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大事小情
1人今日阅读
吴季松的80 年,横跨国内与国外,学者与官员,科技与经济。作为清华大学毕业生,他曾是中国科学院和法国原子能委员会课题组组长,也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级官员、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退休后当选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至今仍在热情洋溢推动雄安建设和湿地生态修复事业。 本书记叙了吴季松传奇精彩的人生,以及贯穿始终的对于中国经济与科技发展模式的探索与思考。同时,本书也记录了他见证与参与的重大事件,结交的国内外名家大师,实地考察走访的重要国家与地区,以及工作之余著述的众多作品。 本书也讲述了吴季松在抗战时期担任东北救亡总会会长的姨父高崇民,以及留英回国参加抗战、解放与国家建设的父亲吴恩裕的经历。 这是一个人、一个家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国梦的故事,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艰难坎坷中腾飞的故事。
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出国访问学者,作者 37年来对世界文明、城市化和自然生态做了百国实地 考察;1984年主持了联合国《多学科综合研究应用于 发展》项目,32年来对生态系统进行了专门研究; 1998—2004年具体主管全国水资源,在20省主持制定 规划与实际指导生态修复。 《生态文明建设(卅年研究百国考察 廿省实践)》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阐述了“生态” ,以国际比较为参照阐述了“文明”,指出“生态文 明”不同于“工业文明”的根本点在于作者1982年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翻译、引入的“可持续发展”创新 理念。该理念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修复与经 济发展互相促进,其关键在于以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 的理论指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系统论、生态史和 国际比较为指导进行科学的生态建设,进入生态文明 的新时代。
百国考察廿省实践生态修复:兼论生态工业园建设
本书是一本综合作者30年全球生态考察工作的专著,主要介绍了生态系统及其修复的理论;在全球百国生态考察中,记述了作者1979—2009年整整30年间对100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河流、湖泊、湿地、森林、草原和海岛的考察和研究,也记述了对人类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大型电站、水库和供水工程及水资源利用管理体制的考察和研究。作为全国水资源管理的最高负责人,作者于6年半的时间内在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宁夏、河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四川、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和香港共21个省市区主持和参与了恢复断流、恢复湿地、保住绿洲、保护水源、治理污染、生态系统修复和保证水资源供需平衡的规划、实施和监督工作,创建新的管理体制——水务局;指导生态系统修复的新机制——生态工业园的建立。 本书集理念、调查、研究和实践于一体,追求理论的科学性和创新,尤为强调的是理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几乎全部实例都是作者本人亲眼所见,亲历亲为。
水资源保护知识问答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问答方式,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资源保护所涉及的水资源、水生态系统、水污染、水质监测评价、水功能区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水资源保护管理和法规,以及国外水资源管理经验等内容,是一本具有一定专业知识、面向水利工作人员及广大关心水资源保护读者的普及读物。
六十六年变迁(上卷)
《六十六年变迁:百国归来看中国(上卷)》内容简介:从一名出生在抗日烽火中的婴儿,成长为一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并当选为目前大陆仅有的九位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之一。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多少祖国和世界的巨变;在他多彩的人生旅途上,遇到过多少工作中的困难与人生的机遇,有过多少创新;在他联合国工作期间和百国之旅的传奇道路上,遭遇过多少险境,引入了多少新的理念,又留下了多少对世界各地人文风貌、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记述与思考……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他所经历的六十六年变迁,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人民对自由与幸福、民主与法制、公平与正义、博爱与人性,以及对科学、技术、环境、生态追求的窗口。
新型城镇化的顶层设计、路线图和时间表
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核心是给人以自由迁徙的权利,使其通过诚实劳动在选择的定居点中的各项权利得到保障。 《新型城镇化的顶层设计、路线图和时间表――百国城镇化实地考察》作者吴季松为改革开放后首批出国访问学者,历时35年做了世界101国及我国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水生态与城市化的实地考察,其间在中科院、法国原子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做理论研究。曾具体主管全国水资源管理工作6年。 基于作者以上的理论、调研与实践成果,全书论述了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总体规划、路线图与时间表;以北京为实际案例做了具体分析;从101国考察的事例中提出了我国在城镇化建设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应该吸取的教训。 《新型城镇化的顶层设计、路线图和时间表――百国城镇化实地考察》可供各级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及广大有兴趣的读者使用。
吴季松看世界
本书讲述东亚是我们祖国所在的地方,也是黄种人聚集的地方,黄种人除了祖居在东亚,包括东南亚等国家外,就是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美洲的印第安人了。当然,今天黄种人的侨民已遍布世界,黄种人占世界人口的40%。在世界文明史上,中国古代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史之一,而且没有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直至18世纪末,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深受中国文明影响的日本文明、朝鲜文明和越南文明也历史悠久,从未间断等等详细内容。
我爱北京
我爱北京(中文版),ISBN:9787802340008,作者:吴季松 主编
从世界看台湾
