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哉
原研哉(Kenya Hara,1958年6月11日-),出生于日本,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艺术总监。 其设计领域泛于长野冬季奥运开、闭幕式节的节目纪念册和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文宣设计中,著有《原研哉的设计》《设计中的设计》等。
设计中的设计
大约九年前,我在筹备“视觉语言从书”的过程中,认识了原研哉。当时做这套书的目的,是想向中国系统地绍介日本设计师和设计动向。为此,我走访了许多设计师,和他们交谈,进行采访。 之所以选择原研哉,是因为我觉得他的设计既感性又理性。他的设计不是纯粹的平面设计,而是以建筑设计为出发点来思考设计。虽然他做的是平面设计,但在他的理念中,即使是“平面”,也是立体建筑物的一个部分,所以具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 后来,我经过与他的详细交谈才了解到,原来他进入平面设计领域其实是一个偶然。他一直想从事的是建筑设计,而他的母亲是一个书法家。建筑世界的空间感与书法世界的文化感,让他在一开始的时候对平面设计心存抗拒。 正如他在本书中所提到的,在他刚从事这个行业时,他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设计师。因为在他看来,仅仅是依靠设计的才能谋生并不是成为一个设计师的充分理由,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应该能够丰富设计这一概念。 “设计师的工作,并不只是设计实践。在当前环境中,为设计找到一个合适的场所,并对设计领域重新配置,对于设计师来说,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工作。”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原研哉认真阐述了“设计领域的再配置”这一问题。显然,他对设计的思考已经远远超出了技术层面,而是围绕信息传达这一设计的本质功能,以充满自省的精神在深化和反思自己的设计意识。 在原研哉看来,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所以,设计师要时刻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这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他正是以这一想法为中心展开论述。 “设计到底是什么?”为了给出自己的答案,原研哉回顾了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并且策划了“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览,通过与许多设计师的互动一起来思考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在设计实践中,原研哉试图建立一种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让平面设计不仅能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且能够触动人的所有感官。作为日本著名品牌“无印良品”的设计委员,原研哉以“无中生有”的理念为圭臬,凸现了“无”的力量。同时,作为一名非常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他也把引导消费欲望作为自己的任务之一,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中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经济的繁荣给设计也带来了新的契机。在这种时候,能够听到原研哉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对设计工作的思考,无疑是正逢其时。这也与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 回国以后,我也一直在从事设计工作。设计是什么?当中国的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创意时代的到来已成为无法拒绝的现实,“设计”在受到重视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回到开头,回答一下这个为基本的问题?原研哉并没有在这本书中给出一个明晰的答案。但他给了我们弥足宝贵的启示。我想这也正是《设计中的设计》一书的真正意义所在。 设计在哪里?令我们视而不见、习焉不察,而恰恰又离不开的大概就是设计了。我们穿戴着经过设计的衣、帽;生活在经过设计的房屋里,使用着设计过的各种日用品、电器等;在经过设计的建筑物里使用他人设计的工具劳动着;就连我们漫步的街道也是经过设计过的。我们无意识地生活在设计的海洋中。生活本身,就是设计的起源地;而设计,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对生活的发言。 想想我们曾经为之赞叹的那些古人留传下来的美丽器物吧,它们的巧夺天工令今人心驰神往,无法想象在那样一个时代如何会有这样的“设计”。但在当时,这也不过是人们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而做的努力吧。生活是残酷的淘洗,只有适合生活的器物,才能代代相传,躲过漫长时日的侵袭。而艺术也好,文明也好,借着这些物质存在,才为我们所感知、认识、欣赏、继承。 今天的中国,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正如原研哉在书中所谈到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一个新基准,他嘱咐日本人应该对此保持平静和内观,再造成熟文化。