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月梅
唐月梅,日本文学研究专家、翻译家。主要著作有《日本文学思潮史》 《日本人的美意识》《怪异鬼才三岛由纪夫传》等,译作有《春雪》《太阳与铁》《古都》等,主编十四卷《东山魁夷的世界》等。
金阁寺
16人今日阅读
三岛由纪夫重要代表作,发表于1956年,长篇小说。 《金阁寺》取材于1950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掉金阁寺的真实事件。据林养贤说他的犯罪动机是对金阁寺的美的嫉妒。《金阁寺》发表后大受好评,获第八届读卖文学。 三岛要在《金阁寺》中描述这种对传统既爱又憎的奇妙心态,这在他看来似乎用一般的真善美方程式是不可能完成的,加上他一向追求倒错美学,于是将金阁寺僧徒的思想和行为作艺术上的提升。他要在美与丑、爱与憎的紧张对立中创造“死与颓废”的美,构筑自己独特的美学世界。总之,三岛由纪夫驱笔写《金阁寺》,就是以金阁与人生相比喻,写美与人生、艺术与人生的悲剧性的关系。 《金阁寺》取材于1950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掉金阁寺的真实事件。据林养贤说他的犯罪动机是对金阁寺的美的嫉妒。
春雪
2人今日阅读
《春雪》是三岛文学艺术美的升华。川端康成把《春雪》誉为现代的《源氏物语》,是作者“绚丽才华的升华”。三岛本人曾总结说:“《春雪》是王朝式的恋爱小说,即写所谓‘柔弱纤细’或‘和魂’”。 长篇小说,于1966年脱稿。超长篇巨作《丰饶之海》(四部曲)的第一部。 故事描写清显与聪子的爱情纠葛,因为清显在对聪子的爱慕中孕育着一种不安的情绪,聪子没有把握住他的感情,只得接受皇上的敕许,与治典亲王订了婚。此时清显通过友人本多与聪子保持联系,向聪子求爱,聪子在惶惑中与清显发生了关系。结局清显忧郁死去,聪子削发为尼。作者的这部作品在纯爱中也贯穿了“优雅的犯禁”和“亵渎的快乐”的对立,并在这种对立中发现美、创造美,又毁灭了美。在这里,三岛将他的浪漫、唯美与古典主义发挥到了尽美之境。小说也因而浸润着东方艺术的神秘色彩。
日本东瀛艺术图库:日本艺术之美(套装共5册)
1人今日阅读
◆《日本建筑》 书中有多幅建筑图片,并配以详尽的文字说明。其中,不仅包括各式各样独立成栋的建筑物,传统的日式建筑,融入中国古建元素的建筑,西洋风格的建筑等,还包括精致的建筑细节和装饰,形状各异的屋瓦、编织技术精湛的格子门等。日本建筑艺术的最大特色,就是在吸收外来建筑艺术的精华的同时,又坚持在本国风土中所酿造出来的美,即将素材置于自然中再组合,在至纯的自然、至大的简素中,展现其臻于极致的美。 ◆《日本绘画》 从早期日本对中国佛画的学习,产生了日式“垂迹画”;由对“唐绘”的模仿,发展为纯本土的“大和绘”;受宋元水墨的影响,独创了深藏禅机的日本水墨画;以及明治维新以后受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影响,形成了“近代日本画”......日本绘画在对传统文化的眷念为主轴,外来文化不断刺激为辅线的背景下,以“全盘接受,逐渐吸收”的态度,滋养丰厚了本国文化,并形成独特的体系,构成了具有包容性的绚丽丰富的绘画世界。 ◆《日本戏剧》 全面叙述日本戏剧的历史发展轨迹,从神话传说中的戏剧因素开始,到引进中国伎乐、舞乐、散乐,并促其本土化,形成日本的民族艺能,过渡到古典戏曲,诞生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能乐”和“狂言”,详尽论述了日本国剧“歌舞伎”的形成、发展和兴隆,以及几代有突出成就的“歌舞伎”名优的表演艺术特色,以及后代戏曲改良的探索与成败。 ◆《日本文学》 以时间顺序编写,从远古时代到近代,详细介绍口头文学到文字文学发展,叙述了从神话、传说、原始歌谣、和歌、汉诗、物语、日记、随笔、连歌、俳句、通俗小说到近代小说。文学形态从初期近古文学的二元性,到中期文学逐步走向多样化、庶民化和大众化,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姿的文学形态。