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雅凌
吴雅凌,法国巴黎三大博士,上海社科院教授,著译有《黑暗中的女人》、《神谱笺释》、《劳作与时日笺释》等。
俄耳甫斯祷歌
2人今日阅读
与荷马、赫西俄德一样,俄耳甫斯是一位会作歌的诗人。由于没有作品流传,他的名声不及荷马与赫西俄德。十五世纪,欧洲的古典学者在历史散佚的文献中发掘、整理了88首俄耳甫斯祷歌,成为俄耳甫斯诗歌唯一比较系统的原始文献,极为珍贵。这些祷歌大约出现在公元二至三世纪,分别献唱给不同的古希腊神祇。从这些祷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古希腊人共同崇拜的神祇大家族,其中大多神祇亦见于荷马与赫西俄德的作品,读者若与荷马、赫西俄德、品达、柏拉图对勘,获益可能会更大。
修辞与方向
《修辞与方向》是吴雅凌最新的学术随笔集,以洁净优雅的文笔描绘现代思想界的修辞尝试。本书围绕修辞问题展开,聚焦西方思想史,贴近思想与言语的角力现场,勾勒出现代修辞“摔跤”图景。文学家如卡夫卡、季洛杜、莫迪亚诺,思想家如加缪、本雅明、阿伦特、卢梭,艺术家如德拉克洛瓦、伦勃朗、莫兰迪、基里柯……他们尝试通过修辞为思想寻找表述,又有意无意在修辞中流露出困顿与迷失,从而指向修辞与思想之间的困境。在思想这一“极强的风行”前,修辞往往是笨拙沉重的,却又因而有了丰厚的内蕴,似有无限方向可以打开。
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
《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2024中国随笔精选》是太阳鸟文学年选系列丛书中的一种。已连续出版27年的太阳鸟文学年选历经市场考验,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同与好评。2024年中国随笔精选以“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作为主题,所选文章包括李敬泽的《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张定浩的《瞻彼日月》,阿来的《我行山川异》,张文江的《梁漱溟的命书和批语》,吴雅凌的《想象的边界和可能:阿西莫夫的宇宙论》,毛尖的《明月照大江》等22篇文章。《2024中国随笔精选》以“中国精神”作为选材依据,内容主题延伸至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现代科幻小说、通俗文学、人物传记等。正如主编在序言中所说:“那些隐藏在岁月中的温煦往事,那些一闪而逝的人世光影,都类似某种特殊的弦歌或低语,慢慢累积成了值得好好珍视的当下,提示我们留意即将或真有可能出现的‘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
黑暗中的女人
《黑暗中的女人》以古典肃剧世界作为思考的参照点,实际关注的是这样一种女性类型在西方文明史中不同时代所呈现出的形形色色的样貌。她们名叫潘多拉,安提戈涅或阿佛洛狄特。她们从古希腊神话诗和肃剧世界中走出来,摇身变成二战期间在巴黎舞台上演出的女主角,或二十一世纪女性当代艺术展的女创作者。她们是中世纪晚期的神话诗书写者,是欧洲文明史上*早以写作谋生的职业女作者。她们是十九世纪末成就现代雕塑的转变因而也导致自身毁灭的女雕塑家。她们是二十世纪的女思想者、女智识人和女小说家。克里斯蒂娜·德·匹桑、卡米耶·克洛代尔、西蒙娜·薇依、玛格丽特·杜拉斯。她们的目光触及哲学、诗歌、戏剧、小说、艺术、电影等等不同创作领域。她们的生命轨迹离不开创作这一据说是让人类*有可能与神接近的动作。创作是她们实现自我完成的过程。与此同时,女人身份与创作者身份在她们身上的撕裂似乎也比其他人明显。
劳作与时日笺释
《劳作与时日笺释》是对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的教诲诗《劳作与时日》的翻译、笺注和义疏。本书译文朴实生动,笺注详尽丰富,义疏独到深刻,使古老的诗训今天读来温暖、现实,又含义深远。由此人们不仅能够读到最早的人生教义,原初人对世界的观察,也能发现人类对城邦生活真相的最早洞察。
俄耳甫斯教祷歌
本书集中向读者展示的是与教义相互印证的另一种俄耳甫斯诗教的重要文本——八十七首俄耳甫斯教祷歌,祷歌是任何教派信众的日常食粮,从宗教生活的意义上说,它甚至比教派的教义还要重要得多。本书中译稿依据西方古典学晚近两种公认比较成功的祷歌注疏本迻译。为便于读者的理解,特附上一篇西人晚近的研究论文作为附录。本书不仅值得与《俄耳甫斯教辑语》相互参看;与荷马、赫西俄德、品达、柏拉图对勘,获益可能会更大。
古罗马宗教读本
本书是一部以文本学习为主的拉丁语教材,分两部分,前篇为古罗马宗教,后篇为古罗马宗教与基督教的相遇,前后两篇均包括述要、词语汇释和文本阅读三部分,述要主要介绍背景知识,词语汇释收录一些基本词条,而文本阅读部分则各收录二十二篇拉丁语名家名作,收录原作,同时给出主要词汇的释义、中文译文以及背景知识补充。另外,作者用序言的方式介绍拉丁语的语法要点。
西方传播经典与解释:俄耳甫斯教辑语
编译者通过本书向读者介绍了古希腊传统文化谱系中的一个古老的教派:“俄耳甫斯诗教”,它是与荷马一赫西俄德教派相并列,甚至更幽古的教派(一般研究者倾向于认定,荷马一赫西俄德的诗教是政制性的宗教,俄耳甫斯秘教则似乎像是如今所谓的“民问”宗教),集诗歌和宗教教义与宗教生活实践为一体。译著者搜集整理了各种文献,编订了“俄耳甫斯诗教:传说与教义”,这是本书的一个部分;随后是经考订的现存的俄耳甫斯诗教的“原始文献”的全部汉译;后的附录部分译介了两篇研讨论文,便于读者大致了解西方古典学界关于这个问题的晚近研究进展。
偏移:从荷马到拉辛
《偏移:从荷马到拉辛》放弃现代概念的堆砌再造,专注于回到诗与诗性本身,勉力倾听传世经典对世人发出的呼声。这么做的前提是尽可能审慎地亲近文本,避免妄断的解读和随意的抒情。书中各篇阅读均建立在原典翻译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虽是彼此独立的文章,但又互相呼应,形成不无裨益的对话。 凭靠柏拉图这个“古诗人的地图坐标”,重新关注从荷马到拉辛的不同城邦中四面楚歌的诗人们,努力了解那些发生过的诗人纷争,诸如雅典时期诗与哲学之争,或路易十四时代的古今之争,也进一步想象在无尽时空回望中潜在行进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