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
余华(1960年4月3日-),中国当代作家,生于浙江杭州,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现就职于杭州文联,海盐县文化大使。 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22年6月13日,其长篇小说《文城》荣获第十届“春风悦读榜”白金图书奖。
我胆小如鼠
1.3万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4.2%
余华:我曾是千千万万个敏感怯懦的孩子中的一个,这是我们共同的自传! 有一句成语叫胆小如鼠,说的就是我的故事。 本书收录余华创作的《我胆小如鼠》《夏季台风》《四月三日事件》《一个地主的死》四篇中篇小说。这些作品包含着余华的成长经验,淋漓尽致地呈现了每个人在青春期可能会经历的敏感、自卑和怯懦,让无数挣扎在人生转折期的年轻人产生了共鸣。
女人的胜利(余华现实主义代表作)
316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6%
“他会求你,他甚至会下跪,他还会打自己的耳光,你都不要心软,他会一次次地发誓,男人最喜欢发誓,他们的誓言和狗叫没有什么两样,你不要相信。” ——第11页《 女人的胜利》 “我才二十四岁,可我这一个星期过得像个忙忙碌碌的中年人一样,我不能和自己的青春分开得太久……” ——第68 页《 我为什么要结婚》 本书收录《女人的胜利》《我为什么要结婚》《我没有自己的名字》等十三篇余华现实主义短篇小说佳作,其中包括首次在国内出版的《明天就出来》。这些小说呈现了生活的无奈与荒诞,又以幽默的语言带给我们化解苦闷生活的巨大力量。 “这是我所有中短篇小说中与现实最为接近的作品,可能是令人亲切的,不过也是令人不安的。我想这是现实生活给予我们最基本的感受,亲切同时又让人不安。生活是那么的强大,它时常在悲伤里剪辑出欢乐来。” ——余华
活着
297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0%
同名电影《活着》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两大影帝影后主演,1994年该片在第47届戛纳电影节上斩获评委会大奖、最佳男演员奖,同时还荣获了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等重要奖项。由《活着》改编的电视剧《富贵》2005年开播,在第13届上海电视节上,摘得“白玉兰”奖——电视剧评委会大奖。《活着》是一篇读起来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那种只有阖上书本才会感到的隐隐不快,并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残酷造成的。毕竟,作品中的亡家,丧妻,失女以及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故事并不具备轰动性。同时,余华也不是一个具有很强煽动能力的作家,实际上,渲染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余华一直所不屑的。余华所崇尚的只是叙述,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绪就是在这种娓娓叙说的过程中中悄悄侵入读者的阅读。这样说来,《活着》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本书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台湾《中国时报》十本好书奖(1994年),香港“博益”15本好书奖(1990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并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入选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余华本人则于2004年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251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2.2%
这个是余华自2003年以来的首部杂文集。十年来他走遍世界,以亦庄亦谐的笔锋将观察到的社会、时事、文化等现象一一记录剖析,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下洞见社会固有病灶,对我们生活的时代进行了由外而内深刻反省,在与世界的踫撞交锋中,呈现出一个崛起、变迁中的中国。正如余华所说:“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在细雨中呼喊(第3版)
200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0%
《在细雨中呼喊》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经典文本,是余华的第一部长篇力作。小说描述了一位江南少年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历程。《在细雨中呼喊》的结构来自于对时间的感受,确切地说是对记忆中的时间的感受,叙述者天马行空地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时间维度里自由穿行,将忆记的碎片穿插、结集、拼嵌完整。
