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易外别传
易外别传。原题古吴石涧道人俞琰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参校版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经部易类(简称四库本)。
周易参同契发挥
宋代丹家众多,都以魏伯阳《参同契》为丹经之王。研究 《参同契》的道学者,多以彭晓注本承继相传。
易外别传
《易外别传(俞琰)》是宋末元初道教易学家俞琰所著的一部阐述道教易学(象学派)与丹道的道书。该书以图配文,图文并茂,通过解析《先天图》的奥秘,结合魏伯阳的《参同契》之学,深入阐述了内丹修炼的理论与方法。俞琰在书中将易学理论与养生修炼紧密结合,为后世道教内丹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该书不仅是道教易学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道教养生学、内丹修炼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周易参同契发挥(原题俞琰)
《周易参同契发挥(原题俞琰)》是元代道教学者俞琰对《周易参同契》的深刻阐发。俞琰以易学为基,融合道家哲学与炼丹术,对原书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解读。他的发挥不仅揭示了炼丹术的奥秘,更深入挖掘了其中蕴含的宇宙观、生命观与修行方法,为后世理解《周易参同契》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与深刻的见解,是道教内丹学研究的珍贵资料。
吕纯阳真人沁园春丹词注解
《吕纯阳真人沁园春丹词注解》是对唐代吕纯阳真人所作丹词的深度解读,其融合了道家炼丹术的精髓与哲学思想。注解者通过详细剖析炼丹之法、火候掌握、气血交流等关键要素,揭示了内丹修炼的奥秘。该注解内容博大精深,语言精炼,引人入胜,是探索道家内丹修炼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周易参同契发挥
經名:周易參同契發揮。原題全陽子俞琰述。九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太玄部。參校版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子部道家類(簡稱四庫本)。
黄帝阴符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金丹真一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龙虎还丹诀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席上腐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书斋夜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俞氏集说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160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历时7年,共征集图书12237种;然后由四库馆臣对内府藏书以及从各地征集的图书进行校订,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其中,应抄、应刻之书被认为是合格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而应存之书则不能收入《四库全书》,仅仅是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存目。《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收入图书3457种,凡79070卷,装订成36000余册,6752函。成为中国历史上卷帙最多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的编纂抄写历时10余年,共抄出7部,全书底本藏于翰林院,第一部抄本藏于文渊阁,其他六部分别藏于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热河文津阁,是为北四阁;镇江金山文宗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杭州西湖文澜阁,是为南三阁。 当乾隆帝下诏开馆征书时,他已是63岁高龄的老皇帝了,这项浩大的工程能否在他有生之年完成,他自己也没有把握。用他自己的话说 “朕临御已三十馀年,亦望望岁矣,斯事体大物博,时略嫌迟”,于是乾隆帝便有了依照全书体例,另编一套卷帙较少的丛书的想法。同年五月初一,乾隆帝颁下谕旨,以全书卷帙浩如烟海,不易检索为由,命在《四库全书》中“撷其菁华,缮为荟要,其篇式一如全书之例。”随后,便另外设立了《钦定四库全书荟要》修书处。至乾隆四十三年,《钦定四库全书荟要》第一部缮写完毕,保存在坤宁宫后御花园内的摛藻堂。两年以后又缮出第二部,存于长春园味腴书屋。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焚圆明园,味腴书屋所藏《荟要》被焚毁。藏于摛藻堂的《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则成为世间孤本。庚子事变,八国联军进北京,京城再遭劫掠,《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或存或亡竟至毫无消息。 1924年,北洋政府组织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接收清点清廷文物图书,清点过程中,在故宫内发现了与其他字画杂物放置在一起的《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所幸该书不仅完整无缺,而且触手如新。在战乱频仍的年代,这部世间孤本竟得以保存下来,可谓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幸事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民党政府把《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连同故宫文物运至西南,全国解放前夕,又把《荟要》运到台湾。1985年,台湾世界书局将此书影印出版,精装十六开本,共500册由于《钦定四库全书荟要》的编纂宗旨不似《四库全书》那样面向民间,而仅供皇帝御览,所以,《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有着《四库全书》无法与之相匹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