在其文学发展的进程中,日本始终坚持兼收并蓄,大力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学和文化,使得日本文学在世界文学中一直占得重要的一席。 ◆《日本工艺美术》 通过时间顺序,从绳文·弥生古坟时代到明治维新以后,细致介绍雕刻、陶瓷、染织、金·漆工艺的发展。从庄严的宗教佛像到更具艺术性的假面雕刻,从古朴的早期埴轮到绚丽的“奈良三彩”;从精细的皇家绣帐到优雅的衣服纹样,日本工艺美术的发展中亦展现了日本生活文化的变迁。粗犷中包含细腻,强烈处亦存柔和,朴素又不乏精致,各种因素并存的包容性为日本工艺美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潮骚
1人今日阅读
《潮骚》于1954年问世,中篇小说,曾获第一届新潮社文学奖。 渔歌式的纯情故事。青年渔民新治在早春的一个傍晚,认识了刚从外地回来的有着健康美的姑娘初江,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相爱了。不料谣言四起,初江的父亲得知后勃然大怒,不准他俩见面。不久,新治在狂涛骇浪,挽救了初江父亲的一条船,凭着他的勇猛过人最终赢得美人归。 《潮骚》对青春的描写,提高了爱情的纯洁度。新治和初江的爱情故事,除了崇高的情和纯洁的爱,没有介入任何杂念,从而将这对恋人的爱情推向至纯至洁的境界,并在灵与肉的均衡几近破灭的紧张中创造了美。亦即,从爱欲、肉欲中抽走了猥杂的东西,使之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完成了绝对的纯化。这不仅回归到了日本传统的深层,而且使理想之乡的传统的、古朴的美完整无瑕地再现于现代。小说贯穿了自然美与人情美的主导思想,将人物的生活、劳动、思想、感情镶嵌在大海的自然画框里,以大海寄意抒情,创造了一种自然美的独特魅力。这种美——生、活力和健康,通过三岛由纪夫的妙笔,出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1952年周游欧美之后,三岛对希腊的体验使他觉得比起内在的精神性来,更应重视外在的肉体性,重视生、活力和健康,便萌生念头要以古希腊朗戈斯的最出色的田园传奇爱情小说《达夫尼斯和赫洛亚》为蓝本,写一本日本式的传奇爱情小说,来赞美朴素真挚的爱情。这就是《潮骚》这部小说诞生的因由。
爱的饥渴
1人今日阅读
《爱的饥渴》发表于1950年,中篇,是一部极重要的纯文学小说。 小说人物不多,但都具有戏剧的鲜明性格。主人公悦子在丈夫去世后,准备死守贞节,但公公诱惑她,将她推向凝固的恐怖之中。这时她迷上了园丁三郎,将他作为自己幸福的根据和生存的理由。悦子和三郎的爱情被公公发现之后,她自己摆脱不了种种苦恼,最后无法继续维持爱,便用铁锹将三郎打死。 作者笔下的悦子这个人物的感情元素是十分复杂的,她抱有一种强迫症般的爱的饥渴。但是,三岛在这部小说中所着力描写的不在于此,而在于悦子与三郎的关系上,尤其是三郎的男性美上。 它扎根于作者深层意识的性的愿望和美的倾向,进而发展到伦理道德的必然性,使两者达到精彩的一致。《爱的饥渴》受到了莫里亚克的《爱的荒漠》的影响,三岛的文学“野心”都倾注在《爱的饥渴》上。三岛能够理解莫里亚克作品中的凄厉,并把建立在这种理解之上的影响,深深地渗入超越本人自白的《爱的饥渴》中去。 其中作为自己的工作,估计能流传下来的,就是《假面自白》、《爱的饥渴》和《禁色》这三部长篇,在完全暴露自己的长处和缺点这点上,我觉得它们是自己的真正的工作。 碰巧它(《假面的告白》)正是一部自白体的作品,而我却要尝试着将自己倾注在客观的人物中,于是就写了下一部《爱的饥渴》…… 可以说,这个主题是反《包法利夫人》的、反迪康热的。 ——三岛由纪夫
艺术断想
1人今日阅读
《艺术断想》是三岛由纪夫关于艺术的随笔记录,约分三部分:海外艺谭、艺术断想、美学浮思(第一、三部分标题为译者所加)。三岛自由畅谈了对艺术国度、古典文化的感悟、戏剧中的期待与体验,及在古今艺术之美中徜徉萦绕的情结,抒发了对美的探索的甘苦,对艺术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三岛由纪夫传
1人今日阅读
