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研究 纪念颐和园建园270周年学术论文集
1人今日阅读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研究 纪念颐和园建园270周年学术论文集
胡博·华士绘慈禧油画像
一幅百年画像,两段文化交流。一百年前,美国籍荷兰画家胡博华士来到北京,为清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皇太后绘制了一幅油画肖像,这是整个清代宫廷中西绘画文化交流史的收官之作。这幅慈禧画像此后成为颐和园的珍藏。近百年后,在昔日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来自画家故乡荷兰的修复大师们以精湛的技艺,使得这件历经岁月剥蚀的珍贵文物得到完美修复。《胡博华士绘慈禧油画像:历史与修复》记录了这一重要文物的修复过程,对该画像的历史文化作了深入的研究。
颐和园日历·2021(长廊彩画)
为纪念颐和园建园270周年,文物出版社和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共同推出《颐和园日历2021(长廊彩画)》,保护珍贵文物宝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路上! 颐和园长廊是颐和园著名景观建筑之一,全长728米,共273间,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中zui长的游廊。它的每个建筑构件上都绘内容涵括了人物故事、山水风景、花卉翎毛、亭台楼榭等的彩画,共计14000余幅。1990年,长廊以杰出的建筑和丰富绚丽的彩画被收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 此次推出的《颐和园日历2021年(长廊彩画)》就是对长廊彩画这一艺术瑰宝进行的文化创作。
光幻湖山:颐和园夜景灯光艺术鉴赏
《光幻湖山:颐和园夜景灯光艺术鉴赏》从古典皇家园林文化视角出发,给出了光文化历史底蕴背景下的审美分析,不仅有文化支撑,还有翔实的科学研究作为基础;该书立足于颐和园夜景灯光的艺术赏析,因而在展示必要照明技术的同时,充分利用文学语言,用摄影的手段,表现夜景下的颐和园之美,给读者一个如梦幻般全新的感受;颐和园作为“世遗”地,如何保护,如何有效利用,如何既照亮“世遗”体现皇家园林的博大精深又不造成对古建园林的破坏,在书中都有细致的分析;尤为可贵的是,《光幻湖山:颐和园夜景灯光艺术鉴赏》还提出了遵循《世界遗产公约》条款下的《世界遗产地保护与利用照明设计管理条例》,期望在总结颐和园照明工程的基础上,对全国“世遗”保护单位有些借鉴意义。
名园旧影:颐和园老照片集萃
《名园旧影:颐和园老照片集萃》对于颐和园的建筑、山水、花木、陈设、人事等的研究而言,老照片这种纪实图像比起其他的诸如文字史料类明显具有天然的优势。文字材料描述再详细,也不如一张照片细致入微,一目了然,即使与中国古代皇家建筑设计中使用的著名的样式图和烫样相比,老照片也有着明显的优长,是一种纯客观的历史记录。所以,与传统的文字、绘图类史料相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老照片即历史现场。它犹如一条时光隧道,能够把观看者直接拉回到照片所反映的历史场景中。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研究与保护学术论文集(颐和园研究院第一届学术研讨会)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研究与保护学术论文集(颐和园研究院第一届学术研讨会)》收录了为研讨会投稿的优秀文章32篇,按内容分为五个主题:1.园林建筑史研究,2.园林建筑艺术与工艺研究,3.园林建筑保护与修缮研究,4.园林建筑遗址复原研究,5.新科技应用研究,对近年来有关古建筑修缮和保护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汇编,形成一部古建筑研究领域的学术精集。在文章的选取上主要以建筑保护和修缮为主题,着重强调古建筑保护与修缮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力争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平,可以从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中积累经验,吸取精华,通过古建筑文化的交融,使京津冀地区古建筑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颐和园谐趣园修缮实录
为保护和传承建筑修缮的工艺技术和历史信息,深化谐趣园的价值认知,颐和园建设部门在修缮过程中及时收集资料,编纂了《颐和园谐趣园修缮实录》。 《颐和园谐趣园修缮实录》分为历史研究篇、勘查修缮篇、技术研究篇、谐趣园展陈篇、绿化篇、历史文献篇、大事记以及图纸篇几部分。
颐和园(第16辑)
本书为《颐和园》第16辑,以古典园林中的古建筑为核心内容,包括原来建筑、原来艺术、文物保护、原来管理和知识长廊等板块。深入浅出地把关于古典园林古建筑,尤其以颐和园为中心的皇家古典园林古建筑的各项研究成果汇集出版,对该领域的实践和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颐和园样式雷图档研究专刊
本辑为第十七辑,本辑《颐和园》即为“颐和园样式雷图档编目与研究”课题成果的集结。建筑设计是样式雷图档的主体,刘婉琳、罗晓靓、张鹏飞分别对清华轩与介寿堂、无尽意轩、养云轩的样式雷图档及历史变迁进行研究。孙震《基于样式雷图档的颐和园植物景观研究》重点探讨样式雷图中植物配置,并着重分析植物与建筑的关系。陈忱《清漪园与颐和园御船航线探析》梳理了昆明湖及其周边航线。林琳等《颐和园样式雷装修图档整理和内檐装修实例分析》通过样式雷图档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分析了颐和园内外檐装修情况,丰富了古建筑装修研究;王晓笛《从样式雷图档看颐和园内檐装修的空间形式》重点分析了内檐装修对室内空间的分割。何蕾《样式雷图纸之中的颐和园“萬字”露天陈设石座》分析了样式雷图中的“萬字”露陈石座。朱颐、常耘硕、张斌、陈曲的论文从古建筑勘察修缮的角度应用样式雷图档分别探索听鹂馆、辇库和福荫轩的变迁,体现了样式雷图档研究与颐和园保护工作实践的结合。此外本期还收录祝玮等《西苑北海样式雷图档系列研究——画舫斋添建戏台工程》、胡晓婷《从样式雷门罩码头图档浅谈清代建筑特点》,丰富了我们对北海、紫竹院相关样式雷图档的认识。
颐和园日历2025·桥影流虹
《颐和园日历2025》是由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主办的科普性作品,结合颐和园历史文化内涵与中国优秀传统文,每年一本,2025年日历主题为“桥影流虹”。日历以颐和园中的桥作为主要内容,收集、整合了颐和园内桥梁的科普性文字资料与精美摄影作品,并加入不同时期有关桥的老照片,讲述颐和园中桥的变迁与故事。颐和园内的桥,有的横卧碧波,有的跨越后湖,有的连接长堤,有的飞跨山河,凸显出皇家园林恢弘气势。 《颐和园日历2025》按月份精选十二主题——昆明胜迹、秀波涟漪、桃柳满堤、玉带晴宏、碧玉雄浑、舣泊幽浦、街肆梁栈、阊阖浮光、琳宫御影、趣乐无穷、泓澄清旷、虹飞百尺。园内诸般美景,无论四季轮转,皆能从任一角落揽尽自然与人工雕琢相融的绝美风华。日历封存颐和园内帧帧瞬间,记录四季风华,伴您翻过2025年的岁岁书页,邂逅日常诗意。 《颐和园日历2025》增加日历与新媒体互动模式,联合“颐和园微览”公号,探索媒体融合新模式;通过手机“扫一扫”即可打通学术通道,满足颐和园爱好者对于文化知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