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
冯至(1905年9月17日-1993年2月22日),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人,冯家为天津著名盐商,盐引在直隶涿州,八国联军侵华后避难于涿州,故生于涿州。曾就读于北京四中。1923年加入林如稷的文学团体浅草社。1925年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等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任教于同济大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1993年2月22日逝世。
杜甫传
7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6%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他生活于盛唐时期,与李白并称于世。李、杜是唐诗星空中最耀眼两颗明星,一个被誉为“诗仙”,一个被称为“诗圣”,光照千古,令人景慕。杜甫一生经历坎坷,冯至《杜甫传》以杜诗为根据,讲述了诗人的一生和他的创作情况。冯至是当代最著名的诗人,对诗心的兴会和体悟,非一般人所能及,这本传记就是以其才情传译杜诗心灵的佳作。他的笔调亲切优美,可谓文质彬彬,成就之高,少有企及。
伍子胥(冯至文存)
2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1%
《伍子胥》是冯至创作于1942年的一部浪漫主义诗化小说。故事取材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伍子胥为父兄复仇的故事。全书共九章,从城父到吴市,逃亡路上的不同阶段,也是伍子胥精神成长的不同阶段。这些地方许多意外的遭逢,有的使他坚持,有的使他克服,是他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段。逃亡与复仇,自由与责任,庸俗与高贵,投入与超脱……伍子胥的逃亡之路,映照着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困境,在伍子胥浪漫而神奇的遇合之中,我们亦能感受到许多充满哲理思辨的人生启悟。
山水(冯至文存)
1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8%
《山水》是冯至散文代表作。本书不是传统的景物描写或游记作品。作者用原始的视角观察自然,那些无名的山水在他的笔下升华为一种 “理想之境”。冯至吸取中国禅宗、道家、里尔克的山水理念及歌德、斯宾诺莎等某些观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自然观”和“宇宙观”。他把视角置于自然山水中的普通人物和动植物,表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个人与宇宙的关系,短暂与永恒的关系。《山水》中淡泊、优美、隽永且极富哲思的文字,处处展现着生命的伟岸与卑渺。
十四行集(冯至文存)
1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0%
《十四行集》是冯至写于1941年的27首十四行诗。从历史上不朽的人物到无名的村童农妇,从远方的千古的名城到山坡上的飞虫小草,从个人的一小段生活到许多人共同的遭遇, 冯至从普通意象中生发深刻的哲理,在诗中表达了人世间和自然界互相关连与不断变化的关系,其中蕴含着冯至对生命和宇宙深沉的思索。另附冯至诗作24首,展现冯至诗歌创作独特的艺术风貌。
昨日之歌(冯至文存)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6.2%
《昨日之歌》收录了冯至写于20世纪20年代的五十余首诗歌。上卷收录《我是一条小河》《蛇》等48首抒情诗,受唐宋诗词和德国浪漫主义的影响,风格哀婉清丽;下卷收录4首取材于民间故事和古代传说的长篇叙事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堪称独步”。冯至因其诗意象新颖,重视想象,情感内敛沉郁,充满浓重的古典审美趣味,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杜甫传
2人今日阅读