一部探讨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生平和作品的传记。唐月梅带你走近日本大作家三岛由纪夫的一生。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话,把三岛由纪夫从小到大的故事,还有他写的书,都讲给你听。书里不仅讲了三岛由纪夫是如何长大的,还有讲到家里的情况,还聊了他为什么对日本古代的天皇啊、武士那些东西这么着迷。而且,这本书还分析了三岛由纪夫的想法,他是怎么跟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的。看完这本书,你就能明白三岛由纪夫这个人物有多复杂,他在日本文学里为什么这么重要了。
日本文学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日本文学经历了由自然发生到深受汉文学影响,再到恢复本国文学传统,最后到大力吸收西方文学理念和文学手法的发展历程。《日本文学》以时间顺序编写,从远古时代到近代,详细介绍口头文学到文字文学发展,叙述了从神话、传说、原始歌谣、和歌、汉诗、物语、日记、随笔、连歌、俳句、通俗小说到近代小说。文学形态从初期近古文学的二元性,到中期文学逐步走向多样化、庶民化和大众化,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姿的文学形态。在其文学发展的进程中,日本始终坚持兼收并蓄,大力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学和文化,使得日本文学在世界文学中一直占得重要的一席。
日本戏剧
《日本戏剧》全面叙述日本戏剧的历史发展轨迹,从神话传说中的戏剧因素开始,到引进中国伎乐、舞乐、散乐,并促其本土化,形成日本的民族艺能,过渡到古典戏曲,诞生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能乐”和“狂言”,详尽论述了日本国剧“歌舞伎”的形成、发展和兴隆,以及几代有突出成就的“歌舞伎”名优的表演艺术特色,以及后代戏曲改良的探索与成败。
残酷之美
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两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为候选人。他与普鲁斯特、乔伊斯、托马斯·曼并称为20世纪四大代表作家。 本丛书所选的作品是作者盛年时期的代表作,其中绝大多数作品的中文版系首次面世。在美学的追求上,三岛着力于对逆反的性爱、异常的性欲作深层心理的挖掘,从隐微的颓唐中探求人性的真实。在文学创作的风格上将日本与希腊古典主义融为一体,将浪漫、唯美与古典主义发挥到尽美之境。
假面自白
这是一部关于性倒错的自白小说。“我”完全拂去伪善,无保留地展现人性隐秘的一面,把隐藏在意识深层的自然的自我暴露出来,冷静地自白自己的异常的性愿望。从“我”的诞生、家庭状况以及家族人际的心理纠葛之后,展现了幼时的“我”那光怪陆离的内心世界。长大后,“我”爱上了近江,发现他的健全与壮实形成了完整无缺的美的幻影。再后来,因为对自己的气质抱有一种不安感,“我”尝试与异性恋爱,但仍无法拒绝男性肉体美的诱惑。……
太阳与铁
《太阳与铁》是三岛由纪夫深刻剖析自我的散文集。《太阳与铁》可视为三岛艺术与思想的遗书,三岛由纪夫在文中自评“我发现了一个微妙的暧昧的领域,摸索出了适合于这种表白的形式,即自白与批评的中间形态。也可以说,这就是‘隐秘的批评’。”本书还收录有三岛由纪夫文学历程回忆录《我经历的时代》。
川端康成小说经典(套装上中下册)
这套川端康成小说经典收录了作者早期的成名之作,还包括了作者盛年入晚年的名作;涵盖了作者从长篇到短篇、从短篇到掌小说的各类小说创作精华。从中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川端康成作为一代文学大师在文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可以清晰地看出作者的创作脉络。
物哀与幽玄
