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道彬
傅道彬,男,1960年生于吉林省蛟河县,全国政协委员,历史学博士,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文联主席,黑龙江省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出版有《诗可以观》《晚唐钟声》《中国文学的文化批评》《中国生殖崇拜文化论》《文学是什么》(合著)等著作。
晚唐钟声:中国文学的原型批评(修订本)
3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9%
《晚唐钟声:中国文学的原型批评(修订本)》是运用原型批评方法阐述中国文化与文学象征意蕴的学术专著。原型是一部凝缩和积淀了的人类历史和文化历史,原型批评是一种“精神的考古”。历史虽然消逝得无影无踪,但人类认识世界和感觉世界的特殊符号——象征,却用最简洁的形式贮存着人类惊心动魄的历史。原型批评因此被称为真正有国际意义的文学批评。 从原型批评出发,作者认为中国文学潜藏着丰富而生动的原始意象。《易》之“象”。与《诗》之“兴”是中国哲学和艺术对原型的古老诠释,以兴象为代表的原型系统普遍存在于古典文化中。
文学是什么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9.2%
“未名·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由著名院校著名学者倾心撰写,旨在提高国民的人文素质,普及社会科学知识。每种书均包括该学科的产生背景、研究对象、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就、学科价值及学科发展到今天的一些前沿问题。作为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文学与每个人的生活有着程度不一的联系。《文学是什么》从模仿与表现、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美与真、游戏与布道、内容与形式关系、作家创作论、文学体裁、接受美学等多个方面简明畅达地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包含文学内涵与外延的浓缩图景,有助于读者短时间内了解“文学是什么”这一论题,是一部优秀的学术普及读物。此书为我社已出版的《文学是什么》的精装版。
一个被思想照亮的夜晚
《一个被思想照亮的夜晚》 是傅道彬教授的学术随笔集,全书分“思想是路”“人迹板桥霜”和“文化是以诗开篇的”三编。 “思想是路”编是作者近年来对一些重要理论与文化问题的哲学思考和文学理解。“人迹板桥霜”是一组人物随笔,这里既有对古代的尧舜、周公、楚灵王、庄子、王阳明等历史人物的精神分析,也有对20世纪以来重要学者的思想解读,通过对陈寅恪、钱锺书、张舜徽等学人的描写展现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印记。“文化是以诗开篇的”则是以文学史为主线的学术短文,力图以放松的心态和诗意的笔触描写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线索和心灵感悟。
早期中国文学与历史批评
《早期中国文学与历史批评》由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傅道彬主编,收录海内外有关早期文明形成、历史运行、出土文献、文字考释、礼乐制度、早期书籍版本生成以及书写方式、早期文学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与学术评论,共17篇。全书分为“六经与文学”“子学时代与诸子文学”“出土文献与古典学术”“早期文学理论与批评”“域外汉学”6个栏目,旨在描述中国早期文学以礼乐文化为土壤的恢弘气象、城邦精神、器物艺术、文本书写以及经典时代的形成,探索中国古典学的独特意蕴,以寻求中国早期文学研究的方法突破。
诗可以观
本书以“六经皆文”和“六经皆诗”的理论审视周代文化,对以《周易》、《尚书》、《诗经》、《春秋》和“三礼”为代表的传统文献进行诗学解读,在礼乐文化的历史背景下,全面考察了周代文化的诗性品格和诗学精神。全书运用考据的方法,论证了《周易》爻辞以诗体为核心的艺术结构和文学意蕴;分析古老的“象乐”的艺术,认为“象乐”是以表现重大历史事件为基本内容的、纪念式、远古戏剧的经典形式;从《月令》等岁时文献入手,探讨自然的时序变化对中国文学的深刻影响,考察了中国文学包含的“四时结构”和情感意蕴。全书用较大篇幅考察春秋时代的文化与文学发展轨迹,认为支撑春秋文化的根本精神是城邦文化与城邦精神,春秋时代发生了从旧体文言向新体文言转变的语言变革,春秋城邦文化和新体文言形式对春秋时代的文学繁荣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春秋时代“兴观群怨”的诗学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全书力图以历史还原的方法,追溯周代诗学精神的理论来源,表现礼乐文化影响下的周代“君子人格”和风雅精神。
”六经“文学论
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代表的文化经典“六经”的形成,带动了中国古典时代的哲学与文学繁荣,实现了古典时代的思想和艺术飞跃,也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趋向。因此,“六经”的研究是学术研究无法回避的课题。本书作者几十年来一直关注和研究文学与经学的关系,在现代学术背景下,从“六经”与“轴心时代”的思想和文学突破、周代礼乐歌诗与雅颂诗篇的艺术形态、“变风变雅”与春秋文学的精神转向、礼典仪式与《尚书》“六体”的文学性书写、《月令》模式的思想意义与中国文学的四时结构、“乐经不缺”与周代音乐经典的体系性构成、《周易》的诗体结构形式与诗性智慧、《左传》与“春秋笔法”的文学超越等方面对“六经”进行了全面的文学解读,既是作者在这一领域的一个学术总结,也有益于引起大家对“六经”文学意义的认识,激发人们进一步的阅读和研究兴趣。全书文献功底扎实,文笔流畅,结构宏阔,是一部上乘的学术研究著作。
歌者的悲欢
本书是《中国古代文人心灵史丛书》中的《歌者的悲欢——唐代诗人的心路历程》分册。该书以学术为根基,以人物为中心,以展示文人的心灵世界和情感经历为主旨,将文学、历史、思想、文化溶于一体,或通过作品对他们进行心灵透视,或穿透时代风雨,摄下他们跋涉的身影,以期给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古代文人及其作品的新视角。
文而化之:傅道彬序跨集
这本小书分“自序集”“师友著作序跋集”“学生论作序跋集”三部分,收录了自1983年至1998年期间傅道彬先生所写的序、跋文章共计46篇;篇末附有跋,是作者新写的文字,交待了《文而化之:傅道彬序跨集》的成书经过。 “序、跋是很难写的文字。古人谓‘人之患,好为人序’,这一方面因为序应当是一种精练概要的文字,唯恐笔力不逮;另一方面将序置于作者的卷首,序者容易犯指手画脚、好为人师的毛病。”作者的自况,道出了序、跋类文章确实不易写的特点。然而,这也诚如作者所言:“这些文字或写于东北飘雪的冬季,或写于武汉炎热的长夏,或写于北京王府的灯下,或写于哈尔滨的书房里,它记录着我的人生,也拓展了我的道路,因此我格外珍惜。……重新整理这些文字时,唤起了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仿佛又亲临了往日的道路。往事重重,已消逝在历史的苍茫里;广阔的大道正尽情地展开在希望的目光里,对于行者而言,唯有路令人喜悦令人振奋。”因此,《文而化之:傅道彬序跨集》当成学术随笔来读,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