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明代卫所制度与贵州地域社会研究
1人今日阅读
明清时期贵州地域社会的形成,与明代卫所制度有直接和紧密的联系,正是卫所制度的推行及其变动,造就了贵州文化多元并存的基础。实土卫所逐渐向州县系统演进,贵州政区格局得以形成;卫所城的选址、筑建与变迁,逐渐由军事功能转变为兼具政治、文化、经济、教育中心的城镇;卫学教育开启民智、推行教化及其在科举竞争中的优势,逐渐形成了贵州的文化区域中心,并加速了风俗分区的形成;卫所移民持续迁入而逐渐形成的军户群体,不仅改变了贵州的人口结构与民族关系,而且与少数民族人群一道,逐渐开拓出了贵州地域社会中的多样性景观,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相互涵化,使贵州地域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民族共生的多元文化形态。
清代苗族妇女的婚姻与权利:以清水江文书为中心
《清代苗族妇女的婚姻与权利:以清水江文书为中心》运用大量的与清代苗族婚姻有关系的清水江契约文书、古碑刻、族谱等,对清代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婚姻和权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清代苗族妇女的婚姻与权利:以清水江文书为中心》资料丰富,所运用的清水江契约文书、古碑刻、族谱等,达200多份,是很新的学术研究材料。 《清代苗族妇女的婚姻与权利:以清水江文书为中心》也是首部对清代苗族妇女进行学术研究的图书,填补了学术空白。其对研究清代苗族妇女的社会生活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民间记忆与历史传承:贵州天柱宗祠文化述论
《民间记忆与历史传承:贵州天柱宗祠文化述论》是考察贵州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宗祠文化的研究著述,是贵州省省长基金资助科研项目的结题成果。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可视为对天柱宗祠文化的一个总体概括,第二部分是以个案考察方式对天柱42座宗祠做了简单介绍和分析。《民间记忆与历史传承:贵州天柱宗祠文化述论》作者以多年的田野调查为基础,结合相关的研究成果,从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对天柱宗祠进行解读,试图对天柱宗祠的形成与发展、其社会功能、文化功能以及当代走向等做具体的阐述,同时也对天柱域内主要宗祠做全景式的文化扫描,力图让读者通过《民间记忆与历史传承:贵州天柱宗祠文化述论》就可以对天柱宗祠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区域社会史概论
区域社会史研究是历史学研究的一个新门类,《区域社会史概论》力图展现学术界这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理论框架,并着重以贵州清水江地区为例,通过对该地区现有的历史契约、碑刻、族谱等的研究,展示了区域社会史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民间文书与清水江地区的社会变迁/黔东南历史文化研究丛书
《民间文书与清水江地区的社会变迁/黔东南历史文化研究丛书》利用新近发现的契约文书、族谱与碑刻等民间文献,勾勒了汉文字、汉神信仰、宗族观念在清水江地区的传播及其所引起的社会变迁。为重新认识明清王朝经营西南边疆与少数民族人群主动“王化”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