《从世界看台湾》以作者游历中国、游历世界的经历和丰富的知识,通过在台湾的亲身经历,从世界的角度审视台湾的历史、文化、经济,并对比外国、中国内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专门分析了台湾的生态系统的现状。提出一个地区的经济要永续发展,必须在大系统内遵循自然规律、优势互补,与自然协调发展,走循环经济道路的思想。《从世界看台湾》从世界看台湾的新视角,有助于对台湾的深层次认识。 该书适合台湾问题研究者、关注者及广大群众阅读。
看世界日本的循环型社会
作者27年走遍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笔耕不辍,写下共约270万字的经济散文与游记,出版图书已近15册。《看世界:日本的循环型社会》就是其中之一。本册包括:日本之外看日本、为知识经济和循环型社会探源日本、900年前的湿地变成今天的东京、再游东京与横滨:从历史看生态、众多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京都的保护与建设、关西的大阪和奈良、日本的大学和岗山的老城改造、日本之美、琵琶湖治理与第三届世界水论坛、日本各地、神秘的“琉球王国”、银色北海道的生态系统保护、日本面面观、作者所见到的日本人、日本的奇迹与泡沫、日本的资源节约共13章,从地理、历史、人文、生态、水资源管理等角度对日本所见所闻做出忠实的纪录和颇为深刻的分析,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皆有借鉴意义,并对了解日本社会促进中日友好能起到一定作用。
看世界80国
本书仅以作者本人的世界调研和游历,概括地介绍了东亚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蒙古、朝鲜、韩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和中国10个国家(日本已在系列丛书《日本的循环型社会》分册中单独记述,包括了东亚的大部分主要国家。记述了蒙古的草原生态系统、朝鲜的山地生态系统、韩国的海岛生态系统、印度尼西亚的海湾生态系统和宁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国湄公河流域生态系统,也记述了这些国家的历史、人文和社会经济状况。思想无限的人都生活在有限的生态系统之中,只要人与自然和谐,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心更宽的河,没有比志更广的海。人类奋斗了几千年,只有融入了自然世界,才能想明白你到底要什么。
我的父亲吴恩裕教授
本书记述了吴恩裕(1909-1979)教授的一生,经历了军阀混战、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文革”动乱、改革开放这一段中国近代史上变化最剧烈的时期,记述了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磨难、痛苦,以及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谁又能说这样有脊梁的一代知识分子不是今天我们能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里的重要奠基人呢?
看世界:欧洲的循环经济与北非的水
作者27年走遍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笔耕不辍,写下共约270万字的经济散文与游记,出版图书已近15册。《看世界:欧洲的循环经济与北非》就是其中之一。本册对欧洲希腊、雅典、苏黎世、列支敦士登、丹麦、圣马力诺、西班牙、法国、立陶宛等国和北非所见所闻做出忠实的纪录和颇为深刻的分析,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皆有借鉴意义,并对了解日本社会促进中日友好能起到一定作用。 《看世界欧洲的循环经济与北非的水》主要介绍了亲历雅典绿色奥运、奥运会中再游希腊、希腊中将的节俭之家和雅典人谈奥运、宜居之城苏黎世、波伦亚的世界一所大学等内容。
创新的美国:美洲
《创新的美国:美洲》内容包括北美十三州与波士顿;美国从这里所起步——华盛顿;“大苹果”——纽约;美国的气魄;七越太平洋 四访旧金山;美国的创新——洛杉矶;硅谷行;荒漠之州——亚利桑那;美国的西南部 美国一览;美国人如何看知识经济;美国日常生活中的知识经济;我所认识的美国人;广袤万里加拿大;世界第二法语大城——蒙特利尔;神往之地墨西哥;长飞远走天涯海角——巴西;海湾的山林之城——里约热内卢等等。
世界特色小镇巡礼
本书作者特将媒体报道很少的六大洲76个国家的138个小镇的实地考察和亲身感受集于一书,馈于读者。其中包括了对历史的追溯,与市民的交谈,会见名人感受,对自然生态承载力的考察和对城市经济发展,以及不少有趣见闻的分析。国外有以古迹保护为核心的小镇,不只是保留孤零零的古迹,而是保护了一座古城,这就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外有以自然风景为依托的小镇,不仅依靠胜景,而是保护了小城的环境,这就是世界自然遗产。借鉴世界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吸取经验接受教训,在我国的小城镇建设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湿地修复规划理论与实践
本书从生态基本理论论述了湿地修复,介绍了国际26国28处湿地和国内较有特点的12处湿地考察的总结,并以实例说明了湿地修复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可供所有关心“地球之肾”的读者、管理湿地的官员和修复湿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看世界105国 丝绸之路专集:重走丝路两万里
看世界105国 丝绸之路专集:重走丝路两万里 在38个年头里,作者先后出国60次,在国外住了8年多,度过了3000多个日日夜夜;绕地球30圈,飞行了120万公里;操着英语、法语和半生不熟的俄语在亚洲的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以色列、巴勒坦、科威特、约旦、塞浦路斯、阿塞拜疆、伊朗和土耳其;在欧洲的苏联、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摩尔多瓦、爱沙尼亚、波兰、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当时正在解体的前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黑山、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冰岛、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摩纳哥、梵蒂冈、意大利、圣马力诺和希腊;在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巴拿马、巴哈马、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乌拉圭和巴拉圭;在非洲的埃及、苏丹、摩洛哥、肯尼亚、乌干达、南非、莱索托、莫桑比克、尼日利亚、贝宁、多哥和加纳;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五大洲,还有当时没有回归祖国的香港和澳门地区,共105个今天或历史上曾存在的国家和地区停留,仅有几个是站在边界上眺望过近在咫尺的国土。 本专集希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研究和实践对“一带一路”的伟大国家战略做点滴贡献。
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核心课经典系列教材:知识经济学
