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勇
基于犯罪热点制图的城市防卫空间研究
1人今日阅读
本书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我国城市街面犯罪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制图分析,以犯罪热点制图为研究进路,揭示犯罪的聚集性、热点的稳定性及犯罪的转移性等犯罪空间分布特征,以空间滞后模型探究犯罪热点成因,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把握城市高密度区域吸引犯罪的具体机制,探寻城市吸引犯罪的内在机理。以此研讨我国高密度城市的防卫空间策略及技术治理的转型趋势,发展城市犯罪学及犯罪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城乡结合部的犯罪聚集规律与空间防控研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长期以来,城乡结合部被视为城市治理的难点、犯罪的高发空间和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的薄弱地带,城乡结合部的空间环境、城市设计、社会特征、居民组成等因素对“两抢一盗”等常见犯罪发生及空间分布的影响备受热议。随着信息技术的勃兴,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犯罪地图成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的“眼睛”与智慧警务的向导,犯罪制图技术为城乡结合部的犯罪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借助犯罪地图,犯罪热点得以探测,犯罪聚集性和热点稳定性等犯罪空间演化规律获得分域考察与专题探讨,犯罪与各种用地属性、房屋类型、人口密度、商业网点密度、城市设计、防控布局、社会结构等因素的空间相关性获得精密测量。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技术的集成使用极大促进了犯罪大数据的应用,针对犯罪热点、基于空间相关性、根植于数据治理的空间防控模式获得深入发展。在空间防控具体策略的推动下,城乡结合部的犯罪治理出现了从罪犯到地点、从平面到立体、从模糊到精准、从经验到智能、从被动应对处置向主动预测预警预防的深刻转变。
犯罪的文化研究:从文化的规范性出发
《犯罪的文化研究:从文化的规范性出发》以犯罪学与文化学之间的交叉研究为主线。笔者选取文化规范性作为交叉研究的连接点。笔者认为,从文化规范性出发,对犯罪进行的文化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首先,在方法层面,以文化规范性为视角,有助于倡导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模式,使犯罪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将文化学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引入犯罪学场域,通过文化规范性整合以文化学为主的人文社会学科的各种知识、方法与资源,在由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制度、文本和话语构成的文化规范性分析框架下,能够开展多元的、多维度的犯罪研究,有助于开放式的犯罪学学术体系的形成。 其次,在理论层面,以文化规范性为视角,有助于加强对中国本土犯罪问题的关注,有助于探索适合中国转型社会的犯罪学知识。以文化规范性为研究犯罪的视角,能够促使犯罪学的目光不仅停留在对国外犯罪学理论的评介上,还更多地投向国外犯罪学理论的中国化进程中,使源自国外的犯罪学理论嬗变为适应中国国情的智识性思想,进而加深对犯罪与文化关系的研讨,有机整合犯罪学与文化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推动犯罪与文化关系知识体系的完善,促使犯罪学基本范畴研究的深刻和理性。 最后,在实践层面,以文化规范性研究为视角,有助于推动学界更多地对犯罪原因和犯罪治理模式进行文化反思,能够理性评判社会生活中各种具体犯罪防控活动的利弊得失,进而促使人类犯罪治理模式的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