第七天
141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6%
《第七天》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见闻:叫杨飞的人死去了,但他的灵魂似乎还没走远,他接到一通电话,殡仪馆的人抱怨他火化迟到,而即将被火化的竟是杨飞自己……他在去殡仪馆的路上经历了一系列光怪陆离的事件,以及与生前亲友的爱恨离别。生活的不易、爱情的曲折、亲情的温暖……让活着的人无从找寻出口,只能在死后的世界里得到和解与救赎。余华用拙朴简白的手法写出了深沉的悲痛和感人的温情,写尽了中国人的善良与悲哀。
兄弟(第3版)
98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4%
余华作品,被誉为中国的弥尔顿《失乐园》,荣获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入选瑞士《时报》2000年至2010年这10年来全球最为重要的15本书。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他们在相互照顾中成长……本书荣获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入选瑞士《时报》2000年至2010年这10年来全球最为重要的15本书。
许三观卖血记(第3版)
82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3%
本书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轰动!小说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他哭了。法国《读书》杂志在评论《许三观卖血记》时说道:这是一部精妙绝伦的小说,是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本书获美国巴恩斯-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入选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
十八岁出门远行
74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5.8%
一定要出去闯闯,哪怕鼻青脸肿! 一战成名!一发表就震惊文坛,让27岁的余华开始载入中国当代文学史。 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十八岁出门远行》 全书收录《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往事与刑罚》《此文献给少女杨柳》等十篇余华极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佳作,全面呈现余华年轻时的写作风貌。《十八岁出门远行》写的是每个年轻人的理想、困惑、幻灭与成长。
文城
40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0%
时隔8年,余华全新长篇重磅归来!人生就是自己的往事和他人的序章。时代的洪流推着每个人做出各自的选择。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增订版)
31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9%
·余华迄今为止最重磅杂文集:涵盖1989-2024年间经典文章43篇,篇篇精彩 ·精心编选的诚意之作:以2015版同名杂文集为基础,保留倍受读者喜爱的篇目,删去15篇,新增17篇,使全书编排更具主题性、完整性 ·余华亲自参与编选!立体呈现作者的精神世界,带你走近更真实、更丰富的余华 ·内容包含人生经历、社会观察、生活感悟等多个主题,在犀利而幽默的文字中,收获关于自我与世界的深刻理解 ·封面插图余华亲选!来自艺术家徐冰的“地书”系列,用人人都看得懂的符号呈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河边的错误(朱一龙主演同名电影原著|微信读书联合出品)
25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9.3%
发疯虽然解决不了问题,但至少能让我痛快一把! 余华发疯自救之作!28岁的余华也想发疯! 本书收录《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一九八六年》《古典爱情》四篇余华早期小说代表作。这些作品记录了余华1986到1988两年多的写作经历,也记录了这两年多令他不安的精神状态。 看透人生荒诞本质的余华,用冷静直接的语言再现荒唐的生存状态,每一篇都疯狂得毛骨悚然:刑警队长在追凶过程中逐渐走向疯癫;兄弟之间冤冤相报、陷入复仇的循环;历史老师活在残忍的幻想中,不断自我伤害…… 每个人都有奈何不了的人生困境,偶尔放弃理性反而活得轻松起来。
余华中短篇小说集
13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5%
