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西方绘画大师传世精品·原作高清大图临本:凡·高
西方绘画大师传世精品:原作高清大图临本 (共5册), 这套丛书还有 《西方绘画大师传世精品:原作高清大图临本 安格尔》,《西方绘画大师传世精品:原作高清大图临本 西斯莱》,《西方绘画大师传世精品:原作高清大图临本 莫奈》,《西方绘画大师传世精品:原作高清大图临本 大师花卉》,
凡·高自述
画家凡·高留给后世的,除了他众多稀世之珍的绘画外,还有他写给自己胞弟提奥的信件。这些信件真实地反映了一代绘画巨匠凡·高的灵肉之苦与伟大追求,为后人了解凡·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信中显露的其对生活的看法、深刻的思想,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书中配有80余幅精美插图,图文并茂。
插图本书信体自传
凡高不仅是一个绘画艺术的巨匠,也是一个驾驭文字的圣手。对一种具象艺术的透彻感悟,使他洞愁了从另一视角来把握语言文字的抽象性特点。他清楚绘画与文字的边界,所以他能理解语言表达的甘苦和奥秘,在他看来,用语言来描写,也是一种艺术, 有一堆野火。这本书是凡·高致提奥书信集英文版的选译,记载着凡·高短暂而艰辛的生命历程,这位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出生于荷兰的一个小村庄,他曾到比利时、英国和印象派的发展地——巴黎旅行,并在法国南部愉快地生活。但令人扼腕的是,他却是37岁时,结束了精彩而令人惊叹的一生……
燃烧吧!向日葵
向日葵,宛如“落在地上的太阳”,它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凡·高恰似这花,面向如火的烈日,让炙热的金黄在灵魂中任意流淌,在绘画中肆意奔放他笔下的《向日葵》不只是色彩,而是他生命与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为生活高唱的赞歌那狂放不羁的笔触和充满激情的色彩,点燃了蕴藏在他意志深处的火焰,迸发出圣洁的光芒、是呀!“这熟透了的作品,像鲜血,随着急迫的呼吸,从割裂了的血管中阵阵喷射出来!”(吴冠中语)让我们在这亮丽明快、充满希望和幻想的向日葵中,去感悟那无比疯狂的热烈和执着吧!
人生智库文丛(套装共5册)
《老人与海》: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在62年的生涯中,写下了《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作品,曾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著称。 海明威以“硬汉精神”和“电报文风”著称,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本书收录了他的《老人与海》、《乞力马扎罗的雪》、《拳击手》等脍炙人口的名篇,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海明威的艺术风格。书中另配30余幅精美插图,平添阅读趣味。 《凡·高自述》: 画家凡·高留给后世的,除了他众多稀世之珍的绘画外,还有他写给自己胞弟提奥的信件。这些信件真实地反映了一代绘画巨匠凡·高的灵肉之苦与伟大追求,为后人了解凡·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信中显露的其对生活的看法、深刻的思想,发人深省,引入深思。书中配有80余幅精美插图,图文并茂。 《阿Q与野草:鲁迅精选集》: 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本书荟萃鲁迅最风趣、最睿智的代表性杂文、小说等,展示他冷眼看社会,柔肠忧中国的方方面面,从而多层面、多角度,立体地展示了鲁迅的独特风采,以便读者发现一个全面而真实的鲁迅。书中的80余幅插图更增加了阅读乐趣。 《再别康桥:徐志摩精选集》: 康桥,是徐志摩曾游学的地方。正是康桥的水,激活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性,“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本书收录了徐志摩诗歌的经典名作与散文精品,读者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徐志摩为人为诗的奇异风采。书中配有插图140多幅,更添阅读趣味。 《达·芬奇笔记》: 《达·芬奇笔记》精选自达·芬奇遗留的大批原始手稿,原来的笔记手稿非常随意,多半写在凌乱的稿纸上,没有排序,也没有编码,有的甚至以左手反写而成,但笔记原稿无所不谈,涉及文学、绘画、自然、数学、力学、天文学和建筑学等众多领域,是文艺复兴时期最神秘、最富创见的精神瑰宝之一。本书还收录了达·芬奇手稿原图及画作100多幅,充分展现了人类最伟大的天才的灿烂成就以及留给后人的启示。
炙热星空下孤寂的灵魂——凡·高书信选
本书选取凡•高生命的最后10年,即1880年7月至1890年7月间,写就的个人完整书信集结成书,这些写给提奥·凡·高、保罗·高更、埃米尔·贝尔纳等亲人及密友的信件,着力表现了凡•高在他艺术生命的巅feng期,对艺术的观点、创作理念、画作用色想法,也透露出他对生活景况的感慨、对天地自然的赞叹,同时展现出他时而激昂、时而温柔的性情。从这一封封书信里,我们得以了解到一个存在于画作之外的凡•高。从他信中对生活的感叹、对自然的赞美、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性情的袒露中,我们也能浅窥出那个时代的艺术灵光。 同时,书中还遴选信件所提及画作的馆藏大图(46幅,另附同时期创作的《星夜》《耳朵上扎绷带叼烟斗的自画像》两幅成名代表作)作为彩插,让读者在感受凡·高艺术道路成长之余,能直观欣赏到凡·高艺术风格的变化。