“知识经济”的理念于1998年传入国内,我感到有义务向国人宣传这一思想,于1998年3月出版了《知识经济——21世纪的新趋势》一书。这是我国第一本介绍知识经济的著作,行销27万余册,成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材,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统计方法,读者逾千万人,2000年获“中国图书奖”。从那时起的近10年间,我持续进行知识经济研究,陆续出版了《知识经济学:理论、实践和应用》和《1984—2000我的知识经济及其管理研究——从巴黎到北京》等书,并在国内外重要报刊发表了大量相关文章。 知识经济是即将到来的经济,即将到来的新时代属于知识青年。此次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邀请,写高等院校教材《知识经济学》一书是我的责任,因此,在任北京奥组委总体影响顾问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的繁忙工作之中,尽全力完成。 全书共分12章49节,第一、第二和第三章以亲身经历和广泛的文献调研,客观全面地论述了知识经济的发展、传统西方经济学的缺失和知识经济学的创立;第四、第五和第六章阐述了知识经济学对知识的新认识、知识如何成为生产要素和进行生产;第七、第八和第九章阐述了知识经济的基本规律、产业结构和实现形式;第十、十一和十二章阐述了知识经济是和谐的经济、其发展现状和近年来的新理论。全书比较系统地回答了知识经济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由谁来做,在什么时候做,在什么地方做和定量评估的问题,这是一种新学说必须回答的问题。
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在面对当今世界经济迅速发展、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又面临人口剧增、多种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生态系统蜕变的情况,我们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循环经济就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全面阐述了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主要原则、科学基础、实践基础;分析了水资源、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市场与消费、城乡建设、人力资源建设等与循环经济的关系;论述了循环经济是走向小康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必由之路。并回顾了国际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摸着科学与知识的石头过河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已经是世界经济总量第二大国,在34年的长周期内以10%的速度高速增长,亘古未有。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模式客观存在,已成为国际共识。 什么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呢?核心是在邓小平同志设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上,三届领导人成功地摸着科学与知识的石头过河,创造了在经济、社会、环境与生态的开放非平衡态复杂巨系统中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实体经济为主干,政府依靠科学技术、生态和谐,以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不断维系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动态平衡,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摸着科学与知识的石头过河》将全面论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人·人类·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已经进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主要国家都将人工智能的发展作为占领世界科技制高点的关键政策与措施。它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是一个技术集群;它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个系统的理念,“将给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把人们带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本书介绍了什么是人工智能及其由来,解答了它不可能“终结人类”等种种疑惑;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提出了人工智能目前能代替什么,而不能代替什么;阐述了我国发展人工智能*应解决的问题,以实例说明每个人应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人工智能。本书可作为人工智能的普及读物,适合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广大读者,也可作为学校、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各级人员的参考读物。
水务知识读本
水务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水管理体制。为适应全国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新形式,加快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水务队伍建设,为水务系统职工培训提供通用教材,全面介绍水务管理相关知识,水利部水资源司组织编写了《水务知识读本》一书。 全书50万余字,包括水资源基础知识、城市水资源概论、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务发展规划、城市给水工程、城市排水工程、城市水污染防治与污水资源化、城市防洪、城市节水、城市水生态建设、水务管理、国外水务管理、水权与水市场概述共13章,以城市水务为重点,是国内第一部全面覆盖水务工作相关领域,系统深入介绍水务工作相关知识的读本。 本书可作为水务系统培训和自修教材,也可供水利、城建、环保等领域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规划设计、政府部门的相关科技人员使用参考。
现代水资源管理概论
《现代水资源管理概论》积作者20年来在国内外对生态学、现代管理学和知识经济学的研究,对水文学、地质学和生物学的学习以及8年来对水资源学的研究和管理实践,从高层管理的视野和国内外的丰富实践出发,阐述了水资源管理的一般与特殊规律。 本书在知识经济与水资源、高技术与水资源、生态水、生态水的计算、负国内生产总值、涉水产业结构调整、缺水的经济与生态标准、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水生态系统建设、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一系列创新尝试,并以作者亲身组织制定和实施的规划作为案例,分析和总结了这些创新的实践。 本书可供水资源、生态学、管理学、知识经济学等部门的科研技术人员、国家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以及所有关心水资源问题的读者使用参考。
看世界100国
《看世界100国(世界的极地与沙漠生态考察)》主要讲述了:思想无限的人都生活在有限的生态系统之中,只要人与自然和谐,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心更宽的河,没有比志更广的海。人类奋斗了几千年,只有融入了自然世界,才能想明白到底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