包含《十八岁出门远行》《河边的错误》《我胆小如鼠》3册。 余华成名作!一发表就震惊文坛,让27岁的余华开始载入中国当代文学史。 《十八岁出门远行》 中收录《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往事与刑罚》《此文献给少女杨柳》等十篇余华极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佳作,全面呈现余华年轻时的写作风貌。 《河边的错误》中收录了余华具有代表性的四部中篇小说《现实一种》《一九八六年》《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用平静的语言讲述残酷的故事。 《我胆小如鼠》收录余华创作的《我胆小如鼠》《夏季台风》《四月三日事件》《一个地主的死》四篇中篇小说。这些作品包含着余华的成长经验,淋漓尽致地呈现了每个人在青春期可能会经历的敏感、自卑和怯懦,让无数挣扎在人生转折期的年轻人产生了共鸣。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余华经典散文
10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8%
如果说余华的小说是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品,那么散文则更加体现了他的艺术思想,最接近现实生活中的余华。本书是余华的散文作品集。分为“一个记忆回来了”“文学·音乐·旅行”“活着,为了讲述”三大章节,包含对往事的追忆与深思,对文学和音乐的独到见解,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对整个社会和历史的反省。正如余华所说:“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余华长篇小说全集(全四册)
5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2%
《活着》讲述了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许三观记》一书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在细雨中呼喊》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经典文本,是余华的长篇力作。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2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3.3%
“文学包罗万象,但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人。”《我只知道人是什么》是著名作家余华亲自编选的一本最新杂文集。本书正是他近年来所发表的杂文结集,余华充满睿智又真诚地分享了他的观察和思考,内容包罗万象,从往事到现实,从自我到时代,既漫谈生活体验,也谈及创作心得,他生动回忆了他和福贵、许三观等笔下人物的相遇,也讲述了走访世界时和勇敢的波兰农民、意大利精神病院病友的相遇……有时候他们千千万万,有时候他们就像是同一个人。这些对人性宽广与丰富的探究,展现出一位优秀作家对生活的深刻洞察,而命运无常中凝练出的一个个故事,不仅连接着我们的过去与未来,也最终指向了所有文学和艺术创作中最根本的力量来源。
文学或者音乐
2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2%
余华将这部《文学或者音乐》称作他的个人阅读之书,和声之书。所收录的28篇文章,记录了余华三十年的个人阅听史,他对经典巨作的一次次沉潜,一遍遍重读与回响,都被浓缩在330页的字里行间。在这里,他以“写小说者”的敏锐和同感力,反复叩问,引领我们走近博尔赫斯、福克纳、卡夫卡、契诃夫、马尔克斯、肖斯塔科维奇、柴可夫斯基等巨匠大师,条分缕析他们的叙事技巧,抵达他们创作中的秘密所在,而这些经典作品也正是在不懈的阅读和解读中,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无论共鸣也好,反驳也好,这些缤纷时刻的来临,都激荡出阅读和原典之间的应力。打开书,一趟文学与音乐经典的启蒙之旅由此启程。
山谷微风
★余华2024最新散文集 首次收入12篇余华2024年创作最新散文:《山谷微风》《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等 ★余华亲自编选:40年散文精选集(1984-2024) 除12篇新作外,余华从1984年以来创作的散文中,精选了17篇收入本书,时间横跨40年,呈现了作家半生的经历与感悟。 ★松弛、自由、保持好奇,感受生活给予的一切: 余华在这本书中记录和回忆了自己面对不同境况的真实感受,其中展现出的“松弛感”和随遇而安的生活智慧,将会为当下焦虑的人们带去精神良药。 “紧张还是放松,都是生活给予的,什么时候给予什么,是生活的意愿,我们没的选择,只有接受。” ★聚焦日常,书写真实,“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余华?!”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在那块有着很多池塘、春天开放着油菜花、夏天里满是蛙声的土地上,干了很多神秘的已经让我想不起来的坏事,偶尔也做过一些好事。” 被口吃困扰、和哥哥打架、偷吃蛋糕、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童年的余华有敏感自卑的时刻,也时常充满奇思妙想和探险精神。 “我做了三十三年儿子以后,开始做上父亲了。” “当上了父亲的儿子将会去品尝作为父亲的不断失败,而且是漫长的失败。” 