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邓小平时代
368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2%
美国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的权威巨著《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书中涵盖丰富的中外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以及为数众多的作者独家访谈。对中美建交、华国 锋历史评估、改革开放的幕后曲折、邓小平和诸多当时关键人物之关系、香港问题、邓小平南巡等重大议题均有详述及剖析。本书既具学院研究的严谨专精,又对中国现实政治与事理人情有透彻把握,被誉为邓小平研究“纪念碑式”的著作。
日本新中产阶级
3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0.1%
哈佛大学中日研究专家傅高义在学术生涯之初被斥为“乡下人”后,意识到一个社会学家如果从未在另一种文化中生活过,何谈理解本国社会?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〇年,他来到东京市郊的M町展开田野研究,深描日本社会快速变迁之际的“新中产阶级”——工薪族和他们的家庭。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大批职员进入大型企业与组织并得到终身职位,他们取代了老中产阶级,带动了家庭、经济与文化的变革,不仅是社会巨变中持续不辍的稳定力量,更建构了延续迄今的日本社会运作基本模式。《日本新中产阶级》是傅高义的成名之作,其主体研究耗时2年,但傅高义夫妇此后一直坚持研究对象的跟踪随访,研究成果实则跨越30年。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
2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4.0%
1979年,哈佛学者傅高义教授在日本社会经济腾飞的前一刻,发表了惊世之作《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定义了之后十年“向日本学习的风向”。2016年在中国的新版亮相,傅高义特别撰写新序,再度肯定日本,认为日本即使经过了“失落的二十年”,属于《日本第一》时代的优良特质依旧存在,对于发展中国家甚至像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型的经济体,仍能给予重要的启迪。深入研究日本的现代组织、经济团体、企业文化和官僚制度等社会结构和管理案例之后,傅高义认为日本的成功,并非来自传统的国民性、古已有之的美德,而是来自日本独特的组织能力、措施和精心计划,从日本社会模式的成功中亦可窥一二:日本的教育水准高且普及度好;社会治安好,犯罪率较低;有一套培养精英官僚、抑制腐败的有效体系;强调认同感却不缺乏竞争性的企业文化;提供合理保障又不致养懒汉的福利体系,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在面对有关“日本第一”这个说法的热议时,傅高义强调:“我说‘日本第一’不是指日本经济是全世界最强大的,而是要告诉美国人,日本是如何发展的。”复旦大学美研中心主任、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沈丁立译新版序。
看日本:直击日本现状(套装共4册)
1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7.6%
日本是一个奇迹,更是一面明镜;解读邻国经验,应对转型阵痛。深度解读日本社会快速变化之际的新中产阶级,对重塑社会的贡献何在,如何从日本“低欲望”、“下流”的社会状态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看日本:直击日本现状》收入的作品,既有傅高义教授的《日本第一》和《日本新中产阶级》,又有日本管理学家、“策略先生”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会:“丧失大志时代”的新·国富论》,和社会观察家、社会消费现象研究者、阶层团块研究者三浦展的《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而这几部作品关注的日本社会,起始于二战结束后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跨越七十年代日本经济起飞,八十年代的黄金时代,再到九十年代泡沫经济破裂,以及新世纪以来的持续低迷,出现“下流社会”、“低欲望社会”这样引人关注的社会性问题。傅高义、大前研一、三浦展,从人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等角度,以长期观察、深入采访、分析数据、政策研究等方式,从各自的角度阐释了日本几十年来的变化历程和出现的社会现象,对全世界——尤其是经历了高速发展,正面临诸如经济发展放缓、低生育率、老龄化、年轻一代“低欲望化”等社会化问题的国家具有极佳的借鉴作用。
日本还是第一吗(傅高义作品系列)
推荐值 49.6%
哈佛大学日本和东亚研究领域著名学者傅高义教授二十年磨一剑;社会学惊世之作《日本第一》续作;重新审视“日本第一”的合理内核,对日本经济和社会进行深入思考;精准概括日本模式的优长与有待更新之处,提出日本需要第三次改革浪潮,美日中三国也必须学会共事。在这本八九万字的书里,傅高义以回应其名作《日本第一》在学界和社会层面的影响为线索,书写了两部分内容:一个是回顾其日本社会研究的学术生涯,尤其着力早期到日本学习并做田野调查的经历、与各阶层交往的观察和收获,一个是回应《日本第一》1979年出版成名后,来自美国、日本及东亚社会和学界的反响。
