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语用学的发展与现状
3人今日阅读
本书以语用学历史发展为纵轴,以学科分支现状为横轴综述语用学学科的发展,阐释国内外研究动态、现状及发展趋势。这种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于认清语用学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深化语用问题研究,体现语言研究的实用性,推动语用学、乃至语言学学科发展等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为学科研究提供必需的资料。
中国语言资源集.辽宁.词汇卷:全3册
本书是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方言调查·辽宁”系列项目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涵盖了辽宁境内的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和北京官话三大官话区22个方言点(其中2个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试点)的材料。全书共分三册四卷,分别为语音卷、词汇卷、语法卷与口头文化卷。语音卷主要包括各地音系和1000个单字,词汇卷收录了各点的1200个词,语法卷呈现了各点的50个句子,口头文化卷汇集了地域特色鲜明的歌谣、故事等。本书是在全省数个团队历经五年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可为辽宁的方言研究和语言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为相关区域方言与语言资源的比较研究提供参考。
中国语言资源集.辽宁.语音卷:全3册
本书是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方言调查·辽宁”系列项目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涵盖了辽宁境内的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和北京官话三大官话区22个方言点(其中2个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试点)的材料。全书共分三册四卷,分别为语音卷、词汇卷、语法卷与口头文化卷。语音卷主要包括各地音系和1000个单字,词汇卷收录了各点的1200个词,语法卷呈现了各点的50个句子,口头文化卷汇集了地域特色鲜明的歌谣、故事等。本书是在全省数个团队历经五年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可为辽宁的方言研究和语言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为相关区域方言与语言资源的比较研究提供参考。
中国语言资源集.辽宁.语法与口头文化卷:全3册
本书是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方言调查·辽宁”系列项目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涵盖了辽宁境内的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和北京官话三大官话区22个方言点(其中2个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试点)的材料。全书共分三册四卷,分别为语音卷、词汇卷、语法卷与口头文化卷。语音卷主要包括各地音系和1000个单字,词汇卷收录了各点的1200个词,语法卷呈现了各点的50个句子,口头文化卷汇集了地域特色鲜明的歌谣、故事等。本书是在全省数个团队历经五年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可为辽宁的方言研究和语言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为相关区域方言与语言资源的比较研究提供参考。
汉字学概论/汉字研究新视野丛书
本书对传统文字学、现代文字学进行
面向多种媒体的当代汉语流行语研究
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其自身的发展与特点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国外学者对它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日本知名的评论家大宅壮一对流行语的特点进行的研究为代表?第二阶段是以1990年美国的年度流行语开始由美国方言学会进行评选为代表?第三阶段是以英国、俄罗斯对流行语的研究为代表?我们国内对流行语的研究可分为初步探索和快速发展两个阶段?国内较早研究流行语的文献是蔡富有(1982)的«北京青少年口语中常用的表示赞美的单音词»?文章对流行语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但是没有对流行语进行界定?在此之后很多学者对流行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产生了很多学术成果?例如熊忠武(1992)的«当代中国流行语词典»、陈芳(1999)的«当代流行语»、郭大松(1999)的«1949—1999五十年流行词语»等著作?这都为我们研究流行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后?国内开放程度日益加深?各个方面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流行语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更多的学者参与到了对流行语的研究中去?这方面的学术成果也不断涌现?夏中华(2007)的«中国当代流行语全览»对当代流行语做了全面系统的搜集与整理?此著作中不论是对词条的广泛收录、对词条的解释还是对理论的探寻?无不体现出其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媒体发展的时代?流行语的传播途径也更加广泛?从传统媒体到网络媒体?流行语被大多数的人使用?根据调查与统计?流行语现在主要应用于网络媒体?网络媒体给了流行语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正是由于它的广泛应用引起了众多学者对它的重视?并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例如崔颖(2010)的«网络流行语的模因论分析»、黄海波(2011)的«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规范问题探索»、殷朝美(2010)的«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等?随着流行语的不断发展?年度流行语的评选也格外引人关注?从2002年开始?北京语言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中心开始对我国15家主流报纸的新闻语料进行分类统计?发布了年度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所以传统媒体中的流行语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与认可?