成为父亲的余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时而幸福时而窘迫,时而哭笑不得。 在这部散文集中,我们将看到一个不同的余华,一个充满平凡的烦恼和快乐、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余华。 ★艺术装帧,小巧开本,收藏携带两不误 封面设计延续《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增订版),元素来自艺术家徐冰的“地书”系列作品《读图的基因》。 130*203精装小开本,轻巧易翻阅。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余华2024最新散文集,收录12篇余华2024年全新创作的文章,及17篇历年精彩文章,创作时间横跨40年。 小时候,他是顽皮又敏感的田间少年,在贫瘠的生活中寻找珍贵的快乐;成年后,他成了细心又包容的父亲,与儿子斗智斗勇,被幸福的烦恼填满梦境与现实。 余华用他特有的幽默和通透记录下日常的美好点滴,用细腻的感悟和精妙的文字告诉我们,一阵微风,一股海流,一顿美食,一场相遇……都是生活给予我们的馈赠。
现实一种
2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9%
收录电影《河边的错误》同名原著小说。《现实一种》是我从1986年到1998年的写作旅程,十多年的漫漫长夜和那些晴朗或者阴沉的白昼过去之后,岁月留下了什么?《现实一种》里的这些中短篇小说所记录下来的,就是我的另一条人生之路。与现实的人生之路不同的是,它有着还原的可能,而且准确无误。虽然岁月的流逝会使它纸张泛黄字迹不清,然而每一次的重新出版都让它焕然一新,重获鲜明的形象。
黄昏里的男孩
2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5.7%
《黄昏里的男孩》收录了十二篇作品,这是我所有中短篇小说中与现实最为接近的作品,可能是令人亲切的,不过也是充人不安的。我想这是现实生活给予我们最基本的感受,亲切同时又让人不安。这些中短篇小说所记录下来的,就是我的另一条人生之路。与现实的人生之路不同的是,它有着还原的可能,而且准确无误。虽然岁月的流逝会使它纸张泛黄字迹不清,然而每一次的重新出版都让它焕然一新,重获鲜明的形象。这就是我为什么如此热爱写作的理由。
古典爱情
《古典爱情》讲述九元丛书,顾名思义,单本定价九元。以低廉价位推出丛书,惠及读者,始终是出版业推广好作品的一种手段,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传统之一。编辑出版九元丛书,意在承继优良传统,使优秀的文学作品得到更好的普及,在更广大的范围内共享当代文学的精神食粮。九元丛书第一辑,凡二十种,均为近三十年时间里涌现的优秀中篇小说,故定名“中篇金曲”。此后还将有第二辑、第三辑……其他门类的文学作品小辑亦将进入九元丛书的视野。需要说明的是,还有一些本该纳入丛书第一辑的优秀中篇佳作,因其版权等技术性问题未能解决,而不得不忍痛割爱。对此,我们深表遗憾,并请广大读者见谅。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2005年12月
余华作品全集(收录《河边的错误》同名原著小说)
43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8%
本套装收入了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13部经典代表作品。
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
1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6.5%
一个好的作家,他描写现实,述说一个悲剧,不管是用来警世,亦或表达他的失落和绝望,但是后文学的意义都在于告诉人们真相并给予人们希望,余华正是留下了这样的希望。在《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这本集子里,余华收集了近年来的一些关于写作、关于社会、关于他个人童年回忆的文章,虽然在他的所有文字中算不得出采,但是有两篇文章很值得推荐,因为一篇解释了阅读的意义——《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而另一篇则阐述了漂泊的幸福感——《别人的城市》。
鲜血梅花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59.3%
收入了中国当代经典名著《活着》作者余华在1986-1998年创作的短篇小说:《鲜血梅花》《古典爱情》《往事与刑罚》《此文献给少女杨柳》《祖先》共5篇。
世事如烟
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3.3%
收入了中国当代经典名著《活着》作者余华在1986-1998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西北风呼啸的中午》《死亡叙述》《爱情故事》《命中注定》《两个人的历史》《难逃劫数》《世事如烟》共8篇。
我没有自己的名字