那么我们呢?仅仅是依仗着青春期般的热情是不够的,我们也应该关注自己脚下的这块土地,争取在“这块土地”上做出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的设计。当创意成为产业,当设计受到重视。身为设计师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冷静和谨慎呢? “日常”是原研哉反复提到的一个词。在他看来,这是设计的源泉,也是设计的意义。《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说到底,是在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设计师,因为你可以设计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设计”,还有你的生活。
欲望的教育
《欲望的教育》内容来源于《图书》杂志自2009年之后两年间的专栏连载“欲望的教育”。最后由岩波书店结集,更名为“日本的设计”。原研哉一直坚信设计就是“欲望的教育”。人们从欲望这一“土壤”上获得商品和环境这些“果实”。要创造出优质的商品和环境,肥沃的土壤——也就是高水准的欲望必不可缺。在“欲望的教育”的语境背景之下,能从根本上影响欲望的即是设计。接触精心的设计能够唤起意识的觉醒,欲望也随之发生变化,消费方式及资源利用形式,甚至生活方式都会改变。在丰饶的生机勃勃的欲望土壤之上,优质的“果实”——商品与环境——才开始丰硕起来。本书不去回顾日本的过去,而是畅谈日本的未来。这一意图就可以说是设计,设计的职责就是假设、构思事物的形态。设计的本质,就是直观地呈现潜在的可能性,照亮未来的具体方向,或者清晰地描绘出众人共同拥有的憧憬。
为什么设计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东京篇和柏林篇。东京篇以我接受采访的形式开始,柏林篇则是以我向阿部雅世提问开始。我们用这种方式谈论了各自的背景和最近的爱好。话题看似散漫,却有其隐在的联系。如果您有耐心反复阅读的话,就会感受到我们彼此间的那种交流。
始于未知的设计
《设计中的设计》之后,原研哉阐述设计思想新作。原研哉认为,“设计只是一种职业”的时代已经接近终结,设计是使世界再生的智慧,能让人们看见潜在的可能性,并唤起人们新鲜的觉醒意识。原研哉带领学生用10年时间,每年围绕一个事物或贴近生活的主题展开实验,以设计之眼,重新审视身边事物,发现它们本真的样子,保持对生活怦然心动的感觉。
请偷走海报!+3:原研哉的设计随笔集
《请偷走海报!+3》收录了53篇原研哉难得一见的设计散文,其中包括他从1991年到1995年在《小说新潮》杂志上的连载,以及本书出版前新补的三篇文章。书中内容多取材自原研哉刚出道时的设计工作,每一篇文章就代表了一个设计故事,娓娓诉说出原研哉对于设计美学的思维概念,以及他所遭遇的困难转折和工作历程。 原研哉幽默风趣的笔触,浅显易懂的解说,让「设计」这样略为严肃的主题更为亲切易读,同时也让读者有机会一窥大师早年在设计工作上的趣闻轶事,让人读来不觉频频莞尔。
白
《白》不是讲颜色的。其实,本书是在尝试探究一个叫做“白”的实体,以找到人自身文化所假定的感觉的那些资源。换句话讲,本书是在尝试通过白的概念找到一种营造简单和微妙的日本美学的源头。 相对于设计本身,本书更多地是在解析“环境”和“条件”。它引导人们思考怎样才能创造出能不断获得新力量的形象,并留下长久印象的无比清晰的东西。这一思维过程,反过来又使读者开始关注自身的文化土壤,或更广泛而言,在全世界发展起来的文化传播的手段。随着此思想进程的进展,《白》正在引出新的答案。
理想家:2025
2025年,你会住在哪里?以怎样的方式与这个世界保持联系? 看见吗?这个未来并不遥远,它是可以触摸的。 这是一个以建筑设计的方式,发自未来的邀请—— 来这里,和我们一起探讨中国未来居住方式变化的趋势与可能,一同窥见改变。 我们关注城乡变迁、关注空气质量、关注蚁居、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天然联系、关注对自然的保护、关注科技与智能模式、关注原初生活形态、关注超老龄社会背景下的人居状态……关注“家”的意义。 在《理想家:2025》一书中,日本中生代设计师原研哉,联合国际级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张永和、张轲、马岩松、张雷、梁井宇、岛田阳、华黎、大舍、Crossboundaries、王昀、NEXTArchitects、青山周平、王辉以及建筑学界研究者史建、周燕珉,探索未来十年场景下,建筑与居住的种种可能。 “我们与具备优秀创造力的建筑师一起合作,把潜在的未来社会发展问题、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以及未来产业发展的可能性,以创新想法通过“居住—家”的形式可视化地呈现给社会。 “我们重新审视各个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革新浪潮。同时还希望能够以普通民众便于接受的形式提供启示,以便帮助人们探索出适合自身生活的家,由此启发出更具智慧的人居关系。” ——原研哉
日本的设计
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设计? 经历东日本大地震,面临少子高龄化、经济低迷的现代日本,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日本平面设计师原研哉认为,越是面对时代的挑战,人们越是需要优秀的设计。“精心设计的作品可以唤醒沉睡的意识,随后欲望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消费模式、资源利用形式,也使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原研哉早早洞察到这一点,并为做出有益于社会的设计进行了种种尝试。 通过“日本,车,为饱和世界而设计”的策展,原研哉将日本汽车的特征提炼为“轻量、节能、环保,不强调速度而强调舒适性”,并将日本车以“白色方盒子”的形式予以展出。