《物哀与幽玄》是中国第一部研究日本人的美意识的著作。作者多年浸润于日本文化之中,其论其述,亲切通达,且以纯粹的日本美学范畴解说日本之美,颇有新人耳目之效。
日本人的美意识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日本人审美意识的著作,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学术性。它以日本人的基本性格与美意识的形成关系作引子,从古至今纵横畅谈日本人对自然美和色彩美的感动,升华为对艺术美、空间艺术美和精神美的追求,以及在美意识中所展现的多采的爱与性,还夹有简要地把日本美与中国美、西方美作了比较,介绍了三位有代表性的作家、画家探索日本美的不同历程。并且附有彩色插图,更具形象性。
走进大师:三岛由纪夫(套装共3册)
《太阳与铁》: 《太阳与铁》是三岛由纪夫深刻剖析自我的散文集。 有两种不能凝视的东西——太阳和死亡。 三岛由纪夫在《太阳与铁》中悟到作家作为“观察者”,如果总是置身于想象、语言、艺术的精神系列之内,即总是置身于现实、行动、生活的肉体系列之外,那么,就没法到达事物的本质,于是要谋求让“观察者”变为“行动者”,进入肉体系列的价值体系。正是从这里出发,他企图首先通过太阳与铁来创造“行动者”的肉体。 《太阳与铁》还收录有三岛由纪夫文学历程回忆录《我经历的时代》。 《怪异鬼才:三岛由纪夫》: 《怪异鬼才:三岛由纪夫》由著名翻译家唐月梅所著,内容包括“奇异一生的开始”,“文学的摇篮”,“在战火下”,“战后的时代”,“战后文学的特异存在”,“生死的交错”,“在丑与恶中创造美”,“文学基因的裂变”,“特异的精神结构”等。 《怪异鬼才:三岛由纪夫》还收录有《国际上对三岛由纪夫的评价--海外的受容情况》及三岛由纪夫年谱,是国内研究三岛由纪夫的传记资料。 《阿波罗之杯》: 《阿波罗之杯》收录了三岛由纪夫在其欧美之行途中,写下的众多游记式的文章,分为《美洲游记》、《阿波罗之杯》两部分。 《阿波罗之杯》不同于以往的文体形式,他带着明朗的心情记录了旅行中的收获,他的旅行地,主要选择阳光充足的南美、意大利和希腊。他历访南北美之后,到了法国巴黎,遭遇偷窃后,最终到达希腊。尤其热衷于希腊,对希腊的艺术体验进行了多篇的描述。用三岛本人的话表现,就是“这是我的'希腊热'达到了绝顶的时期。”
全国高考作文大全(上下)
本文集的主要在十卷本的范围内,尽可能系统地反映川端康成各个时期的他作倾向。有重点地编选一批过去从未在中国出版的、而在川端文学世界中又占有不可忽视地位的作品。尽量照顾各文学种类,除长中短篇小说外,还选编了掌小说、散文和创作随笔。有选择地编选了一些有争议甚至争议较大的作品。
20世纪外国国别文学史丛书:20世纪日本文学史
《20世纪外国国别文学史丛书:20世纪日本文学史》将20世纪日本文学史,置于这一历史时期世界文学的大格局中,以和洋文学交流的史的动态分析,系统地论述日本文学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近代转型,到20世纪与西方传来的各种主义和流派的异质文学的碰撞和融合而实现日本化的过程,并探索和洋文学融合的历史经验;同时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文学从以主义形态、流派为中心走向多样化的发展道路,预测未来文学发展大趋势中的日本文学。
日本文学史:近古卷(上下册)
《日本文学史》全四卷(古代卷、近古卷、近代卷、现代卷),本卷为近古卷。本卷以古代文学向近古文学发展中面临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上存在的破坏与重建的命题为中轴,叙述从贵族文学到武士文学,再到町人文学的发展历程,初期近古文学的二元性,中期文学逐步走向多样化、庶民化和大众化,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姿的文学形态,从韵文的连歌、俳句,散文的战记物语、说话文学、五山文学,以及浮世草子等大众读本,到戏剧的能乐、狂言、净瑠璃、歌舞伎等。同时论述后期庶民文学式微、新儒学流变和日本国学复兴的过程,以及初传西方科学文明,开始翻译介绍
日本文学简史(日本文学史要说)