十多年之后,我发现自己的写作已经建立了现实经历之外的一条人生道路,它和我现实的人生之路同时出发,并肩而行,有时交叉到了一起,有时又天各一方。 这些短篇小说所记录下来的,就是我的另一条人生之路。 ——余华 本书是余华从1986年至今创作的短篇小说集珍藏版,是余华迄今为止最完整的短篇小说全编。包括《鲜血梅花》《十八岁出门远行》《爱情故事》《黄昏里的男孩》等21篇。由余华亲自编选。 余华在本部作品中,对命运的叩问、对人性的探究和对自然的敬畏,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生命的无限怜悯和对现实的深沉思考。在一种黑色幽默里,有洞穿世事的苍凉透出纸背,扑面而来。 余华的短篇小说有手术刀一样冰冷的质感,锐利,一针见血,一剑封喉。
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8.4%
收入了中国当代经典名著《活着》作者余华的随笔作品:《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音乐的叙述》《高潮》《否定》《灵感》《色彩》《字与音》》《重读柴可夫斯基》《消失的意义》《强劲的想象产生事实》《人类的正当研究便是人》《韩国的眼睛》《灵魂饭》等13篇。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6.6%
收入了中国当代经典名著《活着》作者余华的随笔作品:《我能否相信自己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尔赫斯的现实》《诃夫的等待》《鲁佐德的故事》《岛由纪夫的写作与生活》《心之死》《卡夫卡和K》《文学和文学史》《威廉·福克纳》《安·鲁尔福》等24篇。
四月三日事件:余华中篇小说集(平装)
《四月三日事件:余华中篇小说集》是余华从1986年至今创作的中篇小说集,包括《我胆小如鼠》《夏季台风》《四月三日事件》《现实一种》《河边的错误》《一九八六年》等13篇。由余华亲自编选。 《四月三日事件:余华中篇小说集》是余华迄今为止完整的中篇小说全编。余华的中篇小说数量不多,但总体水平很高。与其长篇相比,同样有鲜明的“余华特色”,在语言、叙述方式等方面一脉相承。举重若轻,故事性强,常常有出其不意的结局。余华在中篇小说作品中,对命运的叩问、对人性的探究和对自然的敬畏,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生命的无限怜悯和对现实的深沉思考。在一种黑色幽默里,有洞穿世事的苍凉透出纸背,扑面而来。
中篇小说金库:一九八六年
作为中国先锋派小说的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余华的作品以精致见长,通过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在《中篇小说金库:一九八六年》里,死亡不再成为具体生命的果断消亡,而是演变成一种漫无边际的过程——这个被无限延长了的死亡过程,是由一位疯子所自演自导的历史酷刑。它是中国传统刑术的重新复活,又是历史劫难的再度重演。1966年“文革”爆发,1976年结束,而到了1986年,灾难依旧以特定的方式在延续。余华试图以隐秘的悲剧打开晦暗的历史缺口,复苏人们的内心记忆,不料却敲开了国人日渐麻木的灵魂。 除文本外,《中篇小说金库:一九八六年》附加若干有关作家及作品的背景材料,如作家的创作手记、回忆录、访谈、评论,包括照片、手迹等,使之更加充实、完善,既可作为文学史参考资料,亦可作为文学青年及文科学生的文学范本。
我的文学白日梦
《我的文学白日梦:余华散文精选》收录39篇余华历年创作的散文作品,在本书中余华用平实中不乏幽默的文字,讲述童年与青年时期、创作之路,以及他的阅读与思考,为读者呈现余华40年的文学历程。本书分为上下两辑:“文学青年的诞生”与“把写作作为方法”,分别讲述余华的作家之路,以及创作与阅读中产生的思考,让读者重新认识这位著名的中国作家。
我能否相信自己
暂无简介
余华长篇小说(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
《余华作品(套装共4册)》收录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在细雨中呼喊》四部。 《活着》: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许三观卖血记》:故事发生于解放初的五六十年代,那时主人公许三观还是一个青年,有着好奇心,责任心……生活成了他活下去的动力,不得不拼命地工作,但是依然无法保证生活。虽然卖血可以成为他生活的经济来源,但是他没有用卖血来维持,除非在非常无可奈何或者无助的时候,他才会想到用卖血来解决。 《兄弟》:是两个时代相遇以后出生的小说,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相当于欧洲的中世纪;后一个是现在的故事,那是一个伦理颠覆、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更甚于今天的欧洲。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四百年间的动荡万变浓缩在了四十年之中,这是弥足珍贵的经历。连结这两个时代的纽带就是这兄弟两人,他们的生活在裂变中裂变,他们的悲喜在爆发中爆发,他们的命运和这两个时代一样地天翻地覆,最终他们必须恩怨交集地自食其果。 《在细雨中呼喊》:是一本关于记忆的书。它的结构来自于时间的感受,确切地说是对已知时间的感受,也就是记忆中的时间。这本书试图表达人们在面对过去时,比面对未来更有信心。因为未来充满了冒险,充满了不可战胜的神秘,只有当这些结束以后,惊奇和恐惧也就转化成了幽默和甜蜜。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如此热爱回忆的理由,如同流动的河水,在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里宽广地荡漾着,支撑着我们的生活和阅读。
