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
242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7%
这本《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分为5个部分,40篇文章,分别从对时间流逝的坦然、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对真实自我的表达,对人间真情的热爱,传递出季羡林先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季羡林先生是当代当之无愧的文学巨擘,在世事沉浮中始终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与大师共语,品味人生百味,这些文章涉及季老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他一生经历的缩影,经过岁月的沉淀和发酵,诠释出大师的百年智慧。季羡林对人生的参悟和豁达的处事态度,或许我们还难以抵达,但我们仍能不停追寻。
心安即是归处
59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9%
季羡林经历过人生的大苦大悲,生命的跌宕起伏。然而先生的一生,不争不辩,不怨不艾,满怀天真,执着自己的执着,安于当下。是世界上仅有的精通于吐火罗文的几位学者之一,同时又用质朴的文字向世人传达一个理念——心安即是生命的归处。
落字成暖,一生念安
26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5%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风格平实、诚挚,是不曲不隐的本色写作。读其文,可见其人。本书从其童年时光,一直叙述至其耋耄之年,讲述了其从贫穷县的最穷户逐步变为国学大师的人生历程,文字平白浅近,没有华丽词藻,没有骈四骊六,甚至不表露深爱和沉痛。但字字是“我以我手写吾心”。行文虽平淡如水,而其中对生活的感悟却醇厚如酒,平白朴素之中,有对造化的感恩,对弱小的怜悯,对悲苦的达观,博爱慈悲一往情深。
牛棚杂忆(精装珍藏版)
21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6%
《牛棚杂忆》是季羡林对文革时期经历的一本回忆录,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这一本小书是用血换来的,是和泪写成的。作者希望本书带去的不是仇恨和报复,而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见恶和善,丑和美,照见绝望和希望。
季羡林谈人生(精装珍藏版)
14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2%
关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季羡林亲定四十余篇人生哲思散文集,文字情感真挚,将九十多年的人生经验娓娓道出。一个从黑暗时期走过的人,还能保有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是一件令人肃然起敬的事。
当下即是生活
10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8%
季羡林98年的生命历程,向我们阐释了怎么去生活这个人生态度?贯穿他一生的一个宗旨就是过去不留,未来不迎,活在当下。所以他的人生虽不圆满但很丰满,活得自由从容且坦然。本书精选季羡林关于人生活法的散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一个人怎样活在当下,如何面对生命中本该拥有的美好。
清华园日记
7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7%
《清华园日记》是乃季羡林先生在清华大学读书时的日记,是70年前季先生对清华园的真切描述,系作者最具体的生命的痕迹的记录,构成了《清华园日记》独特的价值。
季羡林谈佛(精装珍藏版)
5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5%
本书既是佛教入门经典,也是季羡林学术著作中影响巨大的代表作。早在20世纪30年代留德求学时,作者就确立对佛教研究的兴趣,在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佛教占据了核心的位置。书中季羡林以语言学、印度学、古代中印历史等领域的深厚学养为基础,对佛教的起源、流变、传入中国等重要方面做了深入浅出、举重若轻的分析。
季羡林文集(全13册)
4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6%
羡林图文典藏版,首次公开多幅珍贵照片与手稿
孤独到深处
4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0%
季羡林先生曾说,他是一个上不得台盘的人,每次开大会,总想找一个旮旯儿藏在那儿,少与人打交道。他还曾说,从小就喜爱小动物,同它们在一起,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先生的热闹在一花一叶,一山一水,一物一情,一字一行……先生的文字,真挚朴实中无不透射着了悟的通透睿智。淳朴而不乏味,流利而不油滑,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本书是先生散文精选,收录《我的童年》《怀念母亲》《清塘荷韵》等35篇季式经典好文,谈成长,谈生活,谈行走,谈寂寞,通过阅读先生呈现的生活片段,愿你能走进他的孤独世界,收获一个更加无畏从容的人生。于喧尘的当下,藏热闹的深处,保持孤独,直至收获生命的欢喜。