修辞学论文集(第9集)
为了让大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修辞学,让各大学有适合的修辞学教材。笔者福建人民出版社之约,主编了一本《大学修辞学》。这本《大学修辞学》是在笔者的专著《现代修辞学》的基础上,由全国十多名修辞学教师编写的。参编者有中国修辞学会的多名负责人。该书持论允当,内容新颖,材料丰富,行文深入浅出,是一本适用的大学修辞学教材。书中包括修辞手段和方法〕言语活动修辞、话语修辞、信息修辞、社会心理修辞等内容,从社会、心理、信息等不同的角度探讨,反映了20世纪下半叶的主要研究成果,预示了新世纪修辞学的发展趋势。该教材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学好修辞学,培养学生的言语修养和修辞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现代语言学引论
《现代语言学引论》注重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的阐释,不改变现行教材的合理设想,尽可能地保留已经成型的重要的理论观点。在参考文献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语言学的经典著作,以体现应有的继承性。同时,也力图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语言学教材内容老化的现状,努力吸收教改教研成果和学科前沿成果,确保教材内容不落后学科研究。基于这种认识,在教材编写中,我们特别注意处理好经典与创新、理论与应用、微观与宏观、教学与自学等之间的关系。就是说,一,语言学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学科,语言学概论是从理论上研究人类所有语言的共同规律的。根据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现代语言学引论》在内容的安排上关注了语言学学科教育的特点和语言学学科的前沿成果,又结合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这种理念的观照下,语言学的新分支和新近成果,如语义学、语用学、应用语言学、功能主义理论、语言潜显理论、语言的调节功能理论等被引入教材中。二,充分吸收近几十年来语言学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以体现教材的前沿性。在学术研究中,我们历来主张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研究语言,这既是对传统语言学的批判继承,又是现代语言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的这种学术思想同时也体现在教材编写中。《现代语言学引论》突破了语言学只研究语言的局限,从语言体系和言语活动等方面认识语言的本质;突破了传统的语言三要素的局限,不仅讲授传统的语言形式等内容,更注重语义内容,确立了语义的重要地位;反映了理论语言学对语言体系研究的新进展,改变了理论教学忽视应用的做法;增加了语言学的边缘学科,改变了传统语言学就语言研究语言的状况,等等,使教材全面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及人才培养。
中国当代流行语全览
《中国当代流行语全览》主要内容:什么叫流行词语?一百位专家可能会有一百种界说。有没有个通俗易懂而又能为大众普遍接受的界定方法呢?就像一位美国的著名报人曾给新闻所下的定义:什么叫新闻?能让女人大叫一声“哎唷,我的妈呀”的,就是新闻。流行词语是否也可援例,找到个类似的判定标准呢?我想是值得认真研究的。比如你在搜索引擎上敲上“人人争说”四字,就会有“人人争说”的大量事件、众多人物奔来眼底,如“人人争说软实力”“人人争说杏花楼”“人人争说齐达内”“人人争说易中郎”。一个事件、一个人物“人人争说”,这样的情形不仅会发生在当下这个思想活跃、文化多元的“e时代”,即便在政治形势冷峻、文化荒芜的峥嵘岁月里也是可以发生的。例如1969年9月10日在甘肃武威出土了东汉“马踏飞燕”铜奔马等重要文物,立即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效应,郭沫若先生泼墨挥毫写下了“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的诗句。可见,在那个政治生活极度异常的时代,人们除了会狂热地“争说”一些政治人物和政治现象,也会把“金缕衣”这样的出土文物作为“争说”的对象,真实地流露出对祖国灿烂文化的一份难得的热切感情。因此,什么叫流行词语?我以为在某一时期能够让“人人争说”的词语便是流行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