我只要写作,就是回家
《我只要写作,就是回家》是余华接受来自世界各方的访谈结集,针对他的创作观及文学观、影响他创作的内在外在因素,做了一番文学的深度探讨与答辩。这本书里有关于《活着》背后的故事,《第七天》究竟讲述了什么,《文城》是怎么创作的,《兄弟》内外及《兄弟》前后的故事,等等,在本书中,余华袒露了童年及原生家庭印记,并分享了私密阅读体验,是一本难得的从“私角度”切入和追溯余华成长、阅读、思考、探索、写作历程的作品。余华不同凡响的阅读和写作经历,有常人难以注意的丰沛而奇妙的内涵,给人以意外而珍贵的启迪。
米兰讲座
《米兰讲座》是著名作家余华最新杂文集。集结了余华至今尚未出版的精彩随笔,表达了余华对文学、生活和世界的深邃洞见,对喜欢余华的读者来讲,这是一次美好的思想分享和阅读体验。 余华的随笔语言灵动活泼,文笔简洁精当,不断超越自己与同代人,对流行的观念进行批判与“突围”,呈现了当代中国文学中不太多见的深厚学养和创新能力。此作让读者领略享誉海内外的余华屹立在文学思潮前沿探索的新风貌。
战栗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58.9%
余华的经验使他写作可以不断地去唤醒其记忆,他相信这样的记忆不仅属于我个人,这可能是一个时代的形象,或者说是一个世界在某一个人心灵深处的烙印,那是无法愈合的疤痕……《战栗》便是他其中一个小说集。《战栗》中收入了余华的三篇中篇小说,中国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品。《偶然事件》揭示的是命运的偶然性与重复性;《一个地主的死》展示的是走向不归途的命运;而《战栗》中,一个被命运捉弄的诗人,无奈地用痛苦的方式表达欢乐……这些关于命运的故事,既有现实的,也有内心的。
余华散文(套装共3册)
没有一个作者的写作历史可以长过阅读的历史,就像是没有一种经历能够长过人生一样。我相信是读者的经历养育了我写作的能力,如同土地养育了河流的奔腾和树林的成长--二十多年来,我像是一个营养不良的孩子那样保持了阅读的饥渴,我可以说是用喝的方式去阅读那些经典作品。最近几年当我写作这些随笔作品时,我重读了里面很多的篇章,我感到自己开始用品尝的方式去阅读了。我意外地发现品尝比喝更加惬意。 音乐的叙述和文学的叙述有时候是如此的相似,它们都暗示了时间的衰老和时间的新生,暗示了空间的瞬息万变;它们都经历了段落的开始,情感的跌宕起伏,高潮的推H{和结束时的回响。音乐中的强弱和渐强渐弱,如同文学中的浓淡之分;音乐中的和声,就像文学中多层次的对话和描写;音乐巾的华彩段,就像文学中富丽堂皇的排比句。一句话,它们的叙述之所以合理的存在,是因为它们在流动,就像道路的存在是为了行走。不同的是,文学的道路仿佛是在地上延续,而音乐的道路更像是在空中伸展。 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能替代的。每一个人都在经历着只属于自己的生活,世界的丰富多彩和个人空间的狭窄使阅读浮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阅读打开了我们个人的窗户,让我们意识到天空的宽广和大地的辽阔,让我们的人生由单数变成了复数……我们感到自己的生活得到了补充,我们的想象在逐渐膨胀……这些和自己毫无关系的故事会不断唤醒自己的记忆,让那些早已遗忘的往事和体验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并且焕然一新。
阅读有益身心健康(书读完了)
作家余华关于阅读与写作的文章结集。书稿从余华所著随笔、杂文、演讲稿以及前言、后记中选出,共选文31篇,151千字。全书分为三辑,辑,关于阅读和写作的一些关键要素,如 看法 、现实、荒诞、生与死、音乐的影响等。第二辑中,作家细数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旅程中遇到的伟大作家,如博尔赫斯、契诃夫、卡夫卡、福克纳等,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体会、赞叹作家和作品的伟大之处。第三辑,从音乐和电影,音乐家和导演,谈文学无与伦比的魅力。
人间逍遥客
我们都有陷入黑暗、不幸、困顿的时刻,但我们都知道不会一直如此。本书收录的6篇中篇小说,均为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人们在生活中的迷失与清醒。迷失并不可怕,穿越迷途,生命会变得更加辽阔与丰盈。 余华《现实一种》讲述执念对心灵的摧毁,只有放下执念,心灵才能摆脱束缚,收获自由;迟子建《零作坊》启示我们在面临理想与现实的种种冲突后,该怎样看待自己的命运……6个故事照见我们内心的执迷与疯狂,照见生命的困境与局限,进而启示我们如何拨开迷雾,放下无谓的执念,活出更洒脱、更逍遥、更通透的自己。
高潮
《高潮》中的文章均是余华对音乐的感受的文字表述,他说:"音乐的叙述和文学的叙述有 时候是如此的一臻,它们都暗示了时间漫长的衰老和时间漫长的新生,暗示了空间的转瞬即 逝:它们都经历了段落的开始,情感的跌宕起伏,高潮的推出和结束时的回响。音乐中的强 弱和渐弱,如同文学中的浓淡之分;音乐中的和声,类似文学中多层的对话和描写;音乐中 的华彩段,就像文学中富丽堂皇的排比句。一句话,它们的叙述之所以合理的存在,是因为 它们在流动,就像道路的存在是为了行走。不同的是,文学的道路仿佛是在地上延续,而音 乐的道路列像是在空中伸展。” 从中可以看出余华小说中富节奏感文字的来由,也可以从余 华文字中感受余华对名曲的另一种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