读完这10本书,整个人都通透了(全10册)
4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0.0%
这套书包括《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一眨眼,算不算少年一辈子,算不算永远》《鲁迅杂文集》《万物可期,人间值得》《小时候真傻,居然盼着长大》《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糊涂一点,潇洒一点》《时间真好,抚平了一切》《一定要,爱着点什么》《问渠哪得清如许》共10册。精选文坛大家名作,囊括大师一生精华,是他们给后来者的生命礼物!只此一生,愿我们投入真情,不焦虑、活得通透,过得舒心。
一生的远行(精装珍藏版)
3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8%
本书集中收录了季羡林的系列游记,三四十年代的欧洲、六十年代的非洲、八十年代的日本、九十年代的泰国,每个系列都由一组文章构成,旅行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行,于是游记也成为作者生命本身的一种记录。
季羡林人生三境散文集套装3册(心安即是归处、天真生活、孤独到深处 套装共3册)
3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7%
季羡林经历过人生的大苦大悲,生命的跌宕起伏。然而先生的一生,不争不辩,不怨不艾,满怀天真,执着自己的执着,安于当下。是世界上仅有的精通于吐火罗文的几位学者之一,同时又用质朴的文字向世人传达一个理念——心安即是生命的归处。本书旨在阐释先生的生命智慧,从谈人生的意义到分别谈读书、处世、行走、当下、孤独、生死等跟大家密切相关的生命话题。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愿我们能了悟人间万相的本真,拥有应对世事的智慧。万事安然于心,从容而行。
生如逆旅,我亦行人
3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4%
《生如逆旅,我亦行人》一书精选国学大师季羡林关于人性与人生的散文65篇。本书写给在人生旅途种浮云遮目的你,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精装珍藏版)
2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3%
本书是季羡林对自己百年学问人生的回忆与记述,他将自己的心比作一面镜子,是一位百岁老人对中国近一个世纪的真实见证。
季羡林自传:我的前半生
2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6.5%
本书是季羡林的自传,回顾了他的童年读书生活、早期教书生涯、留德十年、在北大的教育及他的学术的总结、人生的感悟等,全面讲述了他从山东临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语言朴素平实,情感真挚动人,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内心情感世界。
我爱天下一切狗(樊登推荐)
2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6%
本书精选季羡林散文中最深情的42篇文章,“我爱天下一切狗”实际上传达他爱天下一切有情众生。一篇篇触动人心的文章,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多情且深情的季羡林。行走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每个人都有无力和哀凉的时刻,我们能做的,唯有用满满的爱来对待生命里所有的遇见。
孤独与容忍:季羡林说做人的学问
1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9%
季羡林先生一生阅人历事无数,岁月的磨砺馈赠他以无量的智慧财富。本书辑录了季羡林先生有关为人处世的文章,内容涉及孤独、压力、恐惧等主题。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季羡林以其百年人生隽写世事人情,彰显中国士人的气节和胸襟。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1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7%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跟着大师学写作:给孩子的名家经典系列(套装共6册)
13人今日阅读
优秀作家都是为儿童写作的,这是一套专门为少年儿童精心编辑的丛书,遴选6位现代文学大师“宝库”中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包含散文、小说、杂文、童话等,涵盖写人、记事、状物、抒情、写景等作文类型,循循引导孩子到大师的文学精神世界里遨游,与大师的精神世界展开对话。既是中小学生的优质阅读素材,也是帮助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范本。 每篇(章)后更附有一线特级教师精心编写的点评,包含写作鉴赏和写法点拨,句句由实战经验凝聚而成:从语言用词到写作手法,从人物性格到情节结构,从相关背景到立意升华,手把手教你看清写作脉络,助你下笔如有神。 打开书,把语文特级教师的写作课精华带回家!
