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苏联史(第8卷):勃列日涅夫的十八年
《勃列日涅夫的十八年:苏联史(第8卷)》充分利用苏联历史档案选编资料,阐述了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的苏联历史,时间跨度是从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当选”苏共中央书记,到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逝世,整整18年。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斯大林模式的鼎盛时期。勃列日涅夫尽其所能,促使斯大林模式发挥完了其所有的潜力。但是,由于勃列日涅夫的个人素质、他所实行的政策,导致苏共中央难以维持苏联社会的继续发展,无法突破斯大林模式的狭窄框架。
苏联兴亡史
本书包括革命前的俄国沙皇制度的覆灭、十月革命的胜利、国内战争的胜利、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等内容。 目录 再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 革命前的俄国和沙皇制度的覆灭 第二章 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三章 国内战争的胜利 第四章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第五章 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成就和问题 第六章 1924-1927年的党内斗争 第七章 20年代的文化教育和意识形态 第八章 20年代苏联的对外关系 第九章 国家工业化 第十章 布哈林同斯大林的争论及结果 第十一章 农业集体化运动 第十二章 30年代的苏联国内政治生活 第十三章 30年代的文化科学和意识形态 第十四章 30年代的苏联外交 第十五章 卫国战争年代的苏联 第十六章 战后初期的苏联国内状况 第十七章 战后初期的苏联对外关系 第十八章 斯大林的晚年思想和苏联社会 第十九章 马林科夫的短暂执政 第二十章 赫鲁晓夫执政初期的政治经济 第二十一章 赫鲁晓夫执政后期的政治经济 第二十二章 赫鲁晓夫执政年代的文化科学 等等
锤子和镰刀 苏维埃文化与苏维埃人
暂无简介
回眸“布拉格之春”
东欧的民族民主运动尽管一直遭遇曲折,但永远不会沉寂,即使以革命的名义也不能使被压迫者俯首贴耳。1953年的东柏林事件、1956年夏的波兰事件、1956年秋的匈牙利事件、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就是东欧第三次民族民主运动浪潮中的一次次涌动。“布拉格之春”和苏联出兵武装干涉是东欧民族民主运动历史发展的“剪不断,理还乱”的难解情结。 近年来,陆续解密的许多文件得以拂去1968年苏军人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历史尘封,揭去苏联高层领导决策的神秘面纱。人们看清了勃列日涅夫“保护社会主义兄弟大家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人·时代·社会
本书是叶书宗教授写的自传,他选择80年人生亲历中的那些典型事实(故事),通过这些事实(故事),反映中国社会的翻天复地变化。同时,以史学工作者的视角和思维方式,透过这些事实(故事),观察和反映中国人从行为方式到思想观念的变化。该书稿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属于下层人民的历史,是一段历史的“录像”,具有时代性、社会性、故事性。全书既是一部优秀的传记,又是一名苏联史研究专家的人生轨迹,具有学术史的意义。
俄国社会主义实践研究
暂无简介
长江文明史
该书论述所及,上自洪荒,下至今日,分作七个段落,即“长江流域的史前文明”、“长试江文明的再开发”、“经济上升时期的长江区域文明”、“文化重心转移时期的长江文明”、“明清时期的长江文明”、“从鸦片战争到中华民国的长江文明”、“社会主义时期长江文明的新拓展”。每个段落特点鲜明,段落之间紧密衔接,纵览古今,既可见长江流域先民历经艰辛曲折创造的光辉业绩,也可以看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江流域作为全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