他认为,未来人们将不再将车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而是“小而精”的移动终端。 原研哉还构想了印度尼西亚的岛上度假村,将整个岛屿改造成大型植物园当中的高科技小屋,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的同时,满足繁忙的现代都市人口“一边度假,一边工作”的新需求。 针对新房房价高腾,家庭人口减少的社会现状,他提出合理改造老房,让“不动产”转变为“人们心中的家”;面对老龄化问题,他倡议摒除偏见,将“主动性”的根源不单单归结于“年轻”,更加重视“购买力”“打破常规”等,以挖掘新的市场。 通过自己的策展与设计经验,原研哉就日本的产品制造业、民众生活,包括旅游观光和服务业的未来,以及正在面临的少子老龄化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种种观点。 站在设计的前沿,原研哉借由本书,踏入设计的另一层境界——创想并构思未来。
家-如何打造一个舒适的家
MUJI首次推出「家 如何打造舒適的家」書籍中文版,提倡進化式空間編輯概念,台灣則是海外MUJI首次推出翻譯版本的國家,從一個人的生活到大家庭式的互動,空間都依生活主角的不同而產生變化,而隨著宅經濟在全球蔓延的熱潮,MUJI引領現代人重新思考「家」的定義,與生活應有的型態,為生活者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空間。 「家 如何打造舒適的家」由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企劃,並集結杉本貴志、深澤直人等編輯委員的創意,結合橫跨建築、室內設計、藝術、照明、庭園設計等領域中,有關美學、空間與設計的專家,以打造舒適的家為思考原點,找出家中的五大重點要素-餐桌、電視、光線、庭園、浴室,深入淺出的帶領大家從生活習慣與居家動線出發,找尋自己跟家的連結,依家中成員的結構與生活環境的變化,打造專屬的居家空間。
为什么设计--原研哉与阿部雅世的对话
設計是什麼?為什麼設計? 原研哉與阿部雅世,東京與柏林,居住在兩個不同城市的設計者,進行了一場以「設計」為題的討論。本書是兩位作者的精采對談錄,他們結合自身對於設計的想法與實踐,融合彼此對於東西方文化的觀察,在「如何理解設計」、「設計的語言與溝通」、「設計的潮流」、「設計與生活」四個大主軸之下,深入探討設計的根本,以及種種與設計相關的有趣議題。 王志弘:平面設計師 王增榮: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講師 安郁茜: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阮慶岳:元智大學藝術創意系系主任、作家 官政能: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所教授兼副校長 徐明松: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義大利國家建築師 詹徫雄:學學文創副董事長、《數位時代》總編輯 劉 開:平面設計師 蘇耀昌:JRV International創意總監 序 我與阿部雅世相識是在2004年。在主辦完以「HAPTIC(感覺的覺醒)」?主題的「竹尾紙展(TAKEO PAPER SHOW)」之後,計劃將展會內容整理成書,便與參展作家舉行了幾次座談會。那時,正好從米蘭回來的阿部雅世也被邀請參加了。可以說跟她初次見面的時候,展覽會的事情已經結束了。座談會的成員還有紡織品設計師須藤玲子和我,共三個人。記得那時我們基本上是初次交談。 我們的談話很愉快,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對歐洲和日本的種種直言不諱的評論特別具有說服力,因為這都是從她個人的切身體會出發的。在海外工作的人往往以當地的標準來評價自己,所以我們只能唯唯諾諾地對那種具有異國情調的不同文化的價值觀和感覺表示欽佩。但阿部雅世卻不是這樣。與其說她在國外受到好評,倒不如說她具有在國外才必須要有的那種「自我展示」的主動意識。也就是說,她在不同的文化中,鼓勵著那些沒有好好學習或工作的學生和職員,要作為一名積極主動的日本人在歐洲奔走。 阿部雅世認為,日本和歐洲所共有的問題,以及本世紀、全世界的人們所要面臨的迫切問題都非常清晰。而且,跟她談話多久都覺得沒有盡頭,感覺在那些話題背後隱藏著更多的話題。就像貪心的小孩兒似的,雖然從聖誕老人那兒得到了禮物,但還總惦記著聖誕老人背著的那個巨大的袋子。從那時起,我就默默地期待能與阿部雅世暢所欲言。 本書談話的前半部分在東京,後半部分在柏林。東京篇以我接受採訪的形式開始,柏林篇相反是以我向阿部雅世...MORE>>目錄 序言 東京篇 第一章 如何理解設計 設計的入口∕創造智慧和想像的容器∕裝飾是力量的象徵∕我在進行「精神」的設計∕平面設計的訓練∕連續不間斷∕為什麼在大學教課∕讓人們知道有多少是自己不知道的∕引領價值的轉變 「舒展」不如「褶皺」∕創造存在感的方法/原研究小組的夏季集訓∕採取有成效的方式 第二章 語言與溝通 設計師必須是解釋的專家∕大部分工作是寫企劃書和委託書∕像整齊漂亮的動物毛那樣的設計是最理想的∕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就不要隨便說什麼「簡單」∕空白就是在改變秩序中產生的空隙∕日本的富有在於充滿變化∕語言的感受性∕對內的語言和對外的語言∕關注視覺導航∕快樂的使用說明書∕努力研究如何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體力充沛嗎?」 第三章 設計的潮流 技術驅動和採取什麼樣的立場∕日本是如何宣傳的∕迅速發展的米蘭沙龍展覽會∕所謂Salone方法∕用來自日本的纖細,嘗試說服世界∕對欲望形式的美化∕於「經濟」之後到來的事物 第四章 設計與生活 從百貨來看日本和歐洲∕廚房是設計的集合∕生活和家用電器格格不入∕「日本車」和組合廚房用品∕建設家庭是一種試驗∕如何在現代中生活∕同潤會建造的公寓明明是集體公寓的好典型∕不要看你擁有什麼,要看你能分享什麼∕創造未知的「和」∕進屋必須脫鞋,這是不能妥協的一點∕最近100年,日本沒有形成居住方式的規範∕何?
