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里亚娜·法拉奇
奥莉娅娜·法拉奇(Oriana Fallaci),意大利女记者,作家。1929年6月29日生于佛罗伦萨。她1950年任《晚邮报》驻外记者。1967年开始任《欧洲人》周刊战地记者,采访过越南战争、印度和巴基斯坦战争、中东战争和南非动乱。两次获得圣·文森特新闻奖,一次获得班卡瑞拉畅销书作者奖。她还获得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
6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6%
这是一个未婚母亲对腹中胎儿倾诉的一段缠绵心曲。书中这个女人被一千个问号折磨着——为什么要将一个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孩子自己愿意来到这个世界吗?成为女人会怎样,成为男人将如何?孩子属于国家、父母,还是他自己?成为母亲是一个女性的天职,还是自由的选择?怀孕生子是否就意味着放弃事业前途,放弃个体自由,放弃作为独立女性的存在?她没有具体的面孔、名字和年龄,但是也许今天的每一位女性都会从她身上辨认出自己,至少是部分的自己。书中同时涉及对人类生与死、爱与恨的深刻怀疑与痛苦思索。法拉奇以无比的坦诚和勇气,呈现出一个现代独立女性极为丰富复杂的心路和刺骨的真实。
我不相信神话
6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8%
“世界第·一女记者”奥莉娅娜·法拉奇 自述勇往直前、我行我素的一生。如果有一天,有人会记录我的人生故事,那个人只能是我自己,不会是别人。 我生来就不甘平静,注定不会过按部就班的生活。我天性自由,不愿被任何人支配、窥视,也不允许任何人成为我的牢笼。 我就在这种挑战中度过了最初的青春时光。因为害怕被庸常的想法引诱、同化,那些年我就像一条未佩戴口套的野狗:远离人群,自由自在,随时可以发出自己的呐喊。 漫长的人生旅途,我也曾欺骗自己,屈从于对孤独的恐惧。短暂的温存牵绊过我,却不能让我停下脚步。 我转过身,仍旧像一条自由的野狗,继续我未来的路。
如果你生而为女人
4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0%
《如果你生而为女人》是意大利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为《欧洲人》周刊完成的一系列深度人物访谈,按不同的阶段和主题分为四个专辑:“之后,才有了夏娃”“如今,女性更自由了吗?”“生为女人,如此令人着迷”“一种名曰‘不顺从’的美好品德”。 这二十篇访谈(部分采用人物侧写或记者手记的形式)涉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思想、时尚、政治等领域具有标杆意义的女性人物:从设计师可可·香奈儿、超短裙设计师玛丽·官、《性政治》的作者凯特·米利特,到口无遮拦的意大利国民歌手米莉·蒙蒂、向性别禁忌宣战的瑞典演员英格丽·图林,到致力于废除卖淫合法化法案的参议员丽娜·梅林,等等。本书也收录了其对以色列首位女性总理果尔达·梅厄、印度前总理英吉拉·甘地的采访。 法拉奇和这些风云人物在交谈中针锋相对、尽所欲言。就其性别而言,采访者和被采访者都处在一个重估一切价值的时代,虽然她们中也有少部分人拒绝承认变化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个变革年代的精彩见证,这些毫无保留的文字在今时今日关于女性权利和价值的诸多讨论中有怎样深刻的回声。
男人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8%
1968年,帕纳古里斯因暗杀希腊军政府领导人被捕入狱,1973年被特赦。两天后,享誉世界的“采访女王”法拉奇前往雅典对他进行采访,两人迅速坠入爱河。1976年5月1日,帕纳古里斯在一场神秘的车祸中丧生。为了纪念爱人,法拉奇隐居三年,专心写了《男人》一书。书名源于法拉奇第一次与帕纳古里斯会面时的一段对话:“阿莱克斯,作为一个男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有勇气和尊严;意味着相信人性;意味着去爱,但不允许让爱成为避风港;意味着去战斗,并赢得胜利。差不多就是吉卜林在他的诗《如果》中所写的那样。你呢,你认为男人应该是什么样?”“我想说,一个男人就应该是像你这样的人,阿莱克斯。”
微分博弈论在导弹和自主系统制导中的应用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在英国、美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空间发展与防御组织从事导弹制导控制系统研究的结晶,部分内容被用于美国与澳大利亚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本书旨在唤起航天工程领域与控制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本领域新近发展的关注。 本书聚焦于微分博弈论在导弹制导问题中的应用,与此同时,其他应用也与此紧紧相关而且正在成为正式的研究科目。这些应用包括自动控制与智能机器控制;无人机编队策略;无人机或飞行器避障;监督与侦查;电子对抗与电子反对抗部署。希望学生、教师、工厂或行政机关的实践工程师以及其他领域感兴趣的读者发现本书兼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风云人物采访记(1 套装上下册)
《风云人物采访记(1 套装上下册)》是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的采访录,包括对基辛格、阮文绍、武元甲、西哈努克、甘地夫人、果尔达·梅厄、约旦的侯赛因、南尼等的采访,这些人都是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世界政坛风云人物。具有见证历史的价值,是新闻采访界的经典之作。 《风云人物采访记(1 套装上下册)》采访对象为当时政坛风云人物,可以当做对那段历史的见证记录。依据意大利2008年*新版翻译,是迄今较全的译本。
法拉奇作品:风云人物采访记2
《法拉奇作品:风云人物采访记2》是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的采访录,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霍梅尼和卡扎菲的采访经历,第二部分是对包括罗伯特·肯尼迪、邓小平、贝林格、巴叶塔、瓦文萨、沙龙等十三人的采访录,这些人都是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世界政坛风云人物。所以,本书也可看成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印沙安拉
《印沙安拉》是法拉奇成熟的一部作品。“印沙安拉”是阿拉伯语“如蒙天佑”的意思。小说以20 世纪80 年代的黎巴嫩战争为背景,描述了针对驻贝鲁特美国、法国、意大利维和部队的袭击事件,描述了众多人物的生、死、爱、恨,有力地刻画了生活在战争的恐慌和暴力冲突中的人们。 《印沙安拉》是法拉奇的呕心沥血之作,她不顾生命危险先后数次亲临战火中的贝鲁特,用整整六年的时间完成了小说的创作,并将整部作品重写了三次。本书着重描写的并不是残酷的战争场面,而是人类精神内在的动力与人的生存状态。描写的是处于战争中的个体的切身感受,以及战争中个体极端的人性与反人性。法拉奇通过战争,通过战争中人的所思所行解释了人类命运的归属,揭示了人类存在的谜题。
风云人物采访录
暂无简介
好莱坞的七宗罪
玛丽莲·梦露,格利高里·派克……奥利亚娜法拉奇深入好莱坞,用她手术刀般的文字,剖开好莱坞的光鲜表面,让隐藏在聚光灯下的一切暴露无遗:宅、私人飞机、疯狂影迷、铁腕老板、一夜成名的明星、传绯闻、闹矛盾、结婚、外遇、离婚、再结婚、再离婚、自杀…… 明星是怎么制造出来的?他们的绯闻是真是假?他们为什么颓废、放荡、疯狂?法拉奇用只属于她的方式为你解答好莱坞——这个关于电影和美国、成功和失败的最大谜团。
风云人物采访记1(套装上下册)
《风云人物采访记1(套装上下册)》是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的采访录,包括对基辛格、阮文绍、武元甲、西哈努克、甘地夫人、果尔达·梅厄、约旦的侯赛因、南尼等的采访,这些人都是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世界政坛风云人物。具有见证历史的价值,是新闻采访界的经典之作。
人
暂无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