★当代大诗人为唐代大诗人立传,“用一个现代人的虔诚的心与虔诚的手描绘出一个唐代的杜甫” ★收录冯至杜甫研究文章三篇,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杜诗的精妙之处 ★复旦大学中文系骆玉明教授导读 ★收入权威学者撰写的六首杜诗赏析(录自部编7-9年级语文教材)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高中语文课标(2017年版)推荐阅读 【作者简介】冯至(1905-1993),诗人,学者。原名冯承植,字君培,今河北省涿州市人。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0年留学德国,1935年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同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第一批学部委员。 作为诗人,冯至善于吸收外国文学中的有益养分,在创作中融会贯通,促进了中国新文学的发展。20年代以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登上文坛,40年代创作的诗集《十四行集》、散文集《山水》、中篇小说《伍子胥》独步文坛,影响深远。作为学者,他学贯中西,治学严谨,其学术著作《杜甫传》、《论歌德》在中国的学术史上均具开创意义。作为教育者,他培养了大批学有专攻的外国文学,尤其是德语文学研究及翻译人才。 【内容简介】冯至是当代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学者及教育家,《杜甫传》写作始于1946年,历时三年完成,译介到日、俄等国。是他以“携妻抱女流离日,始信少陵字字真”的现代诗人之心去理解和体悟诗圣杜甫的诗人之心;是他以杜诗为根据,诗史互证地还原了杜甫的一生,“用一个现代人的虔诚的心与虔诚的手描绘出一个唐代的杜甫”。 本书附有冯至撰写的《人间要好诗》《纪念伟大的诗人杜甫》《论诗和他的遭遇》,并由复旦大学博导、辞海编委、中国古典文学分科主编骆玉明教授撰写导读,收入权威学者撰写的六首杜诗赏析。
冯至学术论著自选集:上、下卷(冯至文存)
1人今日阅读
《冯至学术论著自选集》是冯至的学术论著文集代表作,由冯至生前编订,反映了作者一生中各个时期的重要学术成果。本书收录了作者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末的重要学术文章共39篇。作者在本书的自序中指出:“我于文学创作之外,写了少量关于作家作品以及个别文学问题的文章,我只能把这点微不足道的东西划入学术论著的范围。” 本书分为上下卷两册。上卷为中国文学部分,收录了冯至谈杜甫及杜诗的研究与思考、文学评论及为一些作品所写的序言等;下卷为外国文学部分,介绍、评述了世界文化名人及其作品,如谈歌德及其作品、比较歌德与杜甫等,同时收录部分译本序言。 另附一篇冯至《自传》及主要著译目录。
悲欢的形体:冯至诗集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0%
《悲欢的形体》由冯至之女冯姚平女士亲自编选,选入诗人各创作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含了《蛇》《北游》《十四行二十七首》等名篇,以期呈现冯至诗歌的整体印象,让读者感受诗人经历的“又甜又苦的诗的旅程”。除诗歌之外,还收入了诗人为自己其他诗集所作的自序、前言四种。 本书特别收入诗人黄灿然在冯至百年诞辰之际撰写的纪念文章《前辈》作为导读。
杜甫诗选
1人今日阅读
杜甫是家喻户晓的盛唐诗人,他有1400多首诗歌流传至今。他的诗歌记录了他的生活、思想,是其人生轨迹的忠实反映,同时也是它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忠实反映,同时也是杰出的艺术作品,是古典诗歌的巅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饱受战难之苦,杜甫的时候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弦,著名学者冯至也在这个时期开始杜甫研究,开始撰写杜甫传记,并陆续发表。五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约请冯至选注杜诗,冯先生完成选篇后,因工作安排无法注释,于是出版社另约请著名学者浦江清和吴天五为该书注释,在浦、吴全力以赴,终于完成了这本当代影响力巨大的杜诗选本。该书1956年出版,全书选释264首,按照时间先后编次,是一部兼有普及性和学术性的杜诗选本,至今仍有可读性。这次再版,我们接受作者家属们的意见,附上了浦江清、吴天五讨论注释的书信若干封,以供大家参阅。
杜甫传
1人今日阅读
冯至是继闻一多之后的又一位致力于杜甫研究、致力于向文学界和全社会传扬杜甫精神的著名诗人。《杜甫传》于1952年11月初版后,引起广泛的影响。1980年3月又出版了增订版,附录了三篇文章、一篇小说。本次重印,补入夏承焘《读》书评一篇等。
立斜阳集
