念,而由同居取而代之。对未婚同居的法律保护,依据现行司法解释,仅就同居当事人间的财产分割、经济帮助方面有简单涉及,缺乏公平与正义。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婚姻家庭领域“以人为本”,尊重与保护少数人人权的社会意识形态也顾及同性结合。同性婚姻合法化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是不争的事实,当代中国同性结合只是一种同性同居事实身份关系,保护与否也只是学者的观点之争。为此,我国诸多学者著书立说,期待立法保护这类同居事实身份关系。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对该问题如何立法也是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京剧打击乐教程
京剧是一种喜闻乐见的综合性艺术,它是以唱、念、做、打的艺术特点作为手段,表现人物的形象、性格与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心情,从而完成与突出剧本的主题。打击乐是京剧音乐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严谨的结构、复杂的节奏、错综灵活的变化、营造强烈的气氛为特点贯穿于京剧艺术之中。 为了更加全面、系统的梳理京剧打击乐艺术,《京剧打击乐教程》内容分为锣鼓经和传统混牌子两个部分。在锣鼓经的部分不仅归纳了京剧武场“四大件”的规范演奏方法,并且以分类的方式举例说明其使用方法。在传统混牌子的部分,列举了各相关曲谱的用法和出处。书中内容的叙述力求逻辑清楚、层次分明,特别是对于锣鼓经及混牌子的出处尽可能做到探本溯源、尊重事实。 该书适合大中专、本科打击乐专业学生及广大音乐爱好者学习、阅读。
近北极及其他地区土著民族与小民族生存发展问题研究
北极、北冰洋社会科学研究,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一门显学。2018年,我国政府颁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将中国定义为地缘上的“近北极国家”。我国大、小兴岭地区鄂伦春族等传统狩猎、渔猎民族,在环境、文化、历史等方面与北欧、北美、俄罗斯西伯利亚、北冰洋地区民族存在诸多相似,在应对诸如现代化迅猛扩散、气候变化、生态危机、移民文化冲击等方面,显示出很强的同质性。《近北极及其他地区土著民族与小民族生存发展问题研究》作为编著者《土著民族与小民族生存发展问题研究》的“续编”,将北极及近北极地区环境与小民族生存、发展问题作为议题和问题意识主线,以编著者近年完成的九篇论文、访谈报告为基础,同时精选国内比较具有代表性及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若干,以地理上北极及近北极区域为纽带和枢纽,开辟“中国大小兴安岭地区土著民族与小民族生存发展问题研究”“俄罗斯等地土著民族与小民族生存发展问题研究”“美国等地土著民族与小民族生存发展问题研究”等单元构成全书。此书不仅对拓宽北冰洋研究视野、繁荣和推进中国近北极研究事业具有助益,同时也是对人类学核心精神及原创性论题的坚守和推动。
20世纪舞蹈文献阅读鉴赏
本书是舞蹈大学本科学生编写的专业阅读教材。该书收录了中国第一本具有现代意义的舞蹈出版物《舞蹈游戏》,国内最早出版发行的歌舞剧本《麻雀与小孩》,延安时期反映解放区革命文艺蓬勃发展的《秧歌舞初步》,新中国第一本舞蹈理论专著 《新舞蹈艺术初步教程》等。该书以文献出版发行时间先后为序,分为:清末至民国时期,新中国舞蹈文献出版创建时期,初步发展时期,改革开放初期,迎接新世纪十年五个时期。内容涉及舞蹈表演、教育、编创、理论研究等领域。舞种包括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 外国民间舞蹈、芭蕾舞、现代舞、交际娱乐舞等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