Ex-formation はだか
暂无简介
Ex-formation女
暂无简介
椀一式:手边的漆器(精装)
《椀一式》是一本介绍日本漆器的书。日本漆器有名的产地是飞驒春庆,其在日本的地位相当于景德镇在中国陶瓷界的地位。但在工业化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的当下,日本的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也遇到了不少难题。一方面是传统手艺人的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传统器具造型难以创新,大众对传统工艺价值的质疑;另一方面是设计师们对传统工艺望而却步,并不能将其信手拈入设计之中,究其缘由,则在于他们对于传统的造型经验性的理解之中。为了让日本设计师和传统手艺继承人一起解决这些困局,日本设计师协会邀请了日本当今具影响力的八位设计师与飞驒春庆传统手艺人一起设计制作了八套日用漆器餐具。 传统的餐具造型并非来自设计师的精心设计,而是脱胎于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它的成型来自人们多年生产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及智慧。恰如由富含石灰的水滴所形成的钟乳之美中充满了时间的魔力,日常生活中人类无数的行为成为了孕育传统造型的无形之手。该书是中国读者了解日本漆器文化的重要参考书籍。日本设计师协会让设计大师和传统手艺人一起工作,一起探讨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问题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白 原研哉著 中信出版社
《白》是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关于设计、美学、艺术、审美等思考的力作,以散文形式,深入浅出地表达了作者的设计理念。 本书虽以“白”字命名,却并非全然在讲述和探讨颜色,而是尝试探索一种存在于本国文化当中的“感觉”的资源,即从“白”这一概念出发,对产生简洁、纤细等审美意识的根源进行探索,通过“白”的概念,寻找一种营造极简、纯粹、微妙的日本美学的源头。 作者将“白”的感受性和信息转化到体现其特性的各种实体上—文字、建筑、印刷、画作、书籍,乃至蕴含日本深刻文化内涵的茶道、宫殿、房屋原形等,借由对这些具象环境细致入微的观察,深入的思考,提炼出“白”所蕴藉的细腻情感、微妙心理、敏锐觉知等一系列感受。
白百 原研哉著 中信出版社
《白百》是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继《白》之后关于设计的又一部作品。 《白》是作者围绕观念层面上的“白”之概念做的思考,而《白百》则是作者从具体的现象层面着手,从“‘白’上加‘一’即为‘百’”这一汉字的联想当中获得灵感与勇气,通过选取一百个关于“白”的各种抽象或具象化事物,连缀成文,借此阐述并把握对“白”的各种形象的认知。 在作者选取的对象中,既有以白色面貌呈现的事物,如“骨”“乳”“雪”“羊”“盐原”“白瓷”“珍珠”“白汤”“白衣”等,又有虽然与白色面貌无必然联系,但从感觉与心理层面上仍旧可以体现出“白”这一概念的事物,如“石灰漆”“盒子”“酱油壶”“饭碗”“晾衣服”“手指”等。 为深入触摸“白”的实质与内涵,作者如剥花生一般,通过对这一百个抽象或具象事物的理解与剖析,剥去它们纷繁陆离的表象,努力探寻这些现象之下隐含的“白”之精髓。最终为我们呈现出了一百幅生动而充满张力的“白”之轮廓,之于设计、艺术、美学及整个文化领域的读者而言,都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SUBTLE
暂无简介
RE-DESIGN