《立斜阳集》收录冯至写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些回忆性散文及新诗。主要记录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30年代前半期德国的海德贝格、40年代前半期的昆明这三个作者“华年磨灭地”的城市和在那里结识的良师益友——杨晦、梁遇春、郁达夫,徐诗荃、梁岱宗等,记录昆明往事,记录与齐白石、永濑义郎及夫人永濑照子之间的文艺因缘。“当时只道是寻常”,许多往事一经回想便意味无穷,于是沉思往事立“斜阳”。另收录冯至先生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诗三十二首,表达对于时代的爱和憎。
杜甫传
《杜甫传》的正文是冯至先生撰写的关于诗圣杜甫的长篇传记。正文之后还有附录,里面收录了冯至先生的三篇关于杜甫诗歌的论述性文章和一篇关于杜甫的短篇小说,以及莫砺锋老师的《杜甫简谱》。
杜甫传
杜甫是众人皆知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可谓历尽坎坷。尽管生活困苦,但无论走到哪里,身处何种境地,他都以一颗赤诚的心关切时政民瘼,发为感人肺腑的诗篇。他被人们尊称为“诗圣”。冯至是当代著名的诗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以“携妻抱女流离日,始信少陵字字真”的切身感受,在杜诗中找到了知己般的共鸣。于是,他以杜诗为根据,“用一个现代人的虔诚的心与虔诚的手描绘出一个唐代的杜甫”, 绎杜甫的人生和诗心,表彰“诗圣”的人格精神与艺术魅力,同时也借以排遣自己家国之爱无处安放的苦闷。这是一部心与心交谈的诗人传记。
表里的生物
本书精选冯至散文,以孩童的星光、师友的面貌、学习之风气分章、先哲的精神、山海之间,目的在于启发小读者阅读经典的习惯、培养学习意识、发现身边细节、感悟情感等。冯至先生是诗歌散文大家,他的文章自然涌动,开阔小读者的视野,对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亦有助益。
杜甫传
冯至,被鲁迅称赞为“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他努力搜集资料,试图“用一个现代人的虔诚的心与虔诚的手描绘出一个唐代的杜甫”(《我想怎样写一部传记》)。《杜甫传》是一部融自己的人生经验、创作体会和研究心得于一炉的著作,他也成为继闻一多之后的又一位致力于杜甫研究、致力于传扬杜甫精神的著名诗人。他是中国文学研究家,治学严谨认真,与其诗歌风格一样,抒情而不恣情,凝练而不怪异,《杜甫传》即此一特点的具体体现。《杜甫传》于1952年1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引起广泛的影响。1980年3月出了增订版,附录了三篇文章、一篇小说。本次补入一些具有文献价值的材料。
杜甫传
《杜甫传》的正文是冯至先生撰写的关于诗圣杜甫的长篇传记。正文之后还有附录,里面收录了冯至先生的三篇关于杜甫诗歌的论述性文章和一篇关于杜甫的短篇小说,以及莫砺锋老师的《杜甫简谱》,新旧唐书的杜甫本传,元稹的《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历代著名杜诗诗评本对杜甫十几首重要诗作的赏析。此外,书中还有许多精美的彩插,包括历代名家描绘杜甫的画像,历代名家的杜甫诗意图,历代著名杜诗诗评本书影,以及冯至先生研究、撰写《杜甫传》时所作的笔记、信件等材料,冯至参加纪念杜甫活动的照片,等等。
留学时代
晚清“西学东渐”之风甫开,20世纪的中国恐怕就进入到了“西风烈”(冯友兰语)的时代。且不论留学东洋与留学西洋者的差异、隔阂,甚至门户之见,单就从容闳将第一批留美幼童送到大洋彼岸开始,百年来跨洋过海的一代代学人,都在我们的文明史上先后留下过自己求学求知的足迹。止是有了他们,才使得中西学术交流、文明沟通具备了文化基础,才使得中国人“建没一个富强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的奋斗日标,有了实现的可能。从大陆到海洋,中国人在“留学时代”中,形成了新的思想变锋,如巾西之辨、传统与现代、“冲击回应”与“内在理路”等话题,都在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这里面有无数的故事,有欣喜,有悲伤,有些被记录下来,而更多者恐怕已经永远被埋入历史的尘十。 《中学图书馆文库:留学时代》就是这样一本记录20世纪留学生活的小书,集中展现人文学者的留学记录。虽然他们所学不同,如文学、历史、哲学、法
西南联大现代诗钞
西南联大校园诗诞生于一个跑警报、泡茶馆和思想自由、学术开放的特殊文化语境,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校园诗人群把西方现代主义诗学引进中国新诗,在暗黑重压下坚定而自信地歌唱自由、苦难和土地,拷问自我的矛盾灵魂,成为现代诗学与中国泥土融合的支点,促使中国新诗现代化,创造了中国新诗的高峰。西南联大校园诗是凝聚的、沉厚的、具有雕塑的力,其思考深度是中国现代诗的高峰状态。 本书汇编来自西南联大师者6家(如闻一多、冯至、卞之琳、沈从文、李广田、燕卜荪)、学生18家(穆旦、马逢华、王佐良、叶华、沈季平、杜运燮、何达、杨周翰、陈时、周定一、罗寄一、郑敏、林蒲、赵瑞蕻、俞铭传、袁可嘉、秦泥、缪弘)诗歌共300多首,其中完整收录写于当时的五部珍贵诗集:冯至的《十四行集》、卞之琳的《慰劳信集》、杜运燮的《诗四十首》《南音集》和郑敏的《诗集:1942—1947》。为体现西南联大诗歌群作品原貌,本次出版所录诗文尽量采用诗人发表时、出版时的原貌,辅以脚注说明现在普遍采用的通行版或作者作品集里的作品样貌。