凡·高家书
《凡·高家书》为“散文译丛”之一,收录了凡·高写给胞弟提奥的部分信件。 凡·高(1853.3.30—1890.7.29)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画家,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他1853年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十六岁起在古匹尔画店当店员,先后在海牙、伦敦分店、巴黎总店和多德雷赫特工作。1878年当过传教士,后在比利时西南部博里纳日矿区工作,由于同情、支持穷苦的矿工而被教会解职。他的艺术生涯很短暂,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873-885)是与困难斗争、寻找自我表现方法的时期,也是学艺、失败和改变方向的时期。第二个时期(1886-1890)是飞速进步、获得成就和做出贡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他结识了土鲁斯、高更、毕沙罗和修拉等在现代绘画中起重要作用的画家,打开了眼界,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就一番事业。其代表作有《向日葵》 《吃土豆的人》《星夜》《夜间咖啡馆》《麦田里的乌鸦》等。 在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时尚的今天,我们究竟如何解读凡·高这一永恒的谜?究竟有哪些因素帮助造就了这样一位“疯狂的天才”,赋予了其作品如此巨大的震撼力和如此丰富的想象力?为了寻找答案,《凡·高家书》的译者从凡‘高写给他弟弟提奥的七百多封信中精心选译了一部分,虽然它们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凡·高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们认为,凡‘高之所以成为凡·高,是与以下这三个因素密不可分的。 首先,他是一位来自下层,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穷困疾苦寄予极大同情心的画家。不管境遇如何,凡·高在他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放弃过这样的信念:即艺术应当关心现实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他每一个阶段的作品都融入了当时的生活环境,以唤起人们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关注。如在《吃土豆的人》中,他选择了当地的农民为题材,因为他发现自己与这些贫穷劳动者有着某种精神和感情上的共鸣。他在给提奥的信中写道:“我想强调,这些在灯下吃土豆的人,就是用他们这双伸向盘子的手挖掘土地的。因此,这幅作品描述的是体力劳动者,以及他们怎样老老实实地挣得自己的食物。” 其次,他是一位注重抒发主观内心感受、极富个性、开创一代画风的绘画大师。凡·高作为后期印象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前期印象画派的最大区别是,他更注重如何在绘画中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不片面追求外光和色彩效果在画面上所产生的真实感觉,而是具有更为主观化的感情因素和象征性的精神观念。这种观念的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后期印象画派彻底改变了西方的绘画面貌,使当时的画风逐渐由客观再现走向主观表现,并使之走向现代,因为以凡·高、高更和塞尚等为代表的后期印象画派画家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其中,凡·高的《向日葵》系列《星夜》《麦田上的乌鸦》等都是具有强烈个性和象征意义的作品。有人说,凡‘高的画都是他的自画像。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在谈到《吃土豆的人》时他说:“我不想使画中的人物真实。真正的画家画物体,不是根据物体的实况……而是根据自己的感受来画的。我崇拜米开朗基罗的人物形象,尽管它们的腿太长,臀部太大。”当有人指责他这幅画中的形象不准确时,他的回答是:“如果我的人物是准确的,我将感到绝望……我就是要制造这些不准确、这些偏差,重新塑造和改变现实。是的,他们能不真实,你可以这样说——但是比实实在在的真实更真实。” 更重要的是,凡·高不仅用自己的心作画,而且用自己的生命作画,他是一位真正视艺术为生命、富有强烈使命感的画家。可以说,“艺术即凡·高,凡·高即艺术”。为了作画,他有时甚至达到癫疯的程度。他生前和身后的命运极富戏剧性。他在世时四处漂泊,穷困潦倒,在给提奥的信中,相当一部分谈的都是如何才能使自己免于挨饿,整日为生计而发愁,画作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和欣赏,乃至最后因精神绝望而饮弹自杀,年仅三十七岁。其全部作品(包括八百幅油画和七百幅素描)在生前只售出过《红色葡萄园》一幅,但他始终痴心不改,潜心艺术,终成大器,死后得到世人的认可。余光中把凡·高喻为“向日葵”。他说,“向日葵苦追太阳的壮烈情操,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志气,令人联想起中国神话的夸父追日,希腊神话的伊卡瑞斯奔日。”而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说得更好: 他生下来。 他画画,他死去。 麦田里一片金黄, 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