「RE-DESIGN」は、紙商社竹尾の創立100周年を記念して行われた展覧会である。 日常のごくありふれた物品をデザインし直してみせることで、そこにあるデザインのリアリティを顕在化させるとともに、デザインという営みの本質を喚起することを意図している。 この書籍は、展覧会にあわせて制作された展覧会の記録書籍である。 個々の写真は、作品をニュートラルに見せるべく白バックで撮影し、文字は読みやすさを考慮して縦組みとした。
世界最美的书店
本书中的20家书店是由美国娱乐网站Flavorwire的编辑跑遍全世界而收罗并评选出来的。这是一个即使没有纸张也可以读书、不需要直接到书店就可以买到图书的时代。尽管如此,人们依旧对书店很是着迷。试问,究竟它们的身上有着怎样的独特且经久不衰的魅力,吸引着我们继续走进这些书店呢? 通过本书,作者将带领读者进行一次旅行,一窥这些书店的成功奥秘。本书精选出独具个性的20家书店,它们分别位于欧洲、美国、南美以及亚洲。本书中不仅展示了每家书店的多幅内景图片,而且包括了记者因深入到每家书店、进行实地采访而写出的介绍性的文章。 本书的设计者是曾为代官山蔦屋書店负责设计的原研哉。 另外,本书还设有多个专栏和访谈,可以让一些名家向专栏投稿,分享他们对自己所喜欢的书店的体验。负责本书评论部分的执笔阵容是:设计师原研哉、摄影师港千寻、食品类记者平松洋子、图书设计师、艺术总监、建筑家藤本壮介。 当前是号称“第二次古腾堡革命” 的高度信息化时代。电子出版以及书店经营的网络化,以加速度的方式快速发展。即使脱离纸本书,人们亦可完成阅读;不实际前往书店,亦可购买书籍。 尽管如此,书店依旧对阅读者葆有魅力,大家渴望亲身驻足、徜徉于其中,享受被书籍环绕的时光。换言之,对于书店,我们始终抱有不倦的渴求。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为了解开其中的奥秘,本书编者与著者们开启了寻访“世界上zui美书店”的旅程——自网络抽身,实际踏足于全世界各个都市,一间间地走访,与在店中工作的人对话,交流。而为本次旅行充任“导航”的,是清水玲奈女士,亦即《世界的梦之书店》(敝社出版)一书的作者。在此之前,她曾经拜访过全世界近一百家书店,实地采访,取材。正因借助于她的丰富阅历,本书才得以将书店讲述不尽的魅力悉数呈现在读者眼前。
引人兴趣的媒介
《引人兴趣的媒介》主要内容包括:“SENSEWARE的意义”、“人造纤维真的能唤醒未知感觉吗?”、“500年不曾改变的形态 以及现在出现的形态”、“纤维和计算机”等。
设计私语录
《设计私语录》是原研哉在大陆出版的一本设计随笔集,兼具阅读和收藏的价值,也是EDGE BOOKS设计小经典系列套书的首本。
原研哉现代设计进行式
作者精心重新汇编《设计中的设计》内多篇文章,再延伸且大幅修订扩增更丰富的图文集结成册。是一本从日本出发向世界质问设计思想观念的书,也是一本『将设计化为言语是另一种设计』的思想作品集。 目录 8 解读原研哉的设计语言 12 无法被眼睛看见的美学 14 讯息传达 18 前言 原研哉 1. RE-DESIGN 再设计-平日的21世纪 22 将平日未知化 24 艺术与设计 25 RE-DESIGN展 26 (土反)茂与卫生纸 30 佐藤雅彦与出入境章 33 隈研吾与蟑螂屋 38 面出熏与火柴 40 津村耕佑与尿布 44 深泽直人与茶包 48 待察觉之时已在未来正中央 建筑家的通心面展 52 食的设计 56 金川宪英│SHE&HE 57 大江匡│WEVE-RIPPLE.LOOP.SURF 58 奥村昭夫│i flutte 59 葛西熏│ OTTOCO 60 偎研吾│半结构 61 象设计集团│MACCHERONI 62 林宽治│Serie Macchel’ occhi 63 宫?