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中国羌族建筑
1人今日阅读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羌族建筑的专著。作者以近十年的时间,从数十个村寨、数百个碉楼与民居中提取典型,对村寨、官寨、碉楼、民居、桥梁、栈道等皆有科学而详尽生动的论述,并辅以大量的实地测绘图,融合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生态学、神话学等方面知识,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了羌族建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四川民居散论
本书是一部关于四川民居的研究文集。作者从文化的角度来论述四川的民居建筑,探索名山寺庙与民居、方言与情理、山水画与建筑等的互补关系与相互影响,以及一些造型奇特、风格独具的小乡小镇和民居、碉楼之类的民间建筑的发展轨迹和审美特征,并且把建筑、建筑环境和建筑绘画结合起来,为研究四川地方建筑文化提供了形象化的依据和富于情理的见解。
巴蜀城镇与民居
本书是一部关于巴蜀地区乡土建筑的研究著作。作者在对巴蜀地区数十个城镇和民居个例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巴蜀城镇与民居在建筑文化上的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通过它们充分展示清初以来,勤劳、智慧、灵巧的巴蜀人民在继承祖先城镇与民居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融会各省入川移民带来的新鲜知识和技术,在同一片天地中,创造出了崭新的巴蜀城镇与民居风貌。
三峡古典场镇
本书是一部关于巴蜀地区乡土建筑的研究著作。在三峡地区众多沿江古镇被淹没之前,作者花数年时间深入三峡,对该地区的古典场镇及乡土建筑进行巨细靡遗的研究,史诗般描述了古往今来三峡地区建筑的演变及枯荣兴衰。尤其可贵的是,作者还特意挑选堪称场镇精粹的码头、作坊、碉楼、桥梁等进行专题研究,充分展现三峡地区的乡土人文之美。
巴蜀山野写生
本书是一部关于巴蜀地区乡土建筑的写生集,精选了作者数十年间在实地调查过程当中关于巴蜀山水、民居的近二百幅写生画,从蜀中到藏羌再到三峡,展现出巴蜀地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老房子、老街道、老广场、老码头、老祠堂、老油房以及一些亭台楼阁的风貌特征,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资料性。
宽窄巷子探源
本书是2001年至2003年间,作者率学生深入“成都市宽巷子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大慈寺历史文化保护区”作调查的成果。全书通过文字、照片、测绘图等内容,探讨和讲述了宽窄巷子的演变发展、民居原貌、住户情况等,抢救性保留了宽窄巷子和大慈寺历史文化保护区改造前的第一手资料。
巴蜀乡土建筑
本书收录了作者十数篇关于巴蜀民居和聚落的研究文章,从不同的主题和角度来探讨巴蜀民居和聚落的形成、发展和演变,揭示出隐藏在背后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因素,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巴蜀乡土建筑研究著作。
手绘四川民居
本书精选了四川传统民居近百例,分田园散居、街道民居、碉楼民居、名人故居、宅第庄园和羌族建筑六部分,通过精美的钢笔画和现场文图手稿,以及一宅一叙的随笔性描述,生动展示了四川民居的独特性和趣味性。
采风乡土:巴蜀城镇与民居续集
四川盆地内没有自然聚落,只有市街形态出现的特殊聚落——场镇。加之四川人口多、水陆交通方便、农业发达,在清末,场镇数量已达4000多个。显然,这是一笔巨大的空间财富,作者数十年间跑了1000多个场镇,从中提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数十个作了极富个性的精彩叙述和论证。好多文章就是在现场写的,所以又感到特别鲜活与生动,是小城镇与场镇爱好者独特的高尚人文享受。 民居部分是作者精选多年民居研究中的力作荟萃,特色是把视野拓展得很宽;川黔边境岩居、云南聚落、氐羌民居、客家民居……而且这些都与巴蜀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明察秋毫,再条分缕析,读来使人回肠荡气,芬芳馥郁。 《采风乡土:巴蜀城镇与民居续集》是作者《巴蜀城镇与民居》的续集,可供建筑、城市规划、历史、社会、民俗、艺术等学科和部门之用,更是人文旅游专业人士深层次探索的良友。
民居·聚落:西南地区乡土建筑文化
季富政先生从美术、语言文学专业的造诣出发,涉猎建筑。长期以来,他在教学之余,致力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萃心积虑,孜孜不倦,不顾严寒酷暑,博览群书,亲身实践,足迹遍及全川。他积累了大量地方建筑的形象素材,收集了有关当地传统文化的丰富史料,其中速写、图片逾百上千,行文、畅论过数十万字,为四川地区地方建筑文化特色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提供了有形有象的依据,发表了有情有理的见解。 《民居·聚落:西南地区乡土建筑文化》特色: 一个特色是他立足于文化来论述建筑,这是探索建筑发展的深层次构想和举措。 第二个特色是他把有些文章论述的中心摆在一些人想做却很少做到、很多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听起来似乎很普遍,但又说不出个道理的内容上。 第三个特色是他把建筑、建筑环境和形象绘画结合起来,建筑和建筑环境总是作为人的视觉对象而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