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上、下册)
苏格拉底、柏拉图、卡夫卡、弗洛伊德、安徒生、布丰、雨果、巴尔扎克、歌德、狄更斯、高尔基……应有尽有。
白发生黑丝
本散文随笔选集收入了冯至先生的文章五十余篇,共分为六部分:摆渡佳评;历史人物画像;入世漫评;感性视野;学术研究代表作和附录。试图通过这里所选的文章把冯至先生在中外文学领域活动、发展的轨迹描绘出来。 “鲁迅把从事西方文化研究、翻译、介绍工作的人称为普罗米修斯式的‘盗火者’,对这类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荣誉。”柳鸣九说。 据责任编辑之一的高立志介绍,这套书每本的前面有二十多页的照片,后面都刊有作者的一篇论文,还有学术小传、著作与译作书目。 丛书的策划者韩继海认为,这套散文集有三个特点,首先由于作者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所以他们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胸襟更加宽广,能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谈论文学现象;其次,由于他们对中外文化的深入了解,对文学的理解更深刻而不仅停留在作品表面;第三,他们对作家和文学作品的评论一针见血,既准确又犀利。
冯至诗选
冯至(1905—1993),诗人,翻译家。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大预科,1923年转本科德文系,曾参加浅草社。1925年与友人创立沉钟社,创作了大量诗文。1927年毕业后曾在哈尔滨第一中学及北京孔德学校任教,曾与冯文炳合编文学刊物《骆驼草》,1930年赴德留学,1939年任西南联大教授。抗战后任教于北大西语系。1964年9月任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所长,曾任作协副主席。著作有诗集《昨日之歌》与《十四行集》,散文集《山水》,中篇历史小说《伍子胥》及学术论著等。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版《冯至全集》12卷。
论里尔克
冯至先生对奥地利诗人里尔克情有独钟。本书收录了冯至先生翻译的里尔克书信集《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论“山水”》《马尔特·劳利兹·布里格随笔》(选译)以及《秋日》《豹》等十八首诗,还收录了冯至所有关于里尔克的论述文字和译作散篇,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横跨半个多世纪。论述文字包括专文、书信、演讲稿等,译作部分附录了原文,以供谙熟德文的读者对照阅读。此外,本书还收录了冯至创作的十四行诗,并附有德国汉学家顾彬译成的德文,以印证他深受里尔克诗歌的影响。本书由德语文学翻译家、歌德研究学者陈巍主编,开篇附有陈巍论述诗人翻译家冯至和论述冯至与里尔克的两篇编者前言。
冯至全集
冯至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很大影响,鲁迅先生称誉他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先生也是著名的学者、作家和翻译家,在诗歌、历史小说、散文、杜甫研究以及歌德、海涅作品翻译和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全集按文体分类,以写作时间编序,邀请季羡林先生、汝信先生任顾问,冯至先生的夫人姚可昆女士和绿原先生任主任委员。 第一、二卷:诗歌;第三卷:散文小说;第四卷:杂文、文艺评论及其他;第五、六卷:学术著作;第七卷:译诗;第八、九卷:译文;第十卷:书信及年谱;第十一卷:日记。
假如我能使一颗心不破损:世界抒情诗选
推荐值 76.4%
我们期待此版诗选可以为读者打开世界诗歌大门的一点缝隙,呈现16个国家67位诗人的思考与情绪,无数同样的文字在他们笔下变幻流转,组合成千差万别却同样震慑人心的诗句。在这里,读者读到的不仅是诗歌,也是诗人的一生,以及每个人对昨日、今天、此刻和未知的感悟与共鸣。
论歌德
这本书里的文章是在两个不同的时期写的。所谓两个时期,前期是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七年,后期是一九七八年以后的几年,前后两期相隔三十年。