檀│冲孔通心面 64 残留下的杰作 2. HAPTIC 68 感觉方式的设计 70 展览会HAPTIC 72 津村耕佑│KAMI TAMA 76 祖父江慎│蝌蚪杯垫 80 Jasper Morrison│WALL CLOCK 84 伊东丰雄│与未来的手掌声 89 Panasonic设计公司│凝胶遥控器 92 深泽直人│果汁的皮 96 挟土秀平│木屐 100 在皮膜上的情事│ 104 铃木康弘│高丽菜容器 110 山中俊治│浮动式指北针 115 Matthien Manche│母亲的宝贝 119 平野敬子│废纸篓 122 原研哉│水的柏青哥 128 阿部雅世│文库本书套-800个凸点 130 隈研吾│什的脱皮纹样擦手纸巾 134 须腾玲子│瞪羚 138 服部一成│送礼用的尾巴卡片 140 原研哉│加湿气 144 感觉驱动 145 「懒散」的渐显化 147 扩展感觉世界的地图 3. SENSEWARE 152 让感觉振奋的事物 白,且具张力的物质 155 与物质性对话 「信息的建筑」思考方式 156 感觉的原野 157 脑中的建筑 长野冬季奥运会 开闭幕式节目表 158 纸的设计 162 唤醒踏雪的记忆 医院视觉指示标志计划 164 梅田医院视觉指针计划 166 保持白布干净的讯息传达 170 田综合医院视觉指针计划 银座松屋整修计划 174 可触知的媒体 177 与触觉性设计的联系 184 身为「事件」的信息 长崎美术馆视觉识别 188 如波动般的讯息 斯沃琪瑞表Swatch集团 尼可拉斯.G.海耶克商业大楼 标识计划 192 漂浮在空中的时钟 193 在手掌上的时间 作为信息雕刻的书籍 196 书籍的再发现 198 信息是一个水煮蛋 200 信息的雕刻品 201 不是未来而是现在 202 PILING-浑沌的管理 204 不要谈论彩色的相关事物 206 设计的原形 208 纸和设计 4. WHITE 212 设计概念中的白 213 发现「白」 214 机前的色彩 216 规避色彩 信息与生命的原像 5. MUJI 228 无印良品思想的可视化 230 从田中一光交棒的事物 232 无印良品的起源与课题 238 不是「这个好」而是「这样就好」 240 World MUJI 241 EMPTINESS 243 将标志放在地平在线 246 外景-寻找地平线 254 家 272 所谓「简单」的质量是什么? 282 设计的行踪 283 欲望的教育 289 让田里的土壤肥沃 292 自然就变成这样了 6. VIEWING THE WORLD FROM THE TIP OF ASIA 302 迎接所有文化的位置 308 传统与普遍 309 成熟文化的再创造 312 等待自然的赐予 ─「雅叙苑」与「天空之森」 314 以世界之眼重新捕捉日本的优质 ─「小布施堂」 318 深入挖掘”什么都没有”的意涵 ─「无何有」 325 寂静氛围是产生吸引力的资源 或许曾经有过的万国博览会 330 初期构想与「自然的睿智」 332 生命的实践力 335 森林中的构想 338 越进化越接近自然 344 让身边的自然与生命成为要角 352 自我繁殖的媒体 354 永不终止的计划 北京奥运标志设计竞赛 356 亚洲的脉动 7. EXFORMATION 370 将世界未知化 372 思考的休止符 372 知识的获得并非终点 374 创造好奇心的入口 375 未知化的顺序 Exformation─1 四万十川 377 进行未知化的对象 378 田野调查 380 八项研究 仿真─如果河川是道路的话 386 脚形山水-脚踩四万十川 388 捡废弃物 390 六方位─以立方切割四万十川 391 一个人,六天的纪录 Exformation─2 RESORT休闲 393 紧接着衣.食.住之后而来的事物 395 任谁都同意的RESORT之芽 397 个别的RESORT 东京塑料&条纹化计划 400 睡在外面 402 冰淇淋机 404 松散的字体编排设计 405 休闲.按键 407 Exformation持续展开中 8. WHAT IS DESING? 401 倾听悲鸣声 411 两种起源 414 装饰与力量 416 设计的起源 418 设计的统合 419 20世纪后半的设计 421 规格化.大量生产化 422 Style Change&Identity 426 后现代的戏谑 428 计算机科技与设计 429 激进地猛冲前进 431 走向现代主义的未来 436 深泽直人 关于原研哉 438 后记 原研哉 442 作品列表 460 展览会/获奖/著作.共着/简历 467 中文版后跋 王亚棻&纪健龙 序 将设计化为言语也是一种设计,这是我在写这本书时发觉的。 所谓嘹解某一件事,那并不是对他进行定义或叙述!或许宁可将嘹解当作未知,然后试着对其真实性抱着戒慎惶恐的态度,这样才能够更深层的认识他!