先行一步
《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考察了1978~1988年十年间在改革前沿广东所发生和开创的重大事件,由此引领中国推动改革和对外开放。广东所取得的成就在这里被清楚地记录下来。 由于绵延于中国东南沿海,紧邻香港,广东是中国发展最快和最令人羡慕的地方。广东这个与法国差不多大小的地方,变成了停滞的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制度改革的极具魔力的试验场。由于邓小平允许这个地方重新睁眼看世界,并且比中国和社会主义世界的其他地方“先行一步”,率先实行新的政治经济政策,改革在十年前开始实行。新的策略为什么会发生?在改革的头十年中,广东各地究竟发生了什么?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傅高义—一对亚洲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最广泛影响的观察家之一——重返广东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田野调查,广东正是他那本获奖书《共产主义下的广州》(哈佛大学出版社)一书的主题。作为应邀对中国一个省份进行如此广泛访问的第一一个西方学者,傅高义几乎走遍了广东的每一个市县,进行了数百次访谈,真实地描述了后毛泽东时代改革起了怎样的作用。其成果是关于这个处于社会主义改革前沿地区的一项丰富、详尽、深入的研究。
共产主义下的广州
《共产主义下的广州:一个省会的规划与政治(1949-1968)》是美国哈佛大学荣誉教授、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研究当代中国的第一部专著。他以广东为着眼点,考察和叙述了从1949年到1968年的20年间,中国所经历的一系列深刻、激烈的政治运动。持论公允,叙述可观。一方面,他充分肯定,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国带来了秩序、朝气和希望,以及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激情,给人民带来了一些实际的好处,过去的黑市、通胀结束了,赌博、卖淫、鸦片消失了;官员有一种服务意识和纪律意识。经济领域统一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有其积极的作用。在经济事务之外,集体合作组织在消灭文富、推广公共卫生等活动中也可以发挥相当大的作用。党通过政治组织已经实现了相当大的经济上的进步。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共产党建立了强大的政治体系控制社会、改造社会,重要的经济、文化、教育、农村的活动都置于政府的管理之下,政治决定取代了市场机制,政治指挥经济,也造成了很消极的后果:社会进步缓慢,人民生活也没有明显提高。拿广东来说,经历这么多年之后,绝大多数人还是从事农业;合作化运动所追求的改革生产关系,提高生产力,迅速提高粮食产量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大跃进”的失败,“文化大革命”以大规模的群众政治运动摧垮务实政策和主张务实的领导人,竭力维护意识形态的纯洁性,都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大变局:对话中国热点问题
《大变局:对话中国热点问题》是一部访谈类作品。访谈的对象有胡德平、周瑞金、江平、厉以宁、李稻葵等国内知名官员、学者、企业大佬、媒体人士、热点人物等。 全文采取访谈、对话的方式,就反腐、法治、公车改革、经济新常态、真假文化、雾霾与生活、地域差异与整合、变化中的互联网与未来生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对于当下的人们来说,是一本针对性很强的生活参考书。
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全三卷)
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系列会议,第一次于2002年在哈佛大学召开。组织者决定第一次会议的重点应该放在受战争影响的中国的不同地区。第二次会议在夏威夷举行,其内容是战争的军事主题。第三次会议在日本的箱根町举行,关注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第四次会议在重庆召开,其重点是战争期间各国的外交政策。本书即是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的结集,这些论文显示在中日战争中实际发生的情况要远远复杂于既有的认知。
中美日关系的黄金时代(1972-1992)
《中美日关系的黄金时代(1972-1992)》由北京大学、哈佛大学和东京大学的三位资深学者集结来自中、美、目三国的九位专家,经过多次研讨,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以1972—1992年的中、美、日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扎实的资料搜集和严谨的学术论证,指出中、美、日三国在这一时期内,超越了利益和价值观上的分歧,从战略的高度构筑了历史上第一个中、美、日三边合作的“黄金时代”。 《中美日关系的黄金时代(1972-1992)》的主旨在于探寻这一“黄金时代”的本质——它的起源、发展以及终结:同时,通过三国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起相互间共同认识的基础。作者们希望这种三边合作的视角,能够为21世纪的中美日关系提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