读书·治学·写作(精装珍藏版)
1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2%
本书集结了季羡林关于读书、治学和写作方面的心得,另收录了他对陈寅恪、胡适等人治学理论的论述。做了一辈子学术研究的季羡林,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坦诚地拿出来与人分享,于广大学生和学者而言,都是很有益处的。
山河远阔,三更灯火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1%
该书精选国学大师季羡林关于读书与旅行的散文46篇,本书写给在人生旅途中苦读远游的你。要么读书,要么远行,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
天真生活
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4%
《天真生活》是季羡林散文精选集,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包括与其完满 不如自在,胸有丘壑 眼存山河,历遍山河 热爱生活,岁月绵长 时光难再,无雨也无晴 看清也看轻等五大主题。季羡林的一生不断地思索着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并以身践行着天真生活。天真不是幼稚,不是愚笨。天真是一种成熟的超越,是了悟人间万相后面对世事的一种智慧抉择。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是不违背自我。只有达到了这个层次,你才能豁达地观视世界,游戏人间。天真需要一份坚守,也需要一份勇气。更是一种寻找自我的好方式。真正人生,不是为了走向复杂,而是为了抵达天真。天真的人,不代表没有见过世界的黑暗,恰恰因为见过,才知道天真的好。
佛教十五题
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2%
学术文章必是艰涩难懂吗?看看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文章就会发现原来学术论文也可以这样妙趣横生。本书以佛教在印度产生、发展、传播,如何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在中国进一步发展后再倒流回印度为线索,将季羡林先生论佛教的文章编排为十五个题目。使读者能够条理清晰地阅读季先生在佛教史和中印关系史上的这些重要论述: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论释迦牟尼、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佛教开创时期的一场被歪曲被遗忘了的“路线斗争”——提婆达多问题、浮屠与佛、再谈“浮屠”与“佛”、法显、中国佛教史上的《六祖坛经》、佛经的翻译与翻译组织、佛教教义的发展与宗派的形成、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关于玄奘、关于《大唐西域记》、佛教对中国儒道两家的影响、佛教的倒流。阅读本书不仅能获得佛教和中印关系的基本知识,还能了解佛祖释迦牟尼成佛、与堂弟提婆达多的斗争以及玄奘和唐太宗、菩提达摩和梁武帝的故事。季羡林先生的文字平易近人,论说逻辑分明、丝丝入扣,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佛教,又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揭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其学术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乃至东方文化善于综合和联系的特点。希望本书能满足那些对学术大师的研究成果心存向往的普通读者的需要。
过好这一生
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6.9%
关于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缘分与命运、为人与处事……一代智者季羡林先生以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智慧与阅历,告诉年轻一代的读者我们要如何过好这一生。季羡林先生虽已愈行愈远,但他积淀下来的人生箴言却历久弥新,对年轻读者们的影响却越来越深远。什么才是完满的人生?只有当你明白人生本就不完满,却依然活得无比真实,明白自己的价值与意义的时候,那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牛棚杂忆
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6%
《季羡林图文典藏版作品:牛棚杂忆》是季羡林老先生对其在文革时期的一本回忆录,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 《季羡林图文典藏版作品:牛棚杂忆》对“文革”的残酷性揭露的让人不寒而栗。他出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总结教训和“经验”,让更多经历过的人出来说话,让更多知情者出来说话,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
7人今日阅读
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是立身做人的基础和根本。现代的人更应该让乐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将“乐读以修身”当作一种生活态度、一份责任担当和一种精神追求。 2、学海无涯,需砥砺泛舟。从出身贫寒农家到成为享誉海外的学术大师,先生求学路上经历的曲折与辛酸,是难以想象的。对于仍然长风破浪、一往无前的后辈学子来说,季羡林的读书治学经历无疑具有极其宝贵的借鉴意义。 3、人生一世,需通透自在。年近百岁老者,历经岁月沧桑,却一如鲜衣少年。季老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却依旧热爱生活,并为之付出全力。他的一生,让读者看到了一种实然的人生与命运。来人间一趟,即是修行,要学会修身与世界和解,学会修心与自己和解,方能领悟生活的真谛,不枉来此一遭。
季羡林唯一亲定自选集(珍藏版)(套装共14册)
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8%
本书是季羡林亲定自选集,是作者晚年在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个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品,涵盖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日记、学术著述等多种体裁,集中体现了季老的治学之志、文章之风和人格之美。全14册包括:《季羡林谈国学》《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季羡林谈佛》《季羡林谈人生》《读书·治学·写作》《赋得永久的悔》《红》《一生的远行》《彼岸印迹》《牛棚杂忆》《我的心是一面镜子》《象牙塔日记》《悼念忆:师友回忆录》《风风雨雨一百年》。
季羡林散文(名家散文珍藏)
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7%