FILING―混沌のマネージメント
暂无简介
Ex-formation空気
「空気」を未知化してみれば―。世界のとらえ方を更新するために、イマジネーションの力を鍛えること。原研哉と16人の学生たちによる、思考と感受性のレッスン集。 目次 たゆたう 膨らみを着る 孔 空気の額縁 もしも空気がオレンジの粒なら 窓―空気を覗く imaginable 苔の境遇 Depth―影による奥行きの表現 はためく body 羽と回転 airy―空気を織る
Ex-formation半熟
原研哉ゼミの「未知化」プロジェクト、今回のテーマは「半熟」。 てんとう虫の模様から「もののあわれ」、UFOの写真まで、世の中を「半熟」的視点で捉え直し造形化する、刺激的試み。 「半熟」とは未完成を肯定的に見ようとすること―。テントウムシの紋様パターン、「もののあわれ」の時間、謎のUFO写真…。すべてが変動するこの「半熟」の時代のなかで、ゼロ地点から世界を見つめ直すことのできる、知性と感性を鍛えるための11のレッスン集。
Haptic
暂无简介
Ex‐formation 四万十川
出版社/著者からの内容紹介 メディアが発達しつづける今日、あらゆる出来事事象は情報化され、高速高密度に流通している。人々はそれらの情報に間断なく触れ続けることで、未知なる世界をすでに了解された事象として置換していく。しかし、人の心をいつも魅了するのは未知なるものである。世界を未知化すること(Ex-formation)で、人々の思考を再び脈動させることができるのではないか? 原研哉氏によるこの問題意識に、大学という場で答えを導こうとすることから生まれたのが本書である。「四万十川」という一見、既知のモチーフに働きかけ、「何を知っているか」ではなく「いかに知らないか」を露わにしていく。この作業を通じ、四万十川という情報への理解や認識を深めていくことができる。本書には、原研哉ゼミの学生たちによる身体を張った8つのプロジェクトが収められている。Ex-formationという情報デザインの新概念をはじめて世に問う試みである。 内容(「MARC」データベースより) 「知らせる」のではなく、「いかに知らないかを分からせ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は可能か-。四万十川をモチーフに、「世界を未知化する」という逆転の発想に挑んだ、武蔵野美術大学基礎デザイン学科原研哉ゼミの情報実験。
日本のデザイン
【内容情報】(「BOOK」データベースより) まさしく歴史的な転換点に立つ日本。大震災を経てなおさら、経済文化活動のあらゆる側面において根本的な変更をせまられるいま、この国に必要な「資源」とは何か?マネーではなく、誇りと充足への道筋をー。高度成長と爛熟経済のその後を見つめ続けてきた日本を代表するデザイナーが、未来への構想を提示する。
ポスターを盗んでください+3
暂无简介
原研哉的設計
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為其設計生涯的諸多作品,以淺顯易懂的精鍊語言,做全面性解說。近年來的新作,如「HAPTIC」展、北京奧運象徵標誌最終設計案等,亦收錄其中。 大開本設計、精美印刷加上嚴選的紙張,促使原研哉作品躍然紙上、風華再現。 收錄原研哉最新長篇訪談。針對過去的作品、現在的工作以及未來的展望,侃侃而談。全篇萬餘字,精采可期。 在「設計者.友人.恩師眼中的原研哉」單元中,收錄了深澤直人、向井周太郎等八位與原研哉有著密切關係的人物,站在客觀的角度,對原研哉其人其作品,各有精采的闡述與分析。 原研哉首度公開,四位對其設計生涯有著深遠影響的設計大師。包括石岡瑛子、向井周太郎、杉浦康平以及永井一正。原研哉自四位大師身上學習到了什麼?文中娓娓道來,發人深省。 原研哉特地為「原研哉的設計-繁體中文版」在台灣的出版,撰寫了「促使世界更新之力量」一文。為序,也為其目前對設計、對世界情勢最深切的關心。
设计:为了爱犬
宠物狗已经成为人类重要的家庭成员。从狗的角度考虑,它们会喜欢什么样的家居环境呢?日本设计师原研哉(Kenya HARA)近期邀请了包括伊东丰雄(Toyo ITO,201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隈研吾(Kengo KUMA)、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2010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2010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策展人)、Kongstantin GRCIC和坂茂(Shigeru BAN,201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在内的11名知名设计师和建筑师参与到原研哉研究所的新项目Architecture for Dogs里来。这些设计师通过日常对狗狗的观察,设计出专属于这种可爱的小动物的很有特色的小家具。
探索家3 家的未来2018