温柔地死在本城
选编阿吾、柏桦、蔡其矫、冯至、舒婷、西川等120余人1986年以后新时期的诗歌创作。
阳光融成的大海
《阳光融成的大海》是《旧版书系》丛书之一,由冯至编著。 《阳光融成的大海》从林场到昆明城来去的路上之所见所悟,竟是与和风丽日下的原野所无关联的印象,而是生命承受狂风乍起所“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是在生命的严冬将蜕化为蝉蛾之残壳丢进泥土化做青山的“默默”;走在路上,为纪念踏出这条路的步履,想到的,是不荒芜这些路;看到久雨后的天晴,母狗衔出小狗感受阳光的“和暖”,则想到这次的经验,“会融入(它)将来的吠声”,“深夜吠出光明”……
书海遇合/开卷随笔文丛
《书海遇合/开卷随笔文丛》是冯至的首部书话随笔选集。冯至是中国现代知名的诗人、学者、翻译家,他的书话随笔有趣味,有史料,有情有理,隽永耐读,将极大地满足爱书者的读书乐趣。
冯至自选集(纪念辑)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自那一年开始,中国已经走过了波澜壮阔的30年。这是伟大的30年,是改变中国的30年,是震惊世界的30年,也是哲学社会科学蓬勃发展的30年。 在哲学社会科学这30年的辉煌成就里,浸透着为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奠基的老一辈专家呕心沥血的求索,也镌刻着寻着他们足迹的后来者追求真理的步伐。“学之大者,国之重器”。我们有责任将这些“大者”潜心研究的成果,重新编辑出版以飨读者。为此,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将这一套《北京社科名家文库》奉献给读者。她以自选集的体例形式,每年推出一批,争取在几年内达到百种以上。《北京社科名家文库》将系统展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名家学者30年来的学思精华,展示他们的学术探索历程和风采。同时,为使这套《北京社科名家文库》更加丰富,编委会决定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已出版的《当代著名学者自选集》中挑选符合体例的图书10种,编辑成《北京社科名家文库·纪念辑》,这将更完整地反映北京学人在学术风范和学术使命上的历史延续。 我们相信,《北京社科名家文库》将能够成为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经典性大型出版工程,成为集中展示首都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成果的一个窗口。由于我们水平所限,定有不足之处,希望读者和同仁给予批评指正。
冯至诗精选(名家诗歌典藏·精装彩插版)
冯至是现代较有影响的诗人兼学者,本书精选了冯至的经典诗歌及译诗,以创作年代和影响力为序,分为四辑。20年代创作的《昨日之歌》,重浪漫抒情,为白话新诗创作提供了一种审美范式;哈尔滨任教时期创作的《北游及其他》,重现实感悟,用对现实的观照和沉重思考代替了早期充满自我色彩的孤独感伤;沉默十年之后创作的《十四行集》,从对现实的观照转向对生命、人生的哲理思考。这三辑诗歌,完整展现了冯至诗歌创作的心路历程。最后一辑为译诗选,精选了冯至先生翻译的里尔克、歌德、海涅、尼采四人的诗歌,以译得最好、Z具现代性的里尔克的诗为主。
冯至文存(全七册)冯志文集 冯志作品集冯至家人授权,收录了冯至先生诗歌、散文、译著与学术论著代表作品
冯至文存共七册,收录冯至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历史小说《伍子胥》;充满独特“自然观”的散文集《山水》;抒发对青春、爱情、生命赞美的《昨日之歌》;蕴含着对生命和宇宙的思索、展现生命沉思的《十四行集》,以及冯至生前编订,反映其一生各个时期重要学术成果的《冯至学术论著自选集》(上、下卷)。其中,《伍子胥》《山水》《十四行集》被钱理群先生誉为冯至的“三绝”。 冯至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位卓越的翻译家,本文存收入冯至翻译德国诗人海涅的作品《海涅诗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冯至翻译德国诗人里尔克写给年轻人、塑造了无数青年心灵史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及《冯至译里尔克诗18首》。
学生必读冯至作品:(共3册)(冯至文存)