清华剑客,北大泰斗,世纪风雨赤子心。静观天地自在心,细品人间温凉,百岁老人至情至性至美之作。本书精心选取了季羡林先生所著的多篇品赏景物、回忆留学时光、述说旅游见闻、感慨人生、怀念故人等富有代表性的散文佳作,如《重返哥廷根》《月是故乡明》《表的喜剧》《马缨花》《神奇的丝瓜》《忆章用》等。从懵懂少年到历经沧桑,季羡林先生将一生的感悟寓于文字,使得这些散文作品饱含人生哲理,行文幽默风趣,真挚淳朴,平易天然。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他的至情至性,以及沉淀了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智慧。
当下即是生活+心安即是归处(套装2册)
6人今日阅读
本书由《心安即是归处》、《当下即是生活》构成。《心安即是归处》旨在阐释先生的生命智慧,从谈人生的意义到分别谈读书、处世、行走、当下、孤独、生死等跟大家密切相关的生命话题。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愿我们能了悟人间万相的本真,拥有应对世事的智慧。万事安然于心,从容而行。《当下即是生活》是季羡林98年的生命历程,向我们阐释了怎么去生活这个人生态度?贯穿他一生的一个宗旨就是过去不留,未来不迎,活在当下。所以他的人生虽不圆满但很丰满,活得自由从容且坦然。本书精选季羡林关于人生活法的散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一个人怎样活在当下,如何面对生命中本该拥有的美好。
做人与处世
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7%
这是一本从季羡林的经典作品中,精选出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篇章,汇编而成的文学作品集。本书内容包括季羡林对读书、治学与做人的态度,以及自己的经历,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做人之道,字里行间流露出季羡林对学术的真诚与做人的谦逊。在本书的最后一章,更详细地分享了季羡林的学习方法,给孩子实质性的指导,让孩子的写作能力潜移默化地得到提升,心灵受到启迪。
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5人今日阅读
为了回顾自己的百年人生,给世人一个最终的交代,季羡林先生邀请蔡德贵教授协助自己进行口述历史的工作,系统的、全面的、客观的、真实的讲述他的人生经历。本书版本几乎原样保持了季羡林先生的谈话,仅对部分重复谈及的内容进行了删减。讲述了家庭生活中与婶母、夫人彭德华相处的细节,留德期间与伊姆加德的交往经过,以及人们非常关注的与前后几位秘书的交往经过。那些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你想知道的,你没有想到的,都在其中。
糊涂一点 潇洒一点:季羡林十周年散文精选 跨四代共读(读者年度十大影响力好书、人民日报2020新年书单,樊登书单推荐)
5人今日阅读
季羡林先生是个性情中人,他奉行“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反映的人生智慧的便是“糊涂”和“潇洒”。本书围绕这两个主题,从季羡林的的毕生散文中选取能代表其人生智慧精华的文章,共分为五章,分别是季羡林对人生意义和生活烦恼的思考、对社会种种现象的看法、对追寻真我的要求、对平淡生活的热爱、对人间真情的感触。 生老病死、酸甜苦辣,我们生命中要经历的人生迷思,季羡林先生也同样经历过。本书将季羡林先生经历过的烦恼、欢乐,对人生和社会的思索等呈现给读者,希望借大师90余年的人生智慧,让读者体悟人生的真谛,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以更加真实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或者在生活的忧思中得到一丝慰藉。
病榻杂记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3%
《病榻杂记》收录了季羡林先生自2001年以来、特别是自2003年住院至今撰写的90多篇文章,计20多万字。书中有他的人生各阶段回忆,也有回忆父母、老师和亲友的文章。季羡林平时十分关注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公德、爱国主义与奉献精神等问题,书中收录了多篇有关这些内容的文章。
我和北大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4%
该书主要以故乡和亲人、北京记忆、流年感悟、 一寸光阴不可轻为主题,收录有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我和北大》《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如何利用时间》等四十余篇散文。语言真切,充满真情实感。
不默而生:季羡林给青年的话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9.4%
我一向认为,世界上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性。那么,我们中华民族怎样呢?我们中华民族当然不能例外。
季羡林国内游记:千年之约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0%
《千年之约》是季老国内游记的一次梳理,收录了他的一些比较重要的参观游览国内旅游景区的文章。如,《火焰山下》《在敦煌》《观秦兵马俑》《法门寺》《登黄山记》《富春江上》《游小三峡》《海上世界》等,其中既有历史人文故事的奇思妙想,又有自然美景的流连忘返,还有对现代繁荣都市生活的慨叹。
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了:季羡林散文精选集
3人今日阅读
《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了:季羡林散文精选集》共分三辑,《月是故乡明》《永远的哥廷根》《做真实的自己》,全面地体现了季羡林先生的人生轨迹、学术道路和散文成就,突出展现了其面对生活的挫折与外部的动荡之时,如何安顿自我的心灵,在不安的世界里从容生活。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散文代表作,将季羡林先生经历过的困惑、烦恼、欢乐、痛苦,对人生和社会的思索等呈现给读者,希望借大师的人间体悟让我们在生活的忧思中得到一丝慰藉,给我们前行的力量。
阅世心语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5%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位学术大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过程,是其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季羡林谈国学(精装珍藏版)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3.5%
季羡林自言,到了耄耋之年,忽发少年狂,一系列引人关注的怪论、奇思问世。在这些怪论奇思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本书阐述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作者主张文化起源多元论、文化交流论,认为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方式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分析思维方式。