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联合多位国际建筑师、企业,探索居住方式的未来,思考“家”的模样,实践未来生活愿景。 自2011开始,原研哉发起HOUSE VISION 项目,想要好好思考生活品质的问题,并且把对未来的畅想集中到了一个点上,那就是与人人密切相关的家。 以“家”连接各种产业,持续带动设计潮流并推动产业革命,试图打造一个投影未来理想生活的平台。 在《探索家3——家的未来2018》一书中,原研哉联合国际建筑师/建筑事务所、设计师:原研哉、隈研吾、张永和、李虎、柳亦春、杨明洁、青山周平、早野洋介、长谷川豪、董灏、蓝冰可、马岩松、孙大勇以及多家知名企业,为居住空间提出更有现实及长远意义的构想。
探索家1 家的未来2013
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联合多位***建筑师、企业,探索居住方式的未来,思考“家”的模样,实践未来生活愿景。 自2011开始,原研哉发起HOUSE VISION 项目,想要好好思考生活品质的问题,并且把对未来的畅想集中到了一个点上,那就是与人人密切相关的家。 以“家”连接各种产业,持续带动设计潮流并推动产业革命,试图打造一个投影未来理想生活的平台。 在《探索家1——家的未来2013》一书,原研哉联合***建筑师/建筑事务所、设计师:伊东丰雄、藤本壮介、山本理显、末光弘和、仲俊治、杉本博司、坂茂、成濑友梨、猪熊纯、东京R不动产、东信等,以及多家知名企业,从能源、出行、复合家电、审美意识等视点,畅想未来之“家”。以“家”为媒介,为居住空间提出更有现实及长远意义的构想。
探索家2 家的未来2016
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联合多位国际级建筑师、企业,探索居住方式的未来,思考“家”的模样,实践未来生活愿景。 自2011开始,原研哉发起HOUSE VISION 项目,想要好好思考生活品质的问题,并且把对未来的畅想集中到了一个点上,那就是与人人密切相关的家。 以“家”连接各种产业,持续带动设计潮流并推动产业革命,试图打造一个投影未来理想生活的平台。 在《探索家2:家的未来2016》一书中,原研哉联合国际级建筑师/建筑事务所、设计师:柴田文江、长谷川豪、永山祐子、Atelier Bow-Wow、谷尻诚、吉田爱、藤本壮介、坂茂、西畠清顺、隈研吾、五十岚淳、藤森泰司、日本设计中心原设计研究所、中岛信也等,以及多家知名企业,从社会、能源、通信、都市与地方、老龄化社会等议题出发,为居住空间提出更有现实及长远意义的构想。
探索家:家的未来(套装共3册)
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联合多位国际级建筑师、企业,探索居住方式的未来,思考“家”的模样,实践未来生活愿景。 自2011开始,原研哉发起HOUSEVISION项目,想要好好思考生活品质的问题,并且把对未来的畅想集中到了一个点上,那就是与人人密切相关的家。以“家”连接各种产业,持续带动设计潮流并推动产业革命,试图打造一个投影未来理想生活的平台。 在《探索家2:家的未来2016》一书中,原研哉联合国际级建筑师/建筑事务所、设计师:柴田文江、长谷川豪、永山祐子、AtelierBow-Wow、谷尻诚、吉田爱、藤本壮介、坂茂、西畠清顺、隈研吾、五十岚淳、藤森泰司、日本设计中心原设计研究所、中岛信也等,以及多家知名企业,从社会、能源、通信、都市与地方、老龄化社会等议题出发,为居住空间提出更有现实及长远意义的构想。 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联合多位国际级建筑师、企业,探索居住方式的未来,思考“家”的模样,实践未来生活愿景。 自2011开始,原研哉发起HOUSEVISION项目,想要好好思考生活品质的问题,并且把对未来的畅想集中到了一个点上,那就是与人人密切相关的家。以“家”连接各种产业,持续带动设计潮流并推动产业革命,试图打造一个投影未来理想生活的平台。 在《探索家1——家的未来2013》一书,原研哉联合国际级建筑师/建筑事务所、设计师:伊东丰雄、藤本壮介、山本理显、末光弘和、仲俊治、杉本博司、坂茂、成濑友梨、猪熊纯、东京R不动产、东信等,以及多家知名企业,从能源、出行、复合家电、审美意识等视点,畅想未来之“家”。以“家”为媒介,为居住空间提出更有现实及长远意义的构想。 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联合多位国际级建筑师、企业,探索居住方式的未来,思考“家”的模样,实践未来生活愿景。 自2011开始,原研哉发起HOUSEVISION项目,想要好好思考生活品质的问题,并且把对未来的畅想集中到了一个点上,那就是与人人密切相关的家。以“家”连接各种产业,持续带动设计潮流并推动产业革命,试图打造一个投影未来理想生活的平台。 在《探索家3——家的未来2018》一书中,原研哉联合国际级建筑师/建筑事务所、设计师:原研哉、隈研吾、张永和、李虎、柳亦春、杨明洁、青山周平、早野洋介、长谷川豪、董灏、蓝冰可、马岩松、孙大勇以及多家知名企业,为居住空间提出更有现实及长远意义的构想。
森林之书 存在之书
《森林之书 存在之书》收录了《森林之书》和《存在之书》两部作品,两位作者通过对书籍形式设计和制作工艺的创意构思,深入探讨了建筑和书籍的本源。把建筑师的作品用富于想象力的形式、以书籍作为媒体加以表达,并通过两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两种设计师之间的跨界交流,实现艺术无界限、设计无界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