“外教社外国文学简史丛书”是国内出版的首套供一般读者(而不是研究者)参阅、了解文学的普及性读物。丛书作者都是我国国别文学领域的著名专家教授,从事国别文学研究多年,有较深的造诣。每册文字控制在20万字左右,简明扼要,浅显好读。 本套丛书提供国别文学发展的一般知识,简要勾勒有关国家文学发展概貌,包括发端、沿革、嬗变的历史轨迹、重要流派、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等。各册开篇为“绪论”,简述该国文学特点及走向。然后以时间为顺序,按阶段划分,每一阶段含若干流派,每一流派含若干作家。阶段为“编”,流派为“章”,作家为“节”。每一编以概况起始,介绍该阶段的时代特征和文学概貌,是为“面”;随后几章分别介绍流派和作家,是为“点”,点面结合,从宏观到微观,既可以使读者对各国文学发展有整体认识,又可以了解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为日后研读文学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世界文学史上,没有一国的文学像日本文学一样如此执著于本土文学的传统,又如此开放和广泛地摄取外来文学;如此反复交替地出现全盘的“汉风华”、“欧化主义”的风潮和“国粹主义”的风潮,又如此艺术地调适和保持平衡。日本文学历史的发展,纵向传承本土与传统文学,横向移植外来与现代文学,是一部以日本传统文学为根基与外来文学交流而结晶的“融合”的历史。本书把日本文学分成古代、近古代、近代和现当代四编,对日本文学从古至今出现的各种文学体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进行扼要的介绍,并对当代日本文学的走向进行了评论与展望。
三岛由纪夫:怪异鬼才
《怪异鬼才:三岛由纪夫》由著名翻译家唐月梅所著,内容包括“奇异一生的开始”,“文学的摇篮”,“在战火下”,“战后的时代”,“战后文学的特异存在”,“生死的交错”,“在丑与恶中创造美”,“文学基因的裂变”,“特异的精神结构”等。还收录有《国际上对三岛由纪夫的评价——海外的受容情况》及三岛由纪夫年谱,是国内研究三岛由纪夫的传记资料。
日本诗歌史
日本诗歌同日本文学、文化的历史一样,经历了古代吸收中国诗歌传统、近现代吸收西方诗歌精髓的过程。本书从日本原始歌谣与咒语、诗词、神话传说等形态混合—分化—形成独立诗歌形态讲起,将日本民族诗歌——和歌的诞生,第一部诗歌总集《万叶集》的问世,日本汉诗的兴起等源头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考究。又将近代日本诗歌在西方美学和艺术精神的影响下的流变,唯美诗、象征诗等的派别之争,无产阶级诗歌运动和现代派诗歌运动等核心事件的始末进行了归纳论证。
三岛由纪夫与殉教图
三岛由纪夫与殉教图,ISBN:9787506016636,作者:唐月梅著
日本文学史古代卷(上、下)
《日本文学史》(古代卷)(上下册)是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日本文学史》全四卷(古代卷、近古卷、近代卷、现代卷),本卷为古代卷。本卷有序地论述了日本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全过程,在本土文化土壤上自律地生成咒语、原始歌谣等口头文学,开始传入汉字和中国典籍后产生的历史文学、和歌、物语等文字文学,接受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与中国文学的交流中出现了“汉风化” 风潮,以及以“和魂汉才”为导向而走向日本化。从宏观上把握日本文学与日本美学相应而生,形成日本独自的民族审美体系。同时,在文学创作、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史的动态中,通过文学文本的审美形式来阐释其思想性和审美价值,以及本土的与引进外来的文学形式、素材和观念的互相释证,微观地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