冯至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散文家,也是一位卓越的翻译家。本辑包括冯至充满独特“自然观”的散文集《山水》;冯至翻译德国诗人海涅的作品《海涅诗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冯至翻译德国诗人里尔克写给年轻人、塑造了无数青年心灵史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及《冯至译里尔克诗18首》。冯至作品以其优美、沉静、充满哲思的风格打动无数青年,并多次出现在中学生阅读范围,备受师生关注。
冯至文存冯志文集冯志作品集冯至家人授权,收录了冯至先生诗歌、散文、译著与学术论著代表作品
冯至文存共七册,收录冯至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历史小说《伍子胥》;充满独特“自然观”的散文集《山水》;抒发对青春、爱情、生命赞美的《昨日之歌》;蕴含着对生命和宇宙的思索、展现生命沉思的《十四行集》,以及冯至生前编订,反映其一生各个时期重要学术成果的《冯至学术论著自选集》(上、下卷)。其中,《伍子胥》《山水》《十四行集》被钱理群先生誉为冯至的“三绝”。 冯至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位卓越的翻译家,本文存收入冯至翻译德国诗人海涅的作品《海涅诗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冯至翻译德国诗人里尔克写给年轻人、塑造了无数青年心灵史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及《冯至译里尔克诗18首》。
论诺瓦利斯
冯至先生这部研究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的专著,是他在海德堡大学的博士论文:《自然与精神的类比——诺瓦利斯创作中的文体原则》。本书收录了德语原文的全文和其弟子李永平、黄明嘉合译的中译文,还收录了德语文学教授陈铨刊发于1936年1月《清华学报》上的评论文章。冯至先生是中国最早研究诺瓦利斯的开拓者,以诺瓦利斯为题撰写博士论文,具有相当高的难度,至今国内也寥寥无几,故这篇博士论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文献价值。本书由德语文学翻译家、歌德研究学者陈巍主编,开篇附有其论述冯至研究诺瓦利斯的编者前言。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冯至的一部原创加翻译作品精选集。原创作品除选入冯至的短诗代表作如《蛇》等,还完整收入了他的长诗代表作《蚕马》《北游》《十四行二十七首》,这在冯至的诗歌选本中比较少见;翻译作品则收入了其翻译的歌德、荷尔德林、海涅、尼采、里尔克等人的部分优秀诗歌,还有里尔克的书信名篇《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俗话说:浓缩的都是精华。世有《冯至全集》12卷,但对于热爱诗歌的读者而言,不必劳心费时阅读皇皇巨著,阅读本书即可从原创诗歌和翻译诗歌两方面,一窥冯至先生的主要文学成就。 “双子座文丛·第二辑”共包括《我的寂寞是一条蛇》《故乡水》《大珠小珠落玉盘》《舞蹈与舞者》《剪刀与女房东》五本书。 中国文坛上有一类特别的人,一类似乎散发着异样光芒和特殊魅力的人。他们既是优秀的作家,同时又是出色的译家。而作家和译家的双重身份让他们的文学天地变得更加开阔,更加悠远和迷人,也更加引人注目。 ——高兴(《世界文学》主编)
精彩吴仁宝
这是部长篇报告文学,由著名作家何建明撰写,分为精彩求实路、精彩为官道、精彩和谐发展篇、吴仁宝的特色语言四部分,记录了老书记吴仁宝几十年来带领华西村致富的创业经历和精彩人生。该书将老书记身上所体现的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科学发展的先进理念、共同富裕的崇高境界,丰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此书可以作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辅助教材。这是部长篇报告文学。全书共分为四部分:精彩求实路、精彩为官道、精彩和谐发展篇、吴仁宝的特色语言。书本记录了老书记吴仁宝几十年来带领华西村致富的创业经历和精彩人生。该书可以作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辅助教材。
塞纳河畔的无名少女
本书收录了著名文学家冯至先生的近百篇散文随笔作品,内容涵盖了从自然散文到杂文、文艺杂论等多种不同风格却又各具特色的文章。本书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当代读者全面了解冯至的散文随笔创作及其一生的文艺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由著名德语翻译家杨武能先生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