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爱智统一:“好教育”的精神法则
“教育”和“好教育”是教育学研究的两个基本主题。从求知的认识论角度来看,回答“教育是什么”是第一位的;从崇善的实践论角度来看,追究“好教育是怎样的”则更为核心。在逻辑意义上,好教育是教育,但教育不一定好教育。教育实践者和为实践服务的教育研究者,固然需要具备关于“教育”的知识,但他们更关注的则是“好教育”及其达成之法。“爱智统一”很显然是“好教育”的精神法则,而且这个“好”是具有现代特征的。本书的问题无疑产生于教育现实的启发,但思想的触角却伸向教育的历史与未来。从历史中,我们可以探知爱和智的发生,可以发现两者逐渐统一的过程。当爱和智在历史过程中统一之后,教育的精神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辩证,并足以成为教育行动的法则。展望未来,爱和智不可能与教育分离。我们有必要在理论上阐明作为教育精神法则的爱智统一,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爱智统一的“好教育”原理。此原理既具有教育历史的发展作为经验基础,又有对“教育本质”的新认识作为逻辑前提;此原理在理论范畴上合理地涉及教育情感、教育思维及教育智慧,在实践领域上主要涉及教学和训育。本书对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对教育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均有学习和研读的价值。
遗传学(第四版)
《遗传学(第四版)》遵从遗传学的发展和固有的内容体系,在第三版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修改,体现了遗传学的*新发展,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内容取材注重经典遗传学与现代遗传学的合理结合、遗传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科学结合,较全面反映了遗传学的教学要求。概念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遗传学(第四版)》共分十六章,包括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孟德尔遗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数量性状的遗传、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细胞质遗传、基因工程、基因组学、基因表达的调控、遗传与发育、群体遗传与进化。
广义教学论
暂无简介
教育哲学新论
《教育哲学新论》不是教育哲学的教科书,而是作者对自己长期以来关于教育及其相关问题哲学思考的系统总结,具有明显的创新性质和启发意义,是国内较少的个人教育思想和理论著作。 《教育哲学新论》共分四个部分。绪论“管窥教育哲学”表达了作者的教育哲学观。随后,《教育哲学新论》分三篇,分别对教育、教育者、教育学进行了深刻、细微的论述、分析和阐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哲学新思路和新认识。《教育哲学新论》关于教育本质、教育精神、教育情感、教育思维,以及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探讨,既能植根于悠久的教育思想历史,又独辟蹊径,察人所未察,发人所未发,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山西大学教育学术丛书:教育知识论
《山西大学教育学术丛书:教育知识论》是一本教育知识哲学论著。本书对教育知识进行了系统地论述,涉及教育知识的种类、形成、价值、应用,以及作为教育知识学科化形式的教育学;分别回答了教育知识指什么、教育知识如何来、教育知识有何用、教育知识怎么用等教育知识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对于人们理解人类教育认识和教育知识具有积极的价值;对于我国教育知识哲学研究的开展具有某种尝试和探索意义。
甘薯可持续生产技术与粮食能源安全:第三届中日韩甘薯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英文版)
《甘薯可持续生产技术与粮食能源安全:第三届中日韩甘薯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英文版)》主要内容Sweetpotato is an important food, forage,industrial raw material crop, and today it is es-pecially attached importance as a new energy resource crop. China,Japan,and Korea arethe worlds main producers of sweetpotato,and the three countries have led the world inmany aspects of this crop such as breeding, cultivation, biotechnology, and processing.Thus,China-Japan-Korea Workshop on Sweetpotato is held at two-year intervals to ex-change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experiences and to promote the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ofthis crop.
教育工学 教育理论向实践转化的理论探索
《教育工学 教育理论向实践转化的理论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工学”这一概念,并建构了相应的理论体系。书中提出的教育工学是指教育理论和具体教育实践之间的一种服务于两者连续的创造性思维,旨在研究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转化的过程。作者坚持工程的立场、态度和思维方式,把研究聚焦在“如何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工作”和“如何把可专化的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生产力”两个问题上。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植物细胞组织培养
本教材是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04—13项目研究成果。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既是植物遗传工程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之一,也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高新技术,已经发展成为植物生产类、草业科学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生态类、生物科学类等各专业本科生的重要课程。开设《植物细胞组织培养》课程,是当今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今后实际工作的迫切需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出版了不少有关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方面的著作,这些著作对推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研究与应用起了极大的作用。但是,这些著作中,能真正作为本科生教材而进行使用的书籍却很少。因此,我们在多年教学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教材。 本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技术、研究方法等,较全面地反映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信息量大,概念准确,图文并茂,技术方法详细具体,实用性较强。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第2版)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第2版)保持了第1版的内容体系,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技术、研究方法等,概念准确,技术方法详细具体,实用性较强;对各章具体内容做了适当修改,较全面地反映了国内外新研究成果,增加了多幅代表性图片;考虑到植物细胞组织培养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产中的应用愈来愈